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探微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偏低的问题一直是各个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无法顺利完成对应的德育目标。这就需要廣大小学将德育面向生活、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措施来切实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德育;生活化;家庭
  所谓德育生活化,指的是将德育教育与生活进行融合,通过生活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体验更有价值与意义的生活。德育生活化能够给予小学生呼唤、激励、鼓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活化的德育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学的品质。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供广大教师借鉴与参考。
  一、生活是德育的源头
  本体论告诉我们,生活价值高于道德价值。生活高于道德,这是因为生活或生命在逻辑上的在先性或独立自主性。无论是道德,还是道德教育,都是为了人更好的生存而存在,德育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才会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重视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更有意义。因此,学校德育必须从“天上”降到人间,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只有生活在鼓励中才能学会自信,生活在宽容中才学会了忍让,生活在奋斗中才能学会自强,生活在公平中才能学会正直,生活在合作中才能学会交往。
  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与发展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德性,不在于灌输了多少道德知识,而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学习、交往、社会实践出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省自律,身体力行,解决思想实际问题,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从而修炼成有德之人。德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因此,要大力提倡在生活中实施德育,促进德育生活化。
  三、如何实施德育生活化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德育把学生当作容器,谁接受的知识越多越好,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书呆子,就是没有激情。人若没有激情作动力,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性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德育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情感需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生对于家庭、集体、民族、国家等方面的情感与相关教育教学内容中结合点进行精心设计,凭借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学校德育采用灌输式教育,这是一种封闭的强制的教育。它只求道德知识的传授,不求道德行为的养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道德作为主体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把道德生活的意义,把主体行为的意义置于主体生活之中。这样,主体是生活的开拓者、创造者,道德生活的选择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验,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主体是自觉自愿的,才能为其行为负责,主动地践行。
  以人为本的德育生活化,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意味着教师只是学生良好的咨询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在道德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建立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要与学生交朋友,要对学生无限的尊重与喜爱,细心、关心、用心、诚心,做一个乐意的倾听者;要提倡多边合作学习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保护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建议,生疑、质疑,如学生有什么意见或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能大声训斥道:“你绝对不能这样想,这多危险,发展下去真是不可救药!”这不是教育,这要把孩子吓呆!
  3.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德育生活化与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关系很大。整洁、美观、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儿童思想的启动、个性的陶冶、情感的启发、精神的升华都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在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下,学校注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打造至尊至善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其楼梯长廊、草坪花坛、板报墙壁、学习园地等布置,都成为无声的诗、主体的画,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绿”是生命的象征。我校历来重视绿色校园环境建设,种植的花草树木已经成形,一年四季常绿并花香不断。学校花圃、花坛、花带五颜六色,芬芳馥郁,清香宜人。学校大门口、主干道两侧,教学楼前后,不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就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美的享受。
  花园式的校园教育环境,不仅给学校带来生机活力,而且可以激励人、教育人、感化人。校园似花园,学生沉浸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就有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这既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也是一种自省的心理压力。我们注重校园环境的拓展延伸作用,把净化延伸到人的心灵纯洁,品德高尚;把美化延伸到人文美、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举止美,通过正确舆论和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爱整洁、爱绿化、爱劳动、爱集体、珍瞄劳动果实的良好习惯。
  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各科教师以校园的某个景点为载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生活化,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尤其是自然课,可组织学生学习花木栽培,结合课本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学好植物生长的知识和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多彩的校园环境对美术教学的写生、画画、美工制作帮助更大。
  4.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当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后,还应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活动来加深印象,还应通过生活实践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除了校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与自己的家长一起生活,将德育延伸到家庭中是德育生活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的德育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要多得多。通过大量的实践可知,无论学生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做家务这些小事,在上述这些看似平淡的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注重累积,家长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都能够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又由于小学生还没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倘若家长在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总是采用一味的说教方式,小学生自然难以接受,长久以往,还会产生厌倦的感觉。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的方法,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去教育孩子,对孩子的爱变得更加理性,给孩子创造理性的德育环境,这也是对家长们的一个挑战。
  总之,小学德育只有坚持回归生活、面向生活,才能切实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只有真正还原德育的本来面目,将生活作为德育教材,小学德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的现代启示[J].教育研究,2008(12):209~210
  [2]侯文华、董晶晶.德育生活化主体建构及交互主体性发挥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3~134
其他文献
摘要: 最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就是最有效的管理,实现班级有效管理可以通过QQ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沟通工具,从而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信息,促进师生互动,强化家校联通。有效利用QQ催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激情,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QQ平台班级管理高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QQ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渐从面对面对话、信函走向更迅捷、更高效、更超大量的网
期刊
摘要: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先辈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教育的摇篮。将民族文化内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中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幼儿社会性多样化的发展,并塑造幼儿健全的思想品格。  关键词: 民族文化幼儿园教育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前后历史文化底蕴的多民族国家,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期刊
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未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教师缺乏准确定位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
期刊
摘要: 脑瘫儿童出现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在行为、语言、思维、情绪方面都与同龄儿童差异较大,使其被社会所排斥。为了使其能够获得回归社会的能力,对脑瘫儿童进行大脑潜能开发成为关键。本文以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其出现的原因、表现、患儿大脑潜能开发的意义,讨论脑瘫儿童如何实现大脑潜能开发。  关键字: 脑瘫康复大脑潜能开发  一、脑瘫儿童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
期刊
摘要: 游戏是一门重要课程,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儿游戏过程中,时常出现如破坏等问题行为,这与作为游戏环境、游戏课程创设者的成人密切相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在确保游戏安全、增进游戏互动的基本原则下,创设适宜游戏环境,鼓励同伴互动,支持儿童解决问题,做一位有心的观察者,适时适宜适度回应幼儿游戏需要,从而规避幼儿游戏中如破坏等问题行为。  关键词: 幼儿游戏;问题行为;破坏行为;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最終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技能、历练思维、提升自我,教师不必进行直接传授,而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我经验,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
期刊
摘要: 绘画与语言对于儿童而言,都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符号,也是儿童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加强语儿童图示期绘画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儿童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如何促进儿童图示期绘画与小学语文写作的融合,并提出具体的融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儿童,图示期绘画,学习兴趣,融合  引言  在新
期刊
摘要: 3—6岁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关键的时期,让幼儿从小接触古诗词,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幼儿学习古诗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现状,提出利用古诗词欣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古诗词,欣赏,语言,发展  引言  中国的古诗词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连外国人都拍手叫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抹去是“去中国化”的做法,这是很悲哀的,“应
期刊
摘要: 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是幼儿阶段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弹跳等各项能力发挥综合作用的催化剂,是幼儿综合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础。了解 3-6 岁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发展现状,探索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园共415名幼儿进行前测研究,探讨幼儿年龄、性别因素对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为提高全园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身体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期刊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讲解。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徜徉,感受歌词的情感,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健康审美意念,这也是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的展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为了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各种手段和要素的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