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冬:就在最冷枝头绽放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 钟 亮
时光易老人难老,总也做不到无动于衷地经过一树一树的花开。眼见着窗外的腊梅从青绿的芽儿初绽,到花骨朵儿越来越饱满,总是让我心生感怀。
从立春到立夏,从立秋又到立冬,终究无法惯看秋月春风。匆匆翻阅这古老线装书上的二十四个章节,感受着气候的冷热变换,感应着日子的丰盈与枯竭,感和着心灵的潮涨潮落——守候节气,如守候自己的开花结果,守候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又纯粹的生活。
时光太匆匆,秋深渐入冬。我的生日又渐渐临近,就在“水始冰,地始冻”的立冬后,所以我天生喜欢冬的气息,喜欢冬的味道。褪色的日记本里,字里行间留存着关于冬的记忆:儿时初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惊艳;天亮时突然见窗玻璃上冰花初凝时的惊喜;还有穿着小红皮鞋在雪地上印下脚印一串串的调皮,那鞋是父亲从外地给我买回的生日礼物,我穿了又留给妹妹穿——
特别难忘的是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汤锅热气腾腾的情境。妈妈说“立冬要补冬”,就再也不怕冷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一直觉得这是最温暖的诗了。红泥火炉,美味佳肴,最能抵御寒气。妈妈总是用小火慢熬一锅汤,用棒子骨加老母鸡,配些红枣枸杞,撒点姜米葱花。涮牛肉,夹丸子,加菌菇,烫豆腐,可以随时添加,荤素不嫌,贵贱不论。吃起来暖洋洋,热乎乎,一家人不亦乐乎。
那小火炉腾腾的火焰,映照的是我和妹妹红彤彤的小脸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父亲品的那杯小酒,品的是俗世生活的踏实和亲情的暖热。记得我和妹妹常常为分得父亲下酒的一捧油炸花生米而雀跃。那样的冬日,怎么会冷呢?有美食温暖胃,有爱丰润着物质贫乏的日子,记忆里便只存留着每一个朴素日子的美好与欢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转眼到了中年,走过了春之萌动,夏之热烈,秋之绚丽,渐渐更能享受冬天宁静的美好。冬日下班归家,暮色已深。忽闻梅香浮动,疲惫顿消,笑意渐漾。想起的还是那首歌,在心底来回地唱:“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是的,梅已绽香,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收拾好行囊,迎接下一个春暖花开。
愿你走过四季,仍向往花开的烂漫;愿你踏遍万水,仍不忘那在最冷枝头绽放的一枝梅花。
立冬
@四川省成都市三十七中高一五班 程羽棠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立冬,是秋的结束,是冬的开始,是秋冬季节的交替,是冬的宣布者。当小小的桂花落下一地金黄,梅花便开放了。立冬,在桂与梅交替的芳香里,带着冬的丝丝寒意,悄然而至。
此时,气候尚暖,草木凋零而蛰虫伏藏,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说到过冬,孩子们最爱的便是“补冬”了。记得幼时与家人们围坐在桌旁,捧著热气蒸腾的一碗饺子,那温暖的欢声笑语,是最温馨的回忆了。
古今之人爱咏季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想,诗人能写出如此豪情抑或高洁的诗,大约是与冬的情怀有几分相似吧!冬,在纯净的白雪之下,是一片孤傲之情,否则,除了梅花此等不畏严寒的傲骨之物,谁敢在它的大雪之下昂首挺胸?似乎在人们的眼中,梅花是冬的代表,像秋天的桂花,夏日的莲荷。大雪压枝,但一朵朵如火红梅傲然绽放在白雪下,真是别有一番情调,怨不得古人喜爱咏梅——咏叹它的傲骨风姿,赞扬它的冰清玉洁。
冬,在孤傲里,有一颗单纯温柔的心灵。它爱世间的美好,愿以大雪掩盖一切不堪。但白色终归单调了——
而立冬之时,大地的色彩还是缤纷的,气候还不是严寒,留有一方温情,它调和了秋与冬的属性。于是趁着缤纷之时,古代的天子出郊迎冬,赏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百姓皆更新衣互相作揖,学生皆拜望老师……
一切都热闹至极。
立冬到来,气候转寒。大人们为小孩加厚衣服,添新衣戴新帽。古时候便是开始准备冬衣。《古今注》记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而老百姓们在为自己准备冬衣时,也不忘已故的亲人,为他们剪出衣裳——“寒衣”,在家门口烧给他们。
立冬后,天地广阔,山河江流,简洁悠远,空寂而又似包容万物,世间的一切都是纯洁的无瑕的。冬,是结束,它将白雪之下的万物归于尘土。于是,生命又开始萌发,来年,又是一片草长莺飞之景。人啊,终归是自然界的产物,再强大,也依靠着自然。想起幼时的漫天大雪,心里不禁悲凉——现在,哪有雪的影子?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希望即将来临的冬,有一场美丽的雪。
