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笔者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对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集教学、育人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岗位工作技能,奠定就业基础
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工学结合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是目前条件下构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
1.以培养岗位技能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企业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动物疫病加强防控将更加重要。
根据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工学结合,在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两轮实践、双元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第四学期开始实施专业分方向,分为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和养禽与禽病防治三个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参加生产实习一个月、在第六学期参加顶岗实习四个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两次到企业实习,大部分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畜牧兽医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行动领域,转换形成动物生理与病理、动物解剖与剖检、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畜禽繁育改良、畜禽生产技术、动物临床诊断、动物临床治疗、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牧场设备操作与维护9个专业学习领域。同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推行工学结合,突出畜禽饲养管理、家畜繁殖改良、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培养;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育员、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3.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每个学习领域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开发与设计以项目教学为形式的学习情境。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适当采取项目教学,实现课程设计项目化、项目技能模块化、模块教学现场化。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工学结合,编制实行项目教学的课程标准。项目教学的设计方案,以最终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形成国家、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五门省级精品课和四门校级精品课。同时,通过开展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结构、素质、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提高,《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由于深化了课程改革,具备了先进的课程模式及优质的教学环境,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搭建就业平台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对岗位认知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业、职业、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业技能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稳定就业。为此,与企业深度合作成为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实现稳定就业的必然。
1.借助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了沈阳乳业、远大牧业、飞鹤牧业等22家校外实训基地,常年安排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为学生实施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紧密接触,对企业生产、专业需求有了切身的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表现有直接的体会,通过实习每年都有70余名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2.加深合作力度,实行校企订单培养
与沈阳乳业、飞鹤牧业、天津宝迪集团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建立了“辉山班”、“飞鹤班”和“宝迪班”。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并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实习结束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者负责安排就业。沈阳乳业和飞鹤牧业每年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三、加大素质教育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1.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内涵
打破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根据当前时事设计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到引导和观点的升华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案例精髓,努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举行了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实践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改革学生晚自习学习形式
改变晚自习单一自学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自主设计学习形式,可选择一个主题,如:热爱祖国、亲情回馈、职业规划、励志学习、艰苦奋斗、应对就业等;可选取一定的素材,如: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新闻报道、行业精英等,展开讨论、辩论,或是演讲等,开展共同学习、体验学习、学做合一,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晚自习改革并没有脱离晚自习原有功能,在原来基础上丰富了内容,融进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由被动上自习,变成主动上自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规范了学生的自习行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增强时间观念,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大学校园自由、活泼的学习风气。
3.聘请企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
以学生畜牧兽医学会为平台,聘请远大牧业、九龙源兽药、摩天农科兽药等企业经理、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主要针对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正直诚信态度、主动工作、积极学习和自信心等进行教育,提高其非专业技能的岗位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安排企业入校,落实就业岗位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架设桥梁,受到企业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企业主动到学校招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参加就业实习,多数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协议,为保障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与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加强,就业率明显提高,年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今后,要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合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推行校企“双元育人”,为企业培养更实用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实现学生全面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一、培养学生岗位工作技能,奠定就业基础
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工学结合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是目前条件下构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
1.以培养岗位技能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企业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动物疫病加强防控将更加重要。
根据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工学结合,在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两轮实践、双元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第四学期开始实施专业分方向,分为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和养禽与禽病防治三个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参加生产实习一个月、在第六学期参加顶岗实习四个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两次到企业实习,大部分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畜牧兽医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形成行动领域,转换形成动物生理与病理、动物解剖与剖检、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畜禽繁育改良、畜禽生产技术、动物临床诊断、动物临床治疗、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牧场设备操作与维护9个专业学习领域。同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推行工学结合,突出畜禽饲养管理、家畜繁殖改良、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培养;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育员、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3.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每个学习领域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开发与设计以项目教学为形式的学习情境。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适当采取项目教学,实现课程设计项目化、项目技能模块化、模块教学现场化。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工学结合,编制实行项目教学的课程标准。项目教学的设计方案,以最终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形成国家、省级和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五门省级精品课和四门校级精品课。同时,通过开展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结构、素质、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提高,《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由于深化了课程改革,具备了先进的课程模式及优质的教学环境,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搭建就业平台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对岗位认知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业、职业、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业技能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稳定就业。为此,与企业深度合作成为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实现稳定就业的必然。
1.借助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了沈阳乳业、远大牧业、飞鹤牧业等22家校外实训基地,常年安排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为学生实施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紧密接触,对企业生产、专业需求有了切身的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表现有直接的体会,通过实习每年都有70余名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2.加深合作力度,实行校企订单培养
与沈阳乳业、飞鹤牧业、天津宝迪集团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建立了“辉山班”、“飞鹤班”和“宝迪班”。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并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实习结束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者负责安排就业。沈阳乳业和飞鹤牧业每年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三、加大素质教育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1.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内涵
打破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根据当前时事设计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到引导和观点的升华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案例精髓,努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举行了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实践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改革学生晚自习学习形式
改变晚自习单一自学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自主设计学习形式,可选择一个主题,如:热爱祖国、亲情回馈、职业规划、励志学习、艰苦奋斗、应对就业等;可选取一定的素材,如: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新闻报道、行业精英等,展开讨论、辩论,或是演讲等,开展共同学习、体验学习、学做合一,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晚自习改革并没有脱离晚自习原有功能,在原来基础上丰富了内容,融进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由被动上自习,变成主动上自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规范了学生的自习行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增强时间观念,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利于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形成大学校园自由、活泼的学习风气。
3.聘请企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
以学生畜牧兽医学会为平台,聘请远大牧业、九龙源兽药、摩天农科兽药等企业经理、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主要针对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正直诚信态度、主动工作、积极学习和自信心等进行教育,提高其非专业技能的岗位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安排企业入校,落实就业岗位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架设桥梁,受到企业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企业主动到学校招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参加就业实习,多数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协议,为保障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与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加强,就业率明显提高,年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今后,要继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合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推行校企“双元育人”,为企业培养更实用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实现学生全面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