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16-01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1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特点及比较 (具体见下表):
2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2 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并严格执行晨检、落实午检
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同时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2.3 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及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2.4 开展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接种证查验”和应急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相应年龄学生的预防接种,对于应接种但漏种学生应及时开展补种工作。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
2.5 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5.1 通过宣传橱窗、班级板报、印发宣传单、健康教育课、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学生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等。还要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5.2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范围的集会。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2.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谨瞒报 缓报疫情
2.6.1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 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4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2.7 学校要搞好通风换气及日常消毒工作。
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图书馆及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因为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簡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必要时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8 密切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传染病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1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特点及比较 (具体见下表):
2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2 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并严格执行晨检、落实午检
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同时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2.3 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及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2.4 开展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接种证查验”和应急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相应年龄学生的预防接种,对于应接种但漏种学生应及时开展补种工作。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
2.5 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5.1 通过宣传橱窗、班级板报、印发宣传单、健康教育课、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学生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等。还要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5.2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范围的集会。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2.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谨瞒报 缓报疫情
2.6.1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 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4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2.7 学校要搞好通风换气及日常消毒工作。
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图书馆及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因为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簡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必要时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8 密切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传染病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