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费等于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名叫霍德华·凯利的少年挨家挨户推销商品,因家境贫困,他要靠此筹集学费。天色渐晚,他仍然没有卖出多少商品,而且身心疲惫,饥饿难挨,对于继续推销近乎感到绝望。他决定到一户人家去要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给了他一大杯浓浓的热牛奶。他很感激,喝完后问她要多少钱,女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给,我母亲对我说过,永远不要为自己所做的善事收取报酬。”此番话让他有所感悟,他重新鼓起斗志,继续推销,终于凑足了学费。
多年以后,凯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女病人,因其病情严重,当地医生都束手无策,才转到了他所在的医院。凯利为病人成功地做了手术,术后意外地发现女病人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时予以一杯牛奶的那位年轻女子。此时那名女子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而发愁,但在拿到手术费单据时,她却惊讶地看到这样一行字:“手术费,多年前你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霍德华-凯利医生”。喜悦感激的泪水,顿时弥漫了女子的双眼。
启示 自古以来,感恩图报就是人类反复歌颂的美德,是人之为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如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类社会原本就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依赖着许许多多他人的劳动,因此,感恩实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起码德行。对于职场人来说,当以感恩的心对待客户、同事乃至周围的一切人,并以积极的奉献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对假花也过敏
有个牧师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他在教堂给别人讲课,突然发现旁边放了两盆玫瑰花,立即眼泪鼻涕直流,喷嚏更是接连不断,一堂课讲得非常不成功。
事后他指责管理人员说:“你明知我对玫瑰花过敏,为什么还给我摆这个花?”
管理人员说:“我放的是两盆塑料玫瑰花,没想到你对假花也过敏。”
启示 因生理上有过对玫瑰花的过敏体验,就想当然地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一种心理认知定势,遇到相似的假花时就发生了“条件反射”,这在哲学上属于主观主义或经验主义,在心理学上则是如杯弓蛇影类错误的心理暗示。要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就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心,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心里想的等等都不一定是真的或对的,要学会经常从客观角度、他人角度来审视自己,遇到问题不能总是从他人处找原因,应多多反省自我、从自身找原因,尽可能地避免主观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妙用数字激励
1912年,查理·斯瓦伯被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任命为该公司第一任总裁,上任不久他发现一家钢铁厂产量落后。于是某一天他去向厂长查问原因,厂长说:“说来惭愧,我好话歹话都说了,甚至拿开除来吓唬他们,没想到工人软硬不吃,依然懒懒散散。”那天正到白班与夜班交接班之时,斯瓦伯向厂长要了一支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然后默默离去。
夜班工人接班后,看到了地上的“6”字,便打听是什么意思,白班工人说:“总裁今天来过了,问我们炼了几吨钢,领班告诉他6吨,他便在这儿写了一个‘6’。”次日上午,斯瓦伯又来工厂,发现那个“6”字已被夜班工人改成了“7”。白班工人看到地上的“7”字后,知道输给了夜班工人,便加倍努力,结果那一天炼出了10吨钢。于是在白班夜班工人的不断竞赛下,这家工厂的产量不久便跃居为公司所有钢铁厂之首。
启示 写下一个数字,等于树立了一个管理目标;有了目标,对两班员工则构成激励自己奋发竞赛的方向和动力,员工精神焕发、业绩蒸蒸日上就成了自然的结果。正如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指出:“人们在设法实现目标时,就会有‘移山’的精神。”当然,数字目标的设定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综合考量、全面协调过程中的各方因素,才能发挥出积极的效果。
书是“古人的糟粕”
《庄子·天道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休息时,轮扁走上堂来问桓公说:“不知君王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圣人之言。”轮扁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大怒,说:“寡人读书,匠人怎能随便议论。好!如果你说得出道理便罢,倘若说不出道理,我可要治你死罪!”
