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视角谈“语言经历”至“语用资源”的蜕变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学生语言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接受”过程。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一“接受”过程需要增加更多的“催化剂”。
  【关键词】语言 经历 语用 经验
  每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伴随着成长的也必将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经历”。随着年段的增长以及接触的语言环境越来越复杂,学生在把“语言经历”转化成“语用资源”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一、“语言经历”到“语用资源”的艰难历程
  现象一:A学生很喜欢看课外书,内容涉及古今经典。但看他写的作文、听他的语言表达却似乎感受不到他受到过书籍的任何“熏陶”。他徜徉于书海,涉猎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彩,却没有形成自己的“语用资源”。
  现象二: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所受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应该是一样的,但每个学生反馈出来的东西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把自己经历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内化而吸收的“语用资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现象三:我们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都会有一些独特的语言训练,但我们都会有同样的疑虑,大多借班上课的课堂效果我们都能感受到学生对这些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反映,但没有我们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一定的“语用资源”不是一两次的“语言经历”就能获得的。
  二、是什么造成了“语用资源”形成的艰难
  (一)社会氛围“唯恐输在起跑线”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梦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就是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份期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份“甜蜜的负担”,就是这份负担超出了学生学习的正常轨道。这些做法忽略了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过程。
  (二)兴趣选择“依托个性无法适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但很多知识需要在非兴趣系统中去掌握,一点点知识的“理所当然”的出现,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早就该有的兴趣。
  (三)教科书“无可奈何久不更新”
  叶圣陶老师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具有典范性。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前面学的东西对后面的内容能够起到导引、启示作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步步升高,层层深入。但在学生眼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着联系,但似乎又没找到彼此间内在关联的知识点,学生怎么在这些例子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增长点?
  三、“语言经历”转化成“语用资源”的策略
  语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讯号。而语用是语文的特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是一种存在模式,而语用是一种运用模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增添一些“催化剂”让“语言经历”更好地,更自然地转化为“语用资源”。
  (一)夯实语言积累让语言经历在探究中转为语用资源
  1.依托教材让积累有土壤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蕴涵的语言规律,利用好课堂这个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在教授《但愿人长久》时,教师抓住“心绪不宁”这一成语,可以让学生拓展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如“心惊胆战”“闷闷不乐”“提心吊胆”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还要给这些词语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选择一些词语描绘一幅场景,让词语在语言运用中绽放色彩,深入学生的内心。
  2.借助阅读让积累可萌芽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大量阅读,主动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首先,在学生找出好词好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组合思考描绘其他的场景;其次,适时地开展“读书交流会”“人物故事会”,如在共读《水浒传》的过程中,针对作者笔下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开展了“《水浒传》故事会”,让学生在讲述人物故事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特有的性格特点。
  3.关注生活让积累顺藤长
  生活是语言之泉,语言的活力在生活中张扬。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俗话说:身边处处皆学问。姓氏是一部含有中国文化的宝典,一次追寻姓氏的足迹,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姓氏的来源、分支、与自己相同姓氏的名人等。在翻阅家族族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家族力量的强大,在参观自家祠堂的体验中,学生了解到了自己家族更多的历史渊源。从起源到族谱到祠堂,再到搜索名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了文化发展的历程,更是对是生活的一种关注。
  (二)立足语言内化让语言经历在运用中形成语用资源
  1.多种方式品,生成语言
  (1)品读词句体验。叶圣陶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在课文《卢沟桥烽火》中,气势汹汹、恼羞成怒、人仰马翻、狼狈而逃、人头滚落等词语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狼狈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队的鄙视;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严词拒绝等词写出了中国守军的英勇善战,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守军的赞赏之情。通過比较鉴别,词语句子的理解更为深刻到位,阅读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生成畅想体验。很多课文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想象,把有关词句情景具体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课文的情境,在体验中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爱之链》中传递爱的链条由文章最后的省略号给人强烈的悬念感,给学生留下了许多猜想,学生在想象中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中心,从而理解题目“爱之链”的真正内涵。
  (3)创设情境体验。如在《詹天佑》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把握“赞叹不已”,教师可让学生看一幅优美的画面,或读一篇美文,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借助动作、神情、语言表现出“赞叹不已”,进而让学生以“赞叹不已”说几句话,并具体描述上面某一情况。这是一种融入读者个人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的活动。
  2.多种渠道练,学会表达
  (1)复述故事训练。复述课文是学生内化书面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好途径。《三打白骨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文字是如何来体现这一经典故事的,学生却未必清楚,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积累经典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2)组织辩论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讨论,甚至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天游峰的扫路人》中70多岁的扫路人每天上山下山扫一千多级台阶,还说自己不累,是真的不累吗?一番争论,人物形象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变得更加清晰。
  (3)读写结合训练。有很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将学到的语言进行运用。如在教学《广玉兰》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广玉兰的各种形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习语文的各项训练点落到实处,再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语言实践中综合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尚文.语感论.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护理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这与学科目录中护理学设置有直接关系,不处理好护理学学科定位问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困境便得不到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民生主义的经济思想,在当时历史所能允许的条件下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民生主义从思想的酝酿到作为资产阶
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2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在前唇设计上唇V
在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中,两位作家塑造了曹七巧与静珍两个“魔鬼”形象。她们的存在方式是以毁掉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作家在刻划人物时,努力展示她们复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动脉化疗
金融创新对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有利,但也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效应,此即金融创新风险。本文从金融监管制度的再创新角度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控制机制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