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藏满无数惊喜的屋子里,横亘着年轮的老榆木桌上摆放着多年不见的北京传统风车,被唐卡、剪纸、《大过龙年》门神年画贴满墙壁的这间小屋就是《汉声》创办人之一黄永松的北京工作室。
临近春节,黄永松在即将远赴巴塞罗那参加中国年大型庙会之前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龙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和意义。
《投资者报》:汉声出版《大过新年》系列书是怎么起的念?
黄永松:民间文化,转去转来最重要的就是时序里面的春去秋来,除旧布新,否极泰来。所以岁时节庆是民间文化中最跑不掉的。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过年,所有的民俗文化都会在这中间出现:观天象准备农事,将生活安排好,谢天谢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一直到放下所有的辛苦,团聚。
《大过新年》就是希望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过去的节庆形式。平时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年画都很小,我就想给大家看最传统的大幅年画。
《投资者报》:以汉武帝自称“龙子”为节点,龙的形象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是不是发生了很大改变?
黄永松:民间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龙愁”,是龙呈威严愁思状,行云布雨,忧心人间疾苦。拿一家人来说,龙要担当一家之计,要思前想后,所以它皱眉头;“凤喜”是妈妈在家里很开心;“狮子笑”就是小孩子喜笑颜开。龙与帝王发生关联之后变得威严了,但是呢,君主有坏的,就像家长有的也很坏,但也有好的君主,所以这个没有关系的。
《投资者报》:以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符号花开两枝,一脉落皇家,一脉走民间。在今天,过于强调长时间作为帝王专属品的龙的形象,会不会容易引发争端?
黄永松:一个时代,一定是有硬也有软。龙被安置在皇宫,成为力量、权威的象征,是硬的,但硬也存在好的硬;如果是柔软的,但是是坏的柔软,这也不行啊。所以这取决于软、硬存在时的面貌。就像现在我们的国家一样,尽管很多问题,但最高决策者还是在努力调整,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世界大乱的情形下顶得住。这就像一个家,家里有严父慈母,老讨厌严父,也不行;但严父严过头了也是不行的。
《投资者报》:这些年你过春节会有些什么“节目”?
黄永松:过年其实就是温习文化的氛围。春节时因为祭祖而会亲戚,这是重点。有时候去宗祠要走过老街,这时候可以回味人、事、物。
有一年我回老家过年,还抢救出了龙潭圣迹亭古迹。这是个文字殿堂,以前写过字的字纸不能乱丢,一定要到那里烧了,过化存神。这个地方我很喜欢。有一年过年回去,发现因为政府要拓宽马路,它的“左肩”被挖土机挖了。我就问当时在施工的人,他们说留下焚化炉就行了,亭子留着有什么用。我当时很生气,后来就号召台湾文化界的人一起参与这个事,在大家努力下,将龙潭圣迹亭保存了下来。
最近几年过年都会去宁波慈城,已经连续去了三年,希望将那里建成活化传统文化和节庆活动的典范。
《投资者报》:很多人看到传统民艺、习俗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迅速消亡,会有些悲观,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非常自然的事。你怎么看?
黄永松:这些民间传统的文化、习俗会在循环中生生不息。这种循环不是在原地转圈,而是呈螺旋式上升。我一直认为,活得下来的才是文化,打不死的才叫文化,打得死的就消灭掉了。传统的东西是亡不了的。所谓的消亡,只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段,某些地域、空间范围内去看。我们在的这个地方它没有了,但在别的那个地方又起来了;现在没有了,将来又会起来……这跟物种是一样的,每天都有物种在消失,但真的消亡了又怎么样,也许在下个星球又起来了。
临近春节,黄永松在即将远赴巴塞罗那参加中国年大型庙会之前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龙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和意义。
《投资者报》:汉声出版《大过新年》系列书是怎么起的念?
黄永松:民间文化,转去转来最重要的就是时序里面的春去秋来,除旧布新,否极泰来。所以岁时节庆是民间文化中最跑不掉的。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过年,所有的民俗文化都会在这中间出现:观天象准备农事,将生活安排好,谢天谢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一直到放下所有的辛苦,团聚。
《大过新年》就是希望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过去的节庆形式。平时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年画都很小,我就想给大家看最传统的大幅年画。
《投资者报》:以汉武帝自称“龙子”为节点,龙的形象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是不是发生了很大改变?
黄永松:民间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龙愁”,是龙呈威严愁思状,行云布雨,忧心人间疾苦。拿一家人来说,龙要担当一家之计,要思前想后,所以它皱眉头;“凤喜”是妈妈在家里很开心;“狮子笑”就是小孩子喜笑颜开。龙与帝王发生关联之后变得威严了,但是呢,君主有坏的,就像家长有的也很坏,但也有好的君主,所以这个没有关系的。
《投资者报》:以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符号花开两枝,一脉落皇家,一脉走民间。在今天,过于强调长时间作为帝王专属品的龙的形象,会不会容易引发争端?
黄永松:一个时代,一定是有硬也有软。龙被安置在皇宫,成为力量、权威的象征,是硬的,但硬也存在好的硬;如果是柔软的,但是是坏的柔软,这也不行啊。所以这取决于软、硬存在时的面貌。就像现在我们的国家一样,尽管很多问题,但最高决策者还是在努力调整,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世界大乱的情形下顶得住。这就像一个家,家里有严父慈母,老讨厌严父,也不行;但严父严过头了也是不行的。
《投资者报》:这些年你过春节会有些什么“节目”?
黄永松:过年其实就是温习文化的氛围。春节时因为祭祖而会亲戚,这是重点。有时候去宗祠要走过老街,这时候可以回味人、事、物。
有一年我回老家过年,还抢救出了龙潭圣迹亭古迹。这是个文字殿堂,以前写过字的字纸不能乱丢,一定要到那里烧了,过化存神。这个地方我很喜欢。有一年过年回去,发现因为政府要拓宽马路,它的“左肩”被挖土机挖了。我就问当时在施工的人,他们说留下焚化炉就行了,亭子留着有什么用。我当时很生气,后来就号召台湾文化界的人一起参与这个事,在大家努力下,将龙潭圣迹亭保存了下来。
最近几年过年都会去宁波慈城,已经连续去了三年,希望将那里建成活化传统文化和节庆活动的典范。
《投资者报》:很多人看到传统民艺、习俗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迅速消亡,会有些悲观,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非常自然的事。你怎么看?
黄永松:这些民间传统的文化、习俗会在循环中生生不息。这种循环不是在原地转圈,而是呈螺旋式上升。我一直认为,活得下来的才是文化,打不死的才叫文化,打得死的就消灭掉了。传统的东西是亡不了的。所谓的消亡,只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段,某些地域、空间范围内去看。我们在的这个地方它没有了,但在别的那个地方又起来了;现在没有了,将来又会起来……这跟物种是一样的,每天都有物种在消失,但真的消亡了又怎么样,也许在下个星球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