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12元到196元,便宜不到20元。”刘老太表示,她对“降价幅度”很不满意。
从1998年起,刘老太一直长期服用治疗风湿的中药,主要成分包括桑寄生、黄芪、络石藤、羌活、当归和醋五灵脂等。“2008年时,购买这个药不到60元,现在涨了两倍多,最近便宜了一点,但比起之前涨的幅度来说,跌幅太微不足道了。”
“主要是在消耗库存,还没有开始降价。”中成药企业、中医医院和中药零售方一致表示,中药材价格的暴跌无法给老百姓带来立竿见影的实惠。
“今年中药材价格的变化可谓是大起大落,为了避免涨价压力,我们在年初大批量进货,充实了库存,现在还在消耗库存,所以没有与市场形成直接的联动作用。”华侨堂负责人表示,库存还能消耗两三个月,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降价表现。
“9月,我们进了一批货,主要是珍贵的中药材品种,例如,灵芝、党参、蛇蜕、海马等,价格确实明显降低了,跌幅在30%左右,不过这批货不会立即入药出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耗库存是“第一要务”。
“最近有很多患者抱怨药价太高,其实我们也备受冲击。”该负责人介绍说,前两年,药价疯狂上涨,他们不得不调高药价,结果是损失了大量的患者。“西药几十块钱就能治好的病,用中药要上百元,中药失去了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
现如今,中药材价格下跌,该店为消耗库存而没有调低价格。“结果是继续消减竞争优势,要么就亏本,要么就丢掉顾客。”该负责人无奈表示。
“中成药药品主要是由国家定价的,很多药品的价格都不是企业能单方面决定的,所以并不是中药材降价,中成药就会降价。”九芝堂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另外,该人员介绍说:“整体上来说,中药材降价肯定是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因为成本下降了,但是,产品价格相对成本价格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降价表现。另外,我们有稳定的库存,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降价行为。”
药材暴跌是好事?
Q:《中国经济周刊》
A: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
Q:从2008年年底开始,中药材上涨行情已经历时两年多,至今已有4轮暴涨。仅在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你认为造成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A:首先,中药材价格的涨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2003年非典时期过后,中药材价格就持续走低,种植户积极性严重受挫,市场供应量越发短缺,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中药材价格暴涨。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量游资进入中药材市场,形成了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的态势,吹起了中药材价格虚高的泡沫。
第三个原因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惯性和避免涨价压力的心理作用下,大量药企积极囤货,造成需求量大幅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哄抬了价格。
Q:中药材价格持续暴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后果是什么?
A:首先对药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成本价迅速提高了,但中成药价格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不能擅自调价,所以很多药企因此亏损甚至停业破产,这个过程中有损失,但更多的是重新洗牌,清理市场。
另一个影响是,药价虚高刺激了经销商和中间商的囤货热情,囤积居奇越发严重,所以在今年7月,发改委进行了集中打击整治,这是几十年来国家首次对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控,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最深远的影响是,药价虚高刺激了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短期内种植面积大增,供应量翻倍成长,中药材市场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变为供大于求。
Q:一些专家认为,这次“暴跌狂潮”是中药材市场的“理性回归”,对中药材市场的长远发展有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A:我同意。在2003年,中药材价格上涨,60%的人赚钱,40%的人赔钱,而这一次,20%的人赚钱,80%的人赔钱。所以说,中药材价格已经被过度炒高,带来的后果是大面积的亏损和受挫,这种大起大落对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着致命威胁的。无论从市场周期性规律而言,还是从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中药材价格都必须回归到原点。
Q:你认为暴跌潮还会持续多久?短期内还会出现暴涨吗?
A:中药材市场的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这次下跌至少会持续到明年,短期内肯定不会出现暴涨了,因为市场供应量已经稳定了。当然,不排除少数品种的药材,如稀有的野生药材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Q:你认为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环节过多。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种植地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对应是滞后的,甚至会滞后1~2年,所以会形成集中性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另外,交易环节过多,中间商过多,形成了囤积居奇的空间,甚至有专门的人员、资金和产业在利用这个空间,所以应加强信息对接和信息反馈,形成有效的预警监管机制。
Q:有建议说,应恢复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中药材储备制度,以避免中药材市场的剧烈波动,你有何看法?