轮扁泰然自若,从容地回答道:“臣以所从事的工作观察。斫车轮,慢了就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滞涩而难入,不疾不徐、得心应手才是真功夫。但这样的功夫,我却无法口传给儿子,他也无法代替我工作,所以我70岁了还在斫轮。圣人所得也是如此之理,因此说,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
启示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指《尚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是说读书要深明大义,不可固执于辞句。对职场人来说,对于书本知识也应持科学、辩证的态度,不能盲目迷信,而应辩证地分析,特别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更须要亲身实践,身体力行,方能辨明真伪,领会奥义,将书本上有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切实有用的能力。
鸟音多义,各领其意
明太祖朱元璋在行军路上听到了杜鹃鸟的叫声,就问身边的军师刘基:“此鸟在说什么7”“它在对主公说:‘独掌山河’。”刘基答道。“此鸟对刘卿说什么?”太祖问。“辅弼山河。”刘基答。“作田农夫听到什么?”太祖问。“麦子黄了,快快收割吧!”刘基答。
启示 机智的刘基将杜鹃鸟形容为一只神鸟,能够令不同的人对鸟音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借着鸟音表达了角色、分工不同的人应遵从号令、各尽其职的意思。对企业来说,也有一个人人都应遵从的神鸟之音,那就是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等企业的核心理念,以及企业的愿景、目标等,承担不同角色的职场员工,都应该联系个人职位的具体实际来深入理解和领会,并贯彻落实到行动中。
东坡只有雪松的奥秘
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中有一个独特的景观: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大大小小的树,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却没人揭开谜底。
1983年冬,一对婚姻濒临破裂的加拿大夫妇决定作一次长途旅行,以期找回昔日的爱情。若找不回就分手。当他们走到那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漫天的大雪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如此反复,无论雪有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而西坡的雪下得很小,所以许多树都没有受到损害。
妻子肯定地说:“东坡一定长过其他的树,只因树枝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兴奋地说:“对。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说完,两人紧紧相拥,从此和好如初。
启示 人生之路往往是坎坷的,坚持原则有时可能会面对难以抗拒的压力。此时,学习像雪松一样适度地弯曲、退让,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则有助于缓解冲突、减少压力,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不是背弃原则,而是一种以柔制刚、化直为曲的高超人生艺术。
改变问题的提法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德鲁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帮助客户厘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启示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正确的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良好的开始,也相当于确定了成功的方向。
(郑翼)
一天,一个名叫霍德华·凯利的少年挨家挨户推销商品,因家境贫困,他要靠此筹集学费。天色渐晚,他仍然没有卖出多少商品,而且身心疲惫,饥饿难挨,对于继续推销近乎感到绝望。他决定到一户人家去要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给了他一大杯浓浓的热牛奶。他很感激,喝完后问她要多少钱,女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给,我母亲对我说过,永远不要为自己所做的善事收取报酬。”此番话让他有所感悟,他重新鼓起斗志,继续推销,终于凑足了学费。
多年以后,凯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女病人,因其病情严重,当地医生都束手无策,才转到了他所在的医院。凯利为病人成功地做了手术,术后意外地发现女病人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时予以一杯牛奶的那位年轻女子。此时那名女子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而发愁,但在拿到手术费单据时,她却惊讶地看到这样一行字:“手术费,多年前你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霍德华-凯利医生”。喜悦感激的泪水,顿时弥漫了女子的双眼。
启示 自古以来,感恩图报就是人类反复歌颂的美德,是人之为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如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类社会原本就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依赖着许许多多他人的劳动,因此,感恩实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起码德行。对于职场人来说,当以感恩的心对待客户、同事乃至周围的一切人,并以积极的奉献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对假花也过敏
有个牧师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他在教堂给别人讲课,突然发现旁边放了两盆玫瑰花,立即眼泪鼻涕直流,喷嚏更是接连不断,一堂课讲得非常不成功。
事后他指责管理人员说:“你明知我对玫瑰花过敏,为什么还给我摆这个花?”
