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乡镇企业也进行了经营机制改革。但是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乡镇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比较弱,各类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并且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落后,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新形势下乡镇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发展态势;经济效益
乡镇企业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民的投资作为主体的新型农村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末期我国开始推行乡镇企业的“二次改制”,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注入“三农”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改制后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在新的市场体制环境中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文章对“二次改制”后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提升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一、当前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
国家对乡镇企业实施改制后,乡镇企业的资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企业所有权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得农村各类企业资本的投入规模迅速增长。但是农村主要的大中型企业依然分布在乡镇的集体企业中,依然将集体型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支柱,、造成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规模难以实现扩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不能有效提升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来分析,实施改制后乡镇企业的总产值、营业利润、营业收入等经济效益的指标不但没有实现增长,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分析,私营企业的产出效率下降的尤为严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的涌入,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乡镇企业早期发展优势和市场体制对其的保护已经不复存在,各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很多乡镇企业却依然采用传统的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将企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只是过于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众多乡镇企业出现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展和盲目投资等现象,造成了自身资金的浪费,尤其是乡镇私营企业。这些现象发生反映出乡镇企业滞后的管理形式,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严重限制了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
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主要是强化了企业领导阶层的控制权,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并没有得到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人员潜能的发挥。并且在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中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乡镇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使乡镇企业变得家族化和封闭化。乡镇企业的股份不能实现现在社会市场中的公开交易流动,不能发挥市场对乡镇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功能,企业就不能实现通过股权的转让更换经营者,以至形成一种继承形式的企业经营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人才机制就不能得到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的人力资本就不能在社会市场环境中得到改善,其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经营者持大股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的排除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对企业建立现代制度体系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乡镇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乡镇企业的内部整合和规划中,经营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企业各个部门利用一定预算的方法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共同的规划和分析,并且明确自身部门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具体的作用,以及自身协调发展的目标,形成各级之间的一个权责平衡的体制,从而减小企业内部的矛盾,优化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乡镇企业的发展长时间的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才进行财务的核算与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就只能发挥其财务和算的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进行其项目作业时,通过对项目工程全程预算的方法,增强作业前的预测以及作业进行中的成本的监控的能力。企业进行对整个作业过程的预算的编订,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二) 增进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考核机制
乡镇企业内部机制能够协调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各个部门推卸责任的现象。所以有效进行经营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内部部门的关联发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从而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在进行内部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施工项目的预算的控制,能为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能够促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合理;能够真实的进行员工绩效的参考和对比,并分析部分员工绩效不合格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惩戒。对绩效较好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起到示范作用。
(三) 建立人性化的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乡镇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内部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做基本的因素,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感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促使员工在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为乡镇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的乡镇企业经营项目实施的周期会比较长,且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项目预算管理的难度就会增大,且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现在很多的乡镇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对实际项目实施情况的了解和考察都不到位。所以在人性化员工管理的基础上,还要纠正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很多的工作人员认为乡镇企业项目的属于国家项目,于是就会以为项目资金的投入也是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所以在这个意识的促使下,很多工作人员不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成本资金的节约和控制。这样的现象在我国乡镇企业项目中是普遍存在的,造成了工作人员管理控制的观念意识较低,从而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次改制”后,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落后,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不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乡镇企业要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增进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考核机制,建立人性化的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机制,提升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太谷县明星镇政府)
参考文献:
[1]李时椿.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09)
[2]王大明.乡镇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强化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47)
[3]韩云.乡镇企业动力机制新探及发展之路[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关键词:乡镇企业;发展态势;经济效益
乡镇企业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民的投资作为主体的新型农村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末期我国开始推行乡镇企业的“二次改制”,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注入“三农”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改制后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在新的市场体制环境中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文章对“二次改制”后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提升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一、当前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
国家对乡镇企业实施改制后,乡镇企业的资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企业所有权的结构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得农村各类企业资本的投入规模迅速增长。但是农村主要的大中型企业依然分布在乡镇的集体企业中,依然将集体型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支柱,、造成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规模难以实现扩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不能有效提升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来分析,实施改制后乡镇企业的总产值、营业利润、营业收入等经济效益的指标不但没有实现增长,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分析,私营企业的产出效率下降的尤为严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的涌入,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乡镇企业早期发展优势和市场体制对其的保护已经不复存在,各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很多乡镇企业却依然采用传统的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将企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只是过于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众多乡镇企业出现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展和盲目投资等现象,造成了自身资金的浪费,尤其是乡镇私营企业。这些现象发生反映出乡镇企业滞后的管理形式,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严重限制了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
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主要是强化了企业领导阶层的控制权,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并没有得到强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人员潜能的发挥。并且在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中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乡镇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使乡镇企业变得家族化和封闭化。乡镇企业的股份不能实现现在社会市场中的公开交易流动,不能发挥市场对乡镇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功能,企业就不能实现通过股权的转让更换经营者,以至形成一种继承形式的企业经营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人才机制就不能得到优化,乡镇企业的内部的人力资本就不能在社会市场环境中得到改善,其直接关系到乡镇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经营者持大股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的排除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对企业建立现代制度体系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乡镇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乡镇企业的内部整合和规划中,经营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企业各个部门利用一定预算的方法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共同的规划和分析,并且明确自身部门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具体的作用,以及自身协调发展的目标,形成各级之间的一个权责平衡的体制,从而减小企业内部的矛盾,优化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乡镇企业的发展长时间的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才进行财务的核算与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就只能发挥其财务和算的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进行其项目作业时,通过对项目工程全程预算的方法,增强作业前的预测以及作业进行中的成本的监控的能力。企业进行对整个作业过程的预算的编订,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二) 增进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考核机制
乡镇企业内部机制能够协调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各个部门推卸责任的现象。所以有效进行经营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内部部门的关联发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从而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在进行内部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施工项目的预算的控制,能为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能够促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合理;能够真实的进行员工绩效的参考和对比,并分析部分员工绩效不合格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惩戒。对绩效较好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起到示范作用。
(三) 建立人性化的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乡镇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内部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做基本的因素,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感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促使员工在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为乡镇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的乡镇企业经营项目实施的周期会比较长,且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项目预算管理的难度就会增大,且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现在很多的乡镇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对实际项目实施情况的了解和考察都不到位。所以在人性化员工管理的基础上,还要纠正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很多的工作人员认为乡镇企业项目的属于国家项目,于是就会以为项目资金的投入也是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所以在这个意识的促使下,很多工作人员不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成本资金的节约和控制。这样的现象在我国乡镇企业项目中是普遍存在的,造成了工作人员管理控制的观念意识较低,从而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次改制”后,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落后,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不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乡镇企业要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增进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考核机制,建立人性化的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机制,提升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太谷县明星镇政府)
参考文献:
[1]李时椿.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09)
[2]王大明.乡镇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强化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47)
[3]韩云.乡镇企业动力机制新探及发展之路[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