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问题”设计是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一种设计策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动学生整体性、主动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问题设计。但是在一些课堂实践中,由于主问题设计内容单一、主问题呈现无序化、主问题思维含量低等而导致主题教学的低效化。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有效的主问题呢?
   一、 从显性角度看
   通过文章题目、文章开头、文章结尾等方面来设计主问题。
   (一)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概括了内容、揭示了主旨或点明了观点,所以,从标题入手设计的问题整体性更强。如教学袁珂的《女娲造人》时,可设计如下问题:1.女娲是谁,她为什么造人,又是如何造人的?在这个大问题下,学生完成了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心理的赏析,对人物活动的把握。学生自主活动增强了,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凌乱走向统一。
   (二)文章开头
   文章开头一般都有总起全文,设置悬念的作用,那么我们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题目。如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不妨抓住起始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来设计——找出词中能体现苏轼 “狂”的细节或词语。围绕这个题目,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全文,并能重点分析重要场景,其中有骑马出猎的狂,仿效孙权骑马射虎的狂,酒酣的狂等,接着追问他是真“狂”吗?走出文本后,引导学生明确苏轼只是外“狂”,而内心却是狂热的期盼,狂热的期盼中隐藏着无奈、愤怒和悲哀。就这一个大问题,不仅能够起到疏通文本的作用,还能分析本词的主题,何乐而不为呢?
   (三)文章结尾
   文章结尾一般都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有时还是设计主问题的良好切入口。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就可以抓住小说的结尾部分“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来设计题目。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因此可以在此大做文章,展开热烈讨论。这个鼻子一牵,全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顺势被牵了出来,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从隐性角度看
   根据文章的文眼,文章的线索,作者的情感,学生的自主发现还有同一单元、同一类型以及已有的学生资源或生活资源拿来做主问题设计。
   (一)文章的文眼
   文眼一般是课文的关键句、主旨句,也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从文眼入手设计主问题,可以迅速有效地深入核心,起提领全篇的作用。如杨绛的《老王》一文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这个问题具有引发性,会引发学生分解成三个子问题:作者幸运吗?老王为什么是不幸?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再深入文本,发现作者其实并不幸运:生活境遇很是艰苦。在特殊年代经历劳动改造,身体状况不好。但自认为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能得到如老王一般热心民众的关心、帮助,幸运地活下来,则是不幸中的万幸。而老王生理有缺陷,生活困难,精神孤独,在贫困疾病中悲惨死去,他是不幸的。但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未让老王吃过亏,无论是去医院,还是给香油、送鸡蛋都付了钱。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大概作者觉得尽管老王也很困难.但他是不求回报的。而自己却将一切量化为金钱,满足了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亏欠别人,却辜负了老王的一片好心。
   (二)文章的线索
   线索之如鲁迅的《风筝》,标题就直接提出了这篇文章是围绕“风筝”而展开叙述的,那么不妨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围绕风筝都回忆了什么事,有什么感悟?这样就比较容易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主问题阅读教学法是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的主题教学,而作为有张力的主问题设计,鲜明的主问题表述,多样化的主问题呈现,才能衍生富有生命力的精彩课堂。只有致力于少、精、实、活的主问题研究,追求“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引领学生行走在语言文字的世界中,才能催生阅读课堂的有效性,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无论是考场作文 还是平时作文,最忌千人一面、老调雷同。专家和教师也都希望学生能写出有独特个性、立意新颖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拓宽作文领域,写出别具一格的有自己个性的好文章来。   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对逆向思维缺乏正确的理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背常理,甚至闹的令人啼笑皆非。如:有的学生写文章,提出愚公只知蛮干,不讲效率,而智叟却是个聪明的
期刊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只有初中学历,却誉满全国。问及秘诀,答曰:因为我学会了阅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初中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许多第一学历不高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从阅读中不断汲取营养、加油充电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阅读空间,过上自己的阅读生活。   课外
期刊
看到一个新的作文题,有的同学总是很犯难,不知道能写什么内容,这是“无米之炊”。也有的同学是有些“米”的,但很少,感觉自己的材料写两节就没有了,无论如何难以写满八百字。“无米之炊”和“少米之炊”,都表明同学平时的积累少,阅读不多,见闻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平时多多阅读,多多观察感悟,积累写作素材。而在具体写作构思时,还要具有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有一个作文题《倾听潮声》,同学一看就想到“江河的
期刊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现。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遵循以人发展的原则,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尝试一种可操作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先给学生正确的爱的方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对学
期刊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常是抓耳挠腮、黔驴技穷、下笔艰难,针对此种情况,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不断阅读,激发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生乐于作文,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不断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期刊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与师本化、灌注式、烤鸭式、填鸭式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2010年4月21日,我有幸在我市的柳林小学聆听了几节语文生本教育课,那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那真正把空间时间还给学生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生本课堂是学生创造力得
期刊
我们谈论的古典诗歌,一般指唐代诗歌,它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向来为世界人民所瞩目。对唐诗的鉴赏学习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后人借助唐代及后来的文人墨客的著述评论,可以更好地欣赏优美的诗歌,更好地读懂古人。   我认为对博大精深的唐诗鉴赏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包括时代的背景和诗人自身的境遇,以此来欣赏诗歌的时代意义。诗人所处什么朝代,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诗歌
期刊
一、【人面桃花】   唐孟络《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苹,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日:‘谁耶?’以姓字对,日:‘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人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椅小桃斜柯仁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人,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有的地方却是死水微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一本教材一支笔,一根教鞭一张嘴”的传统现状里,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基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我们目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我谈一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体会。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
期刊
暑期接受教学心理课程培训时,主讲者问了在座老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并让大家想三秒钟后再回答,老师们(包括我)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可提问的人只是笑了笑,然而我知道这笑意味深长……事后想想,我们做那样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里都是在关爱学生,也愿意拿学生当人看,可事实上,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