管理人员说:“我放的是两盆塑料玫瑰花,没想到你对假花也过敏。”
启示 因生理上有过对玫瑰花的过敏体验,就想当然地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一种心理认知定势,遇到相似的假花时就发生了“条件反射”,这在哲学上属于主观主义或经验主义,在心理学上则是如杯弓蛇影类错误的心理暗示。要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就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心,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心里想的等等都不一定是真的或对的,要学会经常从客观角度、他人角度来审视自己,遇到问题不能总是从他人处找原因,应多多反省自我、从自身找原因,尽可能地避免主观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妙用数字激励
1912年,查理·斯瓦伯被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任命为该公司第一任总裁,上任不久他发现一家钢铁厂产量落后。于是某一天他去向厂长查问原因,厂长说:“说来惭愧,我好话歹话都说了,甚至拿开除来吓唬他们,没想到工人软硬不吃,依然懒懒散散。”那天正到白班与夜班交接班之时,斯瓦伯向厂长要了一支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然后默默离去。
夜班工人接班后,看到了地上的“6”字,便打听是什么意思,白班工人说:“总裁今天来过了,问我们炼了几吨钢,领班告诉他6吨,他便在这儿写了一个‘6’。”次日上午,斯瓦伯又来工厂,发现那个“6”字已被夜班工人改成了“7”。白班工人看到地上的“7”字后,知道输给了夜班工人,便加倍努力,结果那一天炼出了10吨钢。于是在白班夜班工人的不断竞赛下,这家工厂的产量不久便跃居为公司所有钢铁厂之首。
启示 写下一个数字,等于树立了一个管理目标;有了目标,对两班员工则构成激励自己奋发竞赛的方向和动力,员工精神焕发、业绩蒸蒸日上就成了自然的结果。正如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指出:“人们在设法实现目标时,就会有‘移山’的精神。”当然,数字目标的设定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综合考量、全面协调过程中的各方因素,才能发挥出积极的效果。
书是“古人的糟粕”
《庄子·天道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休息时,轮扁走上堂来问桓公说:“不知君王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圣人之言。”轮扁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大怒,说:“寡人读书,匠人怎能随便议论。好!如果你说得出道理便罢,倘若说不出道理,我可要治你死罪!”
轮扁泰然自若,从容地回答道:“臣以所从事的工作观察。斫车轮,慢了就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滞涩而难入,不疾不徐、得心应手才是真功夫。但这样的功夫,我却无法口传给儿子,他也无法代替我工作,所以我70岁了还在斫轮。圣人所得也是如此之理,因此说,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
启示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指《尚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是说读书要深明大义,不可固执于辞句。对职场人来说,对于书本知识也应持科学、辩证的态度,不能盲目迷信,而应辩证地分析,特别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更须要亲身实践,身体力行,方能辨明真伪,领会奥义,将书本上有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切实有用的能力。
鸟音多义,各领其意
明太祖朱元璋在行军路上听到了杜鹃鸟的叫声,就问身边的军师刘基:“此鸟在说什么7”“它在对主公说:‘独掌山河’。”刘基答道。“此鸟对刘卿说什么?”太祖问。“辅弼山河。”刘基答。“作田农夫听到什么?”太祖问。“麦子黄了,快快收割吧!”刘基答。
启示 机智的刘基将杜鹃鸟形容为一只神鸟,能够令不同的人对鸟音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借着鸟音表达了角色、分工不同的人应遵从号令、各尽其职的意思。对企业来说,也有一个人人都应遵从的神鸟之音,那就是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等企业的核心理念,以及企业的愿景、目标等,承担不同角色的职场员工,都应该联系个人职位的具体实际来深入理解和领会,并贯彻落实到行动中。
东坡只有雪松的奥秘
在加拿大魁北克山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中有一个独特的景观: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大大小小的树,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却没人揭开谜底。
1983年冬,一对婚姻濒临破裂的加拿大夫妇决定作一次长途旅行,以期找回昔日的爱情。若找不回就分手。当他们走到那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漫天的大雪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如此反复,无论雪有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而西坡的雪下得很小,所以许多树都没有受到损害。
妻子肯定地说:“东坡一定长过其他的树,只因树枝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兴奋地说:“对。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说完,两人紧紧相拥,从此和好如初。
启示 人生之路往往是坎坷的,坚持原则有时可能会面对难以抗拒的压力。此时,学习像雪松一样适度地弯曲、退让,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则有助于缓解冲突、减少压力,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不是背弃原则,而是一种以柔制刚、化直为曲的高超人生艺术。
改变问题的提法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德鲁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帮助客户厘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启示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正确的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良好的开始,也相当于确定了成功的方向。
(郑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