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环节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其特点可概括为:重教不重学、重分不重能、重间接传授轻直接能力训练,最终导致高职培养的对象或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甚至有分无能,与高职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很大,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高职教育基础环节,即课程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体现。目前错位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是导致问题存在的根源。本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以期对课程教学予以正确指导,保证高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现代 高职教育 课程教学 评价体系
一、高职教育中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对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教不重学
高职教育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对课程教学评价传统是就教师评教师,对教师要求与评价目标内容单一,没有系统性管理思想,一般来说只要教师按计划课时设计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完成基本的硬件方面的教学资料和软件方面教学要求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评价,与施教对象完全割裂,与高职教育立足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联。客观地说,曾经落后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被视为“先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掌控学生,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早已失去吸引力,过于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评价对象的单一性必然会与实际脱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产生的弊端是:
1.评价主体趋同化。因为上述评价只是针对评价主体中的一方——教师的“教”的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框框要求,将学生排除在外,很难产生针对学生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2.评价目标体系片面化。传统的评价重点:一是放在对教师在备课的考核,如资料准备情况,知识丰富程度,讲课的总体设计;二是放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方式、课堂组织与管理,虽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但这种考核结果只能导致硬件不硬,软件更软。
3.评价手段单一化。一般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近些年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检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都有检查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师按检查者的喜好调整教学,而非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4.评价结果的静态化。在对教学主体评价一般是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结束后给出评价结论,对教师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不做考核,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由量化的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衡量,有失公允,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分不重能
至今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坚持以考试考核通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复述,对知识点转化为各种类型考题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是基于知识本位的思想,诱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放在追求高的考核分数上,加上现在的学生评优、评奖、评助学金样样都与分数挂钩,浮燥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看重,高职教育中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也被学生习惯性的接受。其实分数和能力不等同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对学生考评环节融入有效的技能考核设计,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教与学评价与实际脱节结果导向是重知识间接传授轻直接职业技能培训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现的教与学衔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此产生了评价教师“教”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试卷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将课程的一次性考核评价分解为多次考核评价等,也没能解决施教中学生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是以理论性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间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直接的操作训练被间接知识接受程度的考核替代,学生的理论考核既使通关或者成绩优秀,面对实际岗位的简单业务操作也是无所适从,更勿需谈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高职课程评价理念必须改变,应该立足于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于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应体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涉及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体现的实践教学特色也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尽显各自风采,因为它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评价标准及试卷过关性考试的学生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地位冲突过程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意避免产生的问题:一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不统一。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培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但难点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克服这一难点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严峻考验。二是避免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容易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三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的短期性。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较长的反馈期,实际执行中很容易简单地以教师的项目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二)体现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点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时代特色的应该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沿用普通高校的学科标准评价高职教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评价目标与评价系统性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此目标实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要素就涉及到校外两方面,教学实施的载体及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都关系到学生的技能的培训,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既要针对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标准,又要系统考虑目标实现涉及的多个要素。
2.评价规范与评价灵活性结合。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时要遵循国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严格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标准。但也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不同课程的的特点,保证教学评价管理的严肃性。
3.评价科学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内容体系的科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说评价体系设计不能只激发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而是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产生的学生动力机制建立,也就是要考虑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二是面对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
4.评价制度严格与评价的可持续性结合。建章建制是课程教学评价完善的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因为时代发展带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三、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应该是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传统评价体系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再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下的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括理论评价与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理论评价体系对不同高职院校来说内容有所不同,但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即课程教学评价中都包含了能否将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惯穿其中,能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等等。然而,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操作性、适应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借力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完整、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评教与评学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即是它的产品,系列化课程成就了一批批“产品”。只重产品的制造过程,不重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质量,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评教是对产品制造的监督评价,评学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评教和评学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独立的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硬约束即是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分数做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小,也因此禁固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推给了企业,造成了高职毕业生不好用、不经用的局面。问题之一就出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如果教师以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学生评价,可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改变毕业生不中用的现象。教师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阐述等表现给予主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四)校内限时评价与校外延伸评价结合
目前各高职院校无论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评价都是在限定时间给予评价。如对教师一般都是在一学期结束,对学生是对一门课学习结束,课程教学评价基本是在校园封闭环境内完成的,这种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是必要的,但其评价结果好与坏产生的影响是短暂的。延伸评价是突破封闭的环境将对学生的评价延伸到校外,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限时评价与校外延伸评价结合能有效的激发教师锐意进取,激励快速成长,同时可以建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英,冯利,王春玉.高职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张晓娟,张琳林.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河南科技》2013(16).
[3]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4]郑文岭.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5]杨超,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32).
