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只有初中学历,却誉满全国。问及秘诀,答曰:因为我学会了阅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初中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许多第一学历不高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从阅读中不断汲取营养、加油充电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阅读空间,过上自己的阅读生活。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几乎每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榜样,如岳飞、诸葛亮、袁隆平、保尔·柯察金、霍金、凯伦·海勒等。这些令他们崇拜、学习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初中生通过课外阅读所认识的。当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与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从而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灿烂的人生之路。因此,初中生应“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初中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毛泽东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热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初中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很多同学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同学们往往情绪高昂、迫不及待,伴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早就身临其境了。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抖出包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书上分解。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初中生推荐出相关的书目,想知道结果就读某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你们呢。这样让同学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新奇,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2、网络阅读激趣。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阅读的优势不言而喻,并且初中生对网络十分喜爱,我们应因势利导,列出书目,让初中生正确选择,进行网络阅读。我们注重引导,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不要“谈网色变”。
   3、谈读书感受激趣。教师读书中的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宝贵的经验,要适时的向初中生讲述。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初中生对书中人物的崇拜,这样初中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通过活动体验激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推荐方法,引导阅读
   初中生有了兴趣远远不够。有的初中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摘抄积累,吸取技巧,没注重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读,而且合理分配时间会读、爱读,读出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谈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针对初中生在课内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如:学习了《给巴特勒的信》一文,为了让初中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向初中生推荐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让初中生从作品中去了解作者。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要善于学会将厚书读薄。鲁迅先生读书坚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勇于创造,从而标新立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阅读的一种渐臻佳境的境界。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善于将所读之书进行概括、浓缩、抽象等,找出知识的精华,培养阅读概括的能力。
   3、速读法。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做好储备。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活动,展示成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初中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向纵深发展,每学期可定时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经验交流会、优秀的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评出先进,树立榜样并表彰。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加广泛地、大量地去阅读课外书籍,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在先进和榜样的带领下,班里就会逐渐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但意义深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初中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要让初中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让初中生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展翅翱翔,去体验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了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让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吧!
其他文献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在于平时阅读少,积累的素材少,不善于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近几年我在教学中经常做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览报刊、杂志,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想写好文章,平时
期刊
在电子信息时代,知识的密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强,人们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只有提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提高语文能力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教学中,耗时多、低水平重复、无效教学是常见现象。   特别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
期刊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学习鲁迅作品,不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们与鲁迅先生、我们的学生与鲁迅先生生活年代的距离,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在我们的教学乃至学生的学习中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施教才可以真正发挥鲁迅作品的教学作用,给学生以更多的受益呢?我认为可分以下三步骤进行。   一是接近
期刊
一、思备课的不足   1、吃透教材   “用教材”不是“教教材”,不仅只是准备教材内容,或只是教参到教案的简单的“快移动”。而是需要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去截取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处理。合理的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能做到这些要求,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备课中去,才能达到一种高度,去俯视它。吃透教材非常重要。   2、备学生   备学生
期刊
一、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缺失及美育的必要性   孙绍振先生在2003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撰文指出:“事实上,这是一个美学问题,主要是审美价值问题,实用价值是一种理性,主要讲的是道德的善恶,遵守交通规则的是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是恶。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丰富独特的叫做美,情感贫乏的叫做丑。但是,情感和理性,并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有矛盾的。”在《背影》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从使用价值
期刊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在不少教师和学生实际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仍普遍低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有的甚至不及小学生落落大方、快嘴利舌。一些中学生讲起话
期刊
一、借助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先看导学案的编制情况:在学习目标确定过程中,教师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直接指向知识上的空白点、能力训练点、模棱两可的问题。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去设计: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难点)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领会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的作用。3.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期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散文两篇》为巴金的散文《日》《月》,选自巴金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日》写于1941年7月21日,《月》写于第二天,即7月22日。《日》讲述飞蛾和夸父为了追求光和热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联系当时的抗战背景,我们不难理解
期刊
无论是考场作文 还是平时作文,最忌千人一面、老调雷同。专家和教师也都希望学生能写出有独特个性、立意新颖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拓宽作文领域,写出别具一格的有自己个性的好文章来。   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对逆向思维缺乏正确的理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背常理,甚至闹的令人啼笑皆非。如:有的学生写文章,提出愚公只知蛮干,不讲效率,而智叟却是个聪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