(指导老师:贾占红)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 钟 亮
时光易老人难老,总也做不到无动于衷地经过一树一树的花开。眼见着窗外的腊梅从青绿的芽儿初绽,到花骨朵儿越来越饱满,总是让我心生感怀。
从立春到立夏,从立秋又到立冬,终究无法惯看秋月春风。匆匆翻阅这古老线装书上的二十四个章节,感受着气候的冷热变换,感应着日子的丰盈与枯竭,感和着心灵的潮涨潮落——守候节气,如守候自己的开花结果,守候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又纯粹的生活。
时光太匆匆,秋深渐入冬。我的生日又渐渐临近,就在“水始冰,地始冻”的立冬后,所以我天生喜欢冬的气息,喜欢冬的味道。褪色的日记本里,字里行间留存着关于冬的记忆:儿时初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惊艳;天亮时突然见窗玻璃上冰花初凝时的惊喜;还有穿着小红皮鞋在雪地上印下脚印一串串的调皮,那鞋是父亲从外地给我买回的生日礼物,我穿了又留给妹妹穿——
特别难忘的是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汤锅热气腾腾的情境。妈妈说“立冬要补冬”,就再也不怕冷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一直觉得这是最温暖的诗了。红泥火炉,美味佳肴,最能抵御寒气。妈妈总是用小火慢熬一锅汤,用棒子骨加老母鸡,配些红枣枸杞,撒点姜米葱花。涮牛肉,夹丸子,加菌菇,烫豆腐,可以随时添加,荤素不嫌,贵贱不论。吃起来暖洋洋,热乎乎,一家人不亦乐乎。
那小火炉腾腾的火焰,映照的是我和妹妹红彤彤的小脸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父亲品的那杯小酒,品的是俗世生活的踏实和亲情的暖热。记得我和妹妹常常为分得父亲下酒的一捧油炸花生米而雀跃。那样的冬日,怎么会冷呢?有美食温暖胃,有爱丰润着物质贫乏的日子,记忆里便只存留着每一个朴素日子的美好与欢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转眼到了中年,走过了春之萌动,夏之热烈,秋之绚丽,渐渐更能享受冬天宁静的美好。冬日下班归家,暮色已深。忽闻梅香浮动,疲惫顿消,笑意渐漾。想起的还是那首歌,在心底来回地唱:“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是的,梅已绽香,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收拾好行囊,迎接下一个春暖花开。
愿你走过四季,仍向往花开的烂漫;愿你踏遍万水,仍不忘那在最冷枝头绽放的一枝梅花。
立冬
@四川省成都市三十七中高一五班 程羽棠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立冬,是秋的结束,是冬的开始,是秋冬季节的交替,是冬的宣布者。当小小的桂花落下一地金黄,梅花便开放了。立冬,在桂与梅交替的芳香里,带着冬的丝丝寒意,悄然而至。
此时,气候尚暖,草木凋零而蛰虫伏藏,人们开始准备过冬。说到过冬,孩子们最爱的便是“补冬”了。记得幼时与家人们围坐在桌旁,捧著热气蒸腾的一碗饺子,那温暖的欢声笑语,是最温馨的回忆了。
古今之人爱咏季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想,诗人能写出如此豪情抑或高洁的诗,大约是与冬的情怀有几分相似吧!冬,在纯净的白雪之下,是一片孤傲之情,否则,除了梅花此等不畏严寒的傲骨之物,谁敢在它的大雪之下昂首挺胸?似乎在人们的眼中,梅花是冬的代表,像秋天的桂花,夏日的莲荷。大雪压枝,但一朵朵如火红梅傲然绽放在白雪下,真是别有一番情调,怨不得古人喜爱咏梅——咏叹它的傲骨风姿,赞扬它的冰清玉洁。
冬,在孤傲里,有一颗单纯温柔的心灵。它爱世间的美好,愿以大雪掩盖一切不堪。但白色终归单调了——
而立冬之时,大地的色彩还是缤纷的,气候还不是严寒,留有一方温情,它调和了秋与冬的属性。于是趁着缤纷之时,古代的天子出郊迎冬,赏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百姓皆更新衣互相作揖,学生皆拜望老师……
一切都热闹至极。
立冬到来,气候转寒。大人们为小孩加厚衣服,添新衣戴新帽。古时候便是开始准备冬衣。《古今注》记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而老百姓们在为自己准备冬衣时,也不忘已故的亲人,为他们剪出衣裳——“寒衣”,在家门口烧给他们。
立冬后,天地广阔,山河江流,简洁悠远,空寂而又似包容万物,世间的一切都是纯洁的无瑕的。冬,是结束,它将白雪之下的万物归于尘土。于是,生命又开始萌发,来年,又是一片草长莺飞之景。人啊,终归是自然界的产物,再强大,也依靠着自然。想起幼时的漫天大雪,心里不禁悲凉——现在,哪有雪的影子?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希望即将来临的冬,有一场美丽的雪。
(指导老师:贾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