A: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研究建立国家、地方两级药材储备制度,以及国家药材、药品应急计划,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中药材价格。
除了稳定中药材价格,国家此时制定中药材储备制度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战略储备,可以解决救急救灾等突发状况,同时,还能确保药企的原料供应不会断链。
但必须强调,中药材储备制度只能针对部分品种,大部分品种还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走,不能全部重回计划经济体制。
从1998年起,刘老太一直长期服用治疗风湿的中药,主要成分包括桑寄生、黄芪、络石藤、羌活、当归和醋五灵脂等。“2008年时,购买这个药不到60元,现在涨了两倍多,最近便宜了一点,但比起之前涨的幅度来说,跌幅太微不足道了。”
“主要是在消耗库存,还没有开始降价。”中成药企业、中医医院和中药零售方一致表示,中药材价格的暴跌无法给老百姓带来立竿见影的实惠。
“今年中药材价格的变化可谓是大起大落,为了避免涨价压力,我们在年初大批量进货,充实了库存,现在还在消耗库存,所以没有与市场形成直接的联动作用。”华侨堂负责人表示,库存还能消耗两三个月,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降价表现。
“9月,我们进了一批货,主要是珍贵的中药材品种,例如,灵芝、党参、蛇蜕、海马等,价格确实明显降低了,跌幅在30%左右,不过这批货不会立即入药出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耗库存是“第一要务”。
“最近有很多患者抱怨药价太高,其实我们也备受冲击。”该负责人介绍说,前两年,药价疯狂上涨,他们不得不调高药价,结果是损失了大量的患者。“西药几十块钱就能治好的病,用中药要上百元,中药失去了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
现如今,中药材价格下跌,该店为消耗库存而没有调低价格。“结果是继续消减竞争优势,要么就亏本,要么就丢掉顾客。”该负责人无奈表示。
“中成药药品主要是由国家定价的,很多药品的价格都不是企业能单方面决定的,所以并不是中药材降价,中成药就会降价。”九芝堂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另外,该人员介绍说:“整体上来说,中药材降价肯定是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因为成本下降了,但是,产品价格相对成本价格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降价表现。另外,我们有稳定的库存,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降价行为。”
药材暴跌是好事?
Q:《中国经济周刊》
A: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
Q:从2008年年底开始,中药材上涨行情已经历时两年多,至今已有4轮暴涨。仅在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你认为造成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A:首先,中药材价格的涨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2003年非典时期过后,中药材价格就持续走低,种植户积极性严重受挫,市场供应量越发短缺,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中药材价格暴涨。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量游资进入中药材市场,形成了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的态势,吹起了中药材价格虚高的泡沫。
第三个原因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惯性和避免涨价压力的心理作用下,大量药企积极囤货,造成需求量大幅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哄抬了价格。
Q:中药材价格持续暴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后果是什么?
A:首先对药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成本价迅速提高了,但中成药价格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不能擅自调价,所以很多药企因此亏损甚至停业破产,这个过程中有损失,但更多的是重新洗牌,清理市场。
另一个影响是,药价虚高刺激了经销商和中间商的囤货热情,囤积居奇越发严重,所以在今年7月,发改委进行了集中打击整治,这是几十年来国家首次对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控,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最深远的影响是,药价虚高刺激了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短期内种植面积大增,供应量翻倍成长,中药材市场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变为供大于求。
Q:一些专家认为,这次“暴跌狂潮”是中药材市场的“理性回归”,对中药材市场的长远发展有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A:我同意。在2003年,中药材价格上涨,60%的人赚钱,40%的人赔钱,而这一次,20%的人赚钱,80%的人赔钱。所以说,中药材价格已经被过度炒高,带来的后果是大面积的亏损和受挫,这种大起大落对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着致命威胁的。无论从市场周期性规律而言,还是从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中药材价格都必须回归到原点。
Q:你认为暴跌潮还会持续多久?短期内还会出现暴涨吗?
A:中药材市场的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这次下跌至少会持续到明年,短期内肯定不会出现暴涨了,因为市场供应量已经稳定了。当然,不排除少数品种的药材,如稀有的野生药材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Q:你认为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环节过多。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种植地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对应是滞后的,甚至会滞后1~2年,所以会形成集中性的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另外,交易环节过多,中间商过多,形成了囤积居奇的空间,甚至有专门的人员、资金和产业在利用这个空间,所以应加强信息对接和信息反馈,形成有效的预警监管机制。
Q:有建议说,应恢复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中药材储备制度,以避免中药材市场的剧烈波动,你有何看法?
A: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研究建立国家、地方两级药材储备制度,以及国家药材、药品应急计划,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中药材价格。
除了稳定中药材价格,国家此时制定中药材储备制度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战略储备,可以解决救急救灾等突发状况,同时,还能确保药企的原料供应不会断链。
但必须强调,中药材储备制度只能针对部分品种,大部分品种还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走,不能全部重回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