【关键词】现代 高职教育 课程教学 评价体系
一、高职教育中传统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对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教不重学
高职教育沿袭的是普通高校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普通高校对课程教学评价传统是就教师评教师,对教师要求与评价目标内容单一,没有系统性管理思想,一般来说只要教师按计划课时设计教学,按要求完成教学,完成基本的硬件方面的教学资料和软件方面教学要求就能得到符合标准的评价,与施教对象完全割裂,与高职教育立足的人才培养目标毫无关联。客观地说,曾经落后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被视为“先生”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掌控学生,然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完全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早已失去吸引力,过于注重对教师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评价对象的单一性必然会与实际脱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产生的弊端是:
1.评价主体趋同化。因为上述评价只是针对评价主体中的一方——教师的“教”的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框框要求,将学生排除在外,很难产生针对学生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2.评价目标体系片面化。传统的评价重点:一是放在对教师在备课的考核,如资料准备情况,知识丰富程度,讲课的总体设计;二是放在授课过程中阐述方式、课堂组织与管理,虽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但这种考核结果只能导致硬件不硬,软件更软。
3.评价手段单一化。一般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听课方式,近些年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检查,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都有检查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师按检查者的喜好调整教学,而非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4.评价结果的静态化。在对教学主体评价一般是在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结束后给出评价结论,对教师产生的持续影响力不做考核,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由量化的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衡量,有失公允,失去了考评的意义。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结果导向是重分不重能
至今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坚持以考试考核通过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复述,对知识点转化为各种类型考题的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是基于知识本位的思想,诱导学生将重点放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放在追求高的考核分数上,加上现在的学生评优、评奖、评助学金样样都与分数挂钩,浮燥的心理与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过分看重,高职教育中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也被学生习惯性的接受。其实分数和能力不等同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对学生考评环节融入有效的技能考核设计,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对教与学评价与实际脱节结果导向是重知识间接传授轻直接职业技能培训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现的教与学衔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此产生了评价教师“教”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位,尽管有经验的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试卷中试题题型灵活多样、将课程的一次性考核评价分解为多次考核评价等,也没能解决施教中学生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是以理论性的试卷考核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间接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直接的操作训练被间接知识接受程度的考核替代,学生的理论考核既使通关或者成绩优秀,面对实际岗位的简单业务操作也是无所适从,更勿需谈实际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沟通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标准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高职课程评价理念必须改变,应该立足于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评价。于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应体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建立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涉及行业、领域各不相同,体现的实践教学特色也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尽显各自风采,因为它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解决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评价标准及试卷过关性考试的学生评价标准与职业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地位冲突过程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是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注意避免产生的问题:一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不统一。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培养,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要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但难点是评价的实施过程,克服这一难点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严峻考验。二是避免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实施中容易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与教师的实践教学混为一谈;三是避免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的短期性。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较长的反馈期,实际执行中很容易简单地以教师的项目教学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 (二)体现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特点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的时代特色的应该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沿用普通高校的学科标准评价高职教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现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评价目标与评价系统性结合。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此目标实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体要素就涉及到校外两方面,教学实施的载体及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都关系到学生的技能的培训,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既要针对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标准,又要系统考虑目标实现涉及的多个要素。
2.评价规范与评价灵活性结合。教学评价的规范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时要遵循国家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严格按照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标准。但也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是不同课程的的特点,保证教学评价管理的严肃性。
3.评价科学与可操作性结合。评价内容体系的科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构理论基础上,设计实践教学模块,也就是说评价体系设计不能只激发教师实践教学创新,而是要考虑:一是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产生的学生动力机制建立,也就是要考虑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二是面对现实条件的可操作性。
4.评价制度严格与评价的可持续性结合。建章建制是课程教学评价完善的前提,制度的执行是关键。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因为时代发展带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三、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高职教育中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应该是传统评价内容与现代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传统评价体系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再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校企合作下的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括理论评价与与实践评价两部分,理论评价体系对不同高职院校来说内容有所不同,但评价体系比较成熟,即课程教学评价中都包含了能否将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惯穿其中,能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课程的知识传授等等。然而,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的操作性、适应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借力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完整、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评教与评学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即是它的产品,系列化课程成就了一批批“产品”。只重产品的制造过程,不重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质量,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评教是对产品制造的监督评价,评学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评教和评学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人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独立的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监督体系,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检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硬约束即是考核评价。传统的考核是以试卷考试的分数做为对学生评价的依据,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小,也因此禁固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完全推向了社会,推给了企业,造成了高职毕业生不好用、不经用的局面。问题之一就出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如果教师以定性与定量结合对学生评价,可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改变毕业生不中用的现象。教师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阐述等表现给予主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考试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
(四)校内限时评价与校外延伸评价结合
目前各高职院校无论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评价都是在限定时间给予评价。如对教师一般都是在一学期结束,对学生是对一门课学习结束,课程教学评价基本是在校园封闭环境内完成的,这种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是必要的,但其评价结果好与坏产生的影响是短暂的。延伸评价是突破封闭的环境将对学生的评价延伸到校外,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限时评价与校外延伸评价结合能有效的激发教师锐意进取,激励快速成长,同时可以建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英,冯利,王春玉.高职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张晓娟,张琳林.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河南科技》2013(16).
[3]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4]郑文岭.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5]杨超,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