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实主义(Realism),又叫“写实主义”,是指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认为现实主义贴近现实和实际从而与理想主义分离。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其中,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就像当初佛教的传入一样,“现实主义”亦是如此。 “现实主义”一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对“现实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重新诠释。
关键词:现实主义;写实艺术;文学;中华文化
中国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今时代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含义 ,那就是在艺术创作中以写实手法为主,贴近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作品都可以成为“现实主义”作品。
2013年冯小刚的一部写实电影《一九四二》获得了许多奖项。《一九四二》的表演被刻意冷静处理,在无数可以煽情的地方,观众体会不到多少煽情的元素。无论在剧情还是在表演上,都显得非常克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九四二》有一种纪录片的气质。展现着饥荒的年代里,社会两极不同的面貌。
影片中张国立饰演的主角老东家,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逃过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随着剧情不断向前推进,儿子在家被灾民强盗刺死、儿媳抱着孩子饿死、老伴悄无声息地离世、最后的相伴——自己出生不久的孙子被自己闷死,老东家在身体上被饥饿摧残的同时,还受到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他一次次由希望陷入绝望之中,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死了好啊,早死早解脱”。灾难不仅让他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退去了种种的外物,变成渺小而悲惨的普通灾民,也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地主在灾难面前显得那样无能为力。这样的情节与形象,让我们一点点在心理上接受老东家这个角色,并对他的遭遇更多地转化为同情。蒋委员长以及国民政府上上下下的官员,似乎从来没有把救灾作为国内的第一要务,而是更多地刻画战争局势是如何的严峻。要么是通过河南省政府转述得知,要么是通过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大公报或是美国时代周刊。似乎更应了刘震云书中的那句,也是影片开头: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玲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以及丘吉尔感冒。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桩,放到一九四二年的世界环境中,都比三百万要重要。蒋委员长在中国舆论和国际声誉的压力下,终于决定开始救灾,我们看到下级象征性地处分了一批官员,还强制要求灾民充当看客;当时粮价疯涨,负责发粮赈灾的干部从中作梗。虽然控诉了民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但是没有像以往电影那样的盖棺定论,我们看到李培基主席的一心为民,也看到蒋介石一方面担心国际战事,一方面想要爱民如子,力求言行统一,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当时腐化的国民政府。
影片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角色是地主之女——星星,一个受过教育读过书,天真善良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过着安定的日子。星星的青春是充满正义感,有抱负有志向的善良的小姑娘。然而,这份天真似乎太脆弱,在灾难来临时很快就瓦解了她之前所有的善良的信仰。嫂子生侄子需要补身体,东家想要杀掉她的猫来喂嫂子补营养;起先的星星,自己不吃的那份也要喂给黑猫,而现在,自己撕着书煨猫汤,安安静静的说:我也要喝猫汤。一个不谙世事的地主之女,没经历过苦难不知世事艰辛,然而在逃荒的路上亲身亲眼经历的、目睹的、忍受的都足以颠覆她之前所有的人生信念。巨大的落差,让她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慢慢慢慢的汇集在一起,青春的抱负志向、善良都开始崩塌。从她撕书煨汤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和过去决裂了。饥饿一点点侵蚀她的理智,她主动站到卖身的队伍当中,但并没有被选中,在这时,她不惜拿自己读过书来为自己争取。理智、尊严、信念最终都抵不过生存的本能。被卖到妓院后,星星安排伺候一位中年的嫖客,那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说,弯下身来帮我洗洗脚,星星却说:弯不下来,吃的太撑了。那一刻,她哭了。
星星像生活中的你和我,亦或她。星星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现实的世界,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去经历和校验这个世界和人性,就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颠覆了一切。巨大的落差把曾经善良、天真、有抱负的星星变成了一个现实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面对生存,我们不得不去做出这样的决择,面对人性,我们的肉体可以被撞的千疮百孔,面对生存的本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点吃的,都可以解决。最终,王子文饰演的星星后来被家人找到下落,但再也没有心回家,也许,时代让她终身遗憾,而这种遗憾不正是内腐外扰留给我们深深的痛吗?最简单的叙述,没有华丽的修饰和用力的刻画,这样的人物简单平实,却最让人因为真实而感动了。星星這样一个角色本身就带着点高傲做作的地主家小姐最后沦为一个自甘堕落只为了活的妓女,电影里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一直在牵引着一个主题: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比如日本人发粮让中国人打中国人等等,都像是线上的结点,而星星就是这条是最深最痛缠绕在这个主题上的线,从一而终。
很多人对这一部片子并不叫好,清一色的叫骂,说灾民没有民族气节,素质低下。说这些话的人都吃饱喝足梳洗打扮过后坐在电脑前打下这些文字,他们没有挨过饿,不知道吃树皮吃石头的滋味,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担心。我们现在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高喊着爱国,殊不知若我们在当时的情境中,人性的光辉不一定会闪烁的更耀眼。《一九四二》这部片子中描绘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英雄主义,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写照,不同阶级、不同民族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一九四二》真实如是的描绘了1942年的巨灾,贴近现实和实际远离理想主义的蓝图,现实的反应出了人性的黑与白。在巨灾面前,人的渺小无能暴露无遗。孤独而又无助的人类在丰衣足食时所构建的信仰价值观在巨灾面前全然颠覆。人的悲剧性就在于在巨灾面前的无能为力和不得不自己毁掉自己所信奉的人生信仰。人的尊严是在吃饱的基础上才成立的。但人之为人,能在生存欲求与信仰之间做出更高价值的选择。生命的高度还须有精神的支柱来撑起。这也是人之高贵所在,也是为何虽历尽灾难,但人类依旧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Z].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童真.狄更斯与中国[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3]岳斌. 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于连、拉斯蒂涅、高加林形象比较[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李笑丹,女,1993年12月,民族:汉,河北邢台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方向。
