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马远山水画中的审美建构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中国画史我们知道,马远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他把李唐开创的刚劲、简练、局部取景的山水画风推向更高的巅峰,创造出强烈的独具个人风貌的山水画作品。本文试就马远山水画中所蕴涵的不同审美特征作简要品评概述。
  关键词:水墨画;美学;艺术心理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角、不一样眼光,不一样胸怀,不一样艺术观,不一样画法的大画家。马远除了善于发现表达山之一角,还画了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以及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人物形象闲雅轩昂的神气情趣。最为突出的是,马远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非常善于取舍。画的东西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马远的山水画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画面有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马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构图上,常以局部取景,画景物的一角,其余的大片留白。一是技法上,画树枝则以瘦硬线条向下斜拖,被人称为“拖枝马远”。马远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也是北宋以来在绘画上追求真实、精细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画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不创新就会出现弊端。北宋末年的山水画家一直延续前期的艺术风格,再无创新。北宋全景式山水内容丰富,气势宏伟,但要想把其中某一物象刻画得细致入微,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在于画面取景繁密,每个景物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就极为有限,从而限制了刻画的精细程度。并且画家必须照顾到各个景物之间的整体关系,如果一味刻画某一物象就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而南宋边角山水的构图方式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一幅画选择有限的景物,对它们进行着意刻画,苦心经营。如此,景物虽少,但刻画却反而更加精细。
  马远所处的时代,正是院体画的辉煌时期,南宋院体画无论是技法还是意境,都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形式,都更加完善,呈现了空前的繁荣。一方面,院体画经常被理解为画家为皇室服务,投其所好的产物,具有宣传教化的功能,所表达的内容也多是官方审美范围内的趣味。所以题材上一般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主。但另一方面,画院画家地位自北宋以来被提到了历史上最高的位置,画院制度也是最为完备的。画院画家以“翰林”、“待詔”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享受国家发放的“俸值”。这样优越的环境,备受尊重的地位,应该是另一种优势的体现。至南宋时画院的管理也宽松了很多,对于造型已经不像以前的院体画那么严谨了,而是更加注重水墨的运用,强调画面的水墨风韵。所以才有马远、夏圭等画家在绘画上的新发展,如同马远的行书落款“马远”与“臣马远”的区别,这新绘画的新思路上,除了追求细节的写实、技法的纯熟,更是将诗意的意境引入绘画。
  弗洛伊德对于宁静的水面的解析是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从马远的作品就可见一斑。“水波”这一中国山水画常看到的细节,马远都是处理得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一物象被抽取出来成为山水画的要素,对它的表现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马远的画中的水波造型采用线的造型方式,水面没用大的起伏,细密中透漏着规律性的动势,将平静的水面带来了生机,马远的《水图》便是表达这种意境最好的诠释,《水图》共有12段。这12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来表现种种不同的意境。使绘画看起来更加富有哲理性,从而将北宋的“无我之境”渐渐推向了“有我之境”,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度也影响了后世几代画家。
  又如他的《寒江独钓图》中的“简”、“远”和“空”体现了他的疏萧之境和平和冲融之境以及荒寒之境,平和冲融恬淡的审美境界,正是此时士大夫们所努力追求以达到的心灵解脱之途。一切伟大的艺术家所追求的正是可以完全把自己安放进去的精神空间,因而使得自己人生精神上的担负得到解脱。马远的作品营造一种平和冲融之境,更能撫慰人的心灵,把心灵引升到一种无限至上的境界。从诗画融合这一特定的追求出发,融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及禅定的生活情趣,从不同的角度营造了多重而又合一的审美境界。
  通过对马远作品的例子进行分析得出,马远是善于把握契机的画家,他的艺术渊源融合了三大方面的传统。其一,来自祖上的与民间喜好相联系的“佛像马家”的职业画家的传统;其二,来自家世相传的与宫廷贵族趣味相联系的“待诏马家”的宫廷绘画的传统;其三,来自士大夫需要又自宣和时代融入宫廷绘画的文人画传统。他的山水人物画以精奇动人的诗情、真实而夸张的形象和淋漓苍劲的笔墨相统一的新风格,完成了中国山水画更富于文学内涵,水墨趣味和空间视觉真实的一变。
  虽然马远作品中体现出的种种审美意趣并非其独有,但他在大量继承、吸收前人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个性追求对某些意趣敢于大胆突破 和发展,增强了画面的意组。品味马远的山水画,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他用笔墨塑造出自己的心性与追求,这不仅使马远通过作品达到“对本体的诗意接近”,同时也呈现给观者一幅幅可供畅游的图卷,使观者在赏析其作品时体会到一个充满刚性、简约、孤寒而又不失精微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4]张延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倩雪(1989.12-),女,山东滨州人,硕士学位。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依托课堂导学模式,以主问题分层设计,由“热心地观察大雁——生动地描写大雁——深切地回望大雁”三个活动展开教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学生通过预学,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肥胖与代谢研究室徐国恒教授实验室,于2016年2月在Stem Cells在线发表论文提出脂肪细胞起源于筋膜组织,该模型既能解释脂肪组织从无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国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文化实力的提高,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农村小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服装展示设计又被称之为陈列设计。在当今社会服装品牌的发展中,设计与营销之间哪个更为重要,这是在服装实战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怎样正确树立服装营销观念,及指导品牌服装的建设
北大中文系陈贻焮先生腹中曾有不少老北大的掌故。陈先生去世后,弟子葛晓音等曾编《陈贻焮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以志纪念,该书第34页对陈贻焮先生爱讲故事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很爱听他讲一些老北大的掌故,如孙揩第先生向青年人下跪、俞平伯先生唱昆曲等等,有的讲得很生动,使人难忘。他说:解放初期,有一次,青年教师曹道衡去找孙揩第先生请教关于小说、戏曲的问题,刚进门,孙先生这位饱有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欠平衡钻井技术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以提高机械钻速为主要目的气相欠平衡钻井技术(即气体钻井技术)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应用。胜利钻井院研制了SLXFD型大通径旋转控制头。控制头底座能满足通径680mm及以下尺寸的钻头及井下工具通过,轴承总成适用于外径小于205mm以下钻具通过[1]。该大通径旋转控制头通过系列化底座+井口过度法兰+轴承总成套+轴承总成的组合,能满足多数井深
人民银行基层党组织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学习作为党组织的重要特征、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党员的重要标志,突出学习
摘要:试卷测试与讲评是常规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教师和学生从中“照出”某一阶段教与学的得失。许多老师在试卷讲评时花费大量精力,效果却不理想,要改变试卷讲评“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学   一、 讲求时效  考完试后,教师应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卷工作,写好试卷分析,第一时间进行试卷讲评。学生考完试后都有个强烈愿望,尽快知道自己
设计一种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减轻护理人员在病历录入、患者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护理人员可利用智能终端实现患者日常医学数据的录入、统计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