关键词:现实主义;写实艺术;文学;中华文化
中国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今时代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含义 ,那就是在艺术创作中以写实手法为主,贴近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作品都可以成为“现实主义”作品。
2013年冯小刚的一部写实电影《一九四二》获得了许多奖项。《一九四二》的表演被刻意冷静处理,在无数可以煽情的地方,观众体会不到多少煽情的元素。无论在剧情还是在表演上,都显得非常克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九四二》有一种纪录片的气质。展现着饥荒的年代里,社会两极不同的面貌。
影片中张国立饰演的主角老东家,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逃过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随着剧情不断向前推进,儿子在家被灾民强盗刺死、儿媳抱着孩子饿死、老伴悄无声息地离世、最后的相伴——自己出生不久的孙子被自己闷死,老东家在身体上被饥饿摧残的同时,还受到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他一次次由希望陷入绝望之中,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死了好啊,早死早解脱”。灾难不仅让他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退去了种种的外物,变成渺小而悲惨的普通灾民,也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地主在灾难面前显得那样无能为力。这样的情节与形象,让我们一点点在心理上接受老东家这个角色,并对他的遭遇更多地转化为同情。蒋委员长以及国民政府上上下下的官员,似乎从来没有把救灾作为国内的第一要务,而是更多地刻画战争局势是如何的严峻。要么是通过河南省政府转述得知,要么是通过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大公报或是美国时代周刊。似乎更应了刘震云书中的那句,也是影片开头: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玲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以及丘吉尔感冒。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桩,放到一九四二年的世界环境中,都比三百万要重要。蒋委员长在中国舆论和国际声誉的压力下,终于决定开始救灾,我们看到下级象征性地处分了一批官员,还强制要求灾民充当看客;当时粮价疯涨,负责发粮赈灾的干部从中作梗。虽然控诉了民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但是没有像以往电影那样的盖棺定论,我们看到李培基主席的一心为民,也看到蒋介石一方面担心国际战事,一方面想要爱民如子,力求言行统一,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当时腐化的国民政府。
影片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角色是地主之女——星星,一个受过教育读过书,天真善良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过着安定的日子。星星的青春是充满正义感,有抱负有志向的善良的小姑娘。然而,这份天真似乎太脆弱,在灾难来临时很快就瓦解了她之前所有的善良的信仰。嫂子生侄子需要补身体,东家想要杀掉她的猫来喂嫂子补营养;起先的星星,自己不吃的那份也要喂给黑猫,而现在,自己撕着书煨猫汤,安安静静的说:我也要喝猫汤。一个不谙世事的地主之女,没经历过苦难不知世事艰辛,然而在逃荒的路上亲身亲眼经历的、目睹的、忍受的都足以颠覆她之前所有的人生信念。巨大的落差,让她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慢慢慢慢的汇集在一起,青春的抱负志向、善良都开始崩塌。从她撕书煨汤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和过去决裂了。饥饿一点点侵蚀她的理智,她主动站到卖身的队伍当中,但并没有被选中,在这时,她不惜拿自己读过书来为自己争取。理智、尊严、信念最终都抵不过生存的本能。被卖到妓院后,星星安排伺候一位中年的嫖客,那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说,弯下身来帮我洗洗脚,星星却说:弯不下来,吃的太撑了。那一刻,她哭了。
星星像生活中的你和我,亦或她。星星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现实的世界,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去经历和校验这个世界和人性,就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颠覆了一切。巨大的落差把曾经善良、天真、有抱负的星星变成了一个现实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面对生存,我们不得不去做出这样的决择,面对人性,我们的肉体可以被撞的千疮百孔,面对生存的本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点吃的,都可以解决。最终,王子文饰演的星星后来被家人找到下落,但再也没有心回家,也许,时代让她终身遗憾,而这种遗憾不正是内腐外扰留给我们深深的痛吗?最简单的叙述,没有华丽的修饰和用力的刻画,这样的人物简单平实,却最让人因为真实而感动了。星星這样一个角色本身就带着点高傲做作的地主家小姐最后沦为一个自甘堕落只为了活的妓女,电影里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一直在牵引着一个主题: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比如日本人发粮让中国人打中国人等等,都像是线上的结点,而星星就是这条是最深最痛缠绕在这个主题上的线,从一而终。
很多人对这一部片子并不叫好,清一色的叫骂,说灾民没有民族气节,素质低下。说这些话的人都吃饱喝足梳洗打扮过后坐在电脑前打下这些文字,他们没有挨过饿,不知道吃树皮吃石头的滋味,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担心。我们现在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高喊着爱国,殊不知若我们在当时的情境中,人性的光辉不一定会闪烁的更耀眼。《一九四二》这部片子中描绘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英雄主义,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写照,不同阶级、不同民族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一九四二》真实如是的描绘了1942年的巨灾,贴近现实和实际远离理想主义的蓝图,现实的反应出了人性的黑与白。在巨灾面前,人的渺小无能暴露无遗。孤独而又无助的人类在丰衣足食时所构建的信仰价值观在巨灾面前全然颠覆。人的悲剧性就在于在巨灾面前的无能为力和不得不自己毁掉自己所信奉的人生信仰。人的尊严是在吃饱的基础上才成立的。但人之为人,能在生存欲求与信仰之间做出更高价值的选择。生命的高度还须有精神的支柱来撑起。这也是人之高贵所在,也是为何虽历尽灾难,但人类依旧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Z].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童真.狄更斯与中国[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3]岳斌. 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于连、拉斯蒂涅、高加林形象比较[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李笑丹,女,1993年12月,民族:汉,河北邢台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