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08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概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逐渐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关键词:商业银行;低碳经济;战略思考
低碳经济为金融业
带来的历史机遇
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对于金融业的未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历史性的机遇。有研究表明,低碳产品及其相关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收入的总和,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的巨大前景对金融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历史性机遇的到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依靠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效益,有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金融,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金融业能从低碳经济中找到新的盈利空间。在人类经济史中,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和经济转型的背后,总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不会例外。从实践来看,已有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此外,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也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并吸引相当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低碳经济为国内银行业
带来的机遇
就在全球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政府做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更让国际金融业对中国碳金融未来的前景充满期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碳配额交易和减排融资与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碳配额和减排融资是将来很重要的话题,也将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上也指出,银行业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即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低碳经济发展孕育着无限的空间,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商机和业务。目前,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到该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如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在国内银行业中,兴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开展上走在了前列。
2008年10月在北京正式公开承诺采用“赤道原则”,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续金融的专门业务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比如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等。
商业银行发展
低碳经济业务的战略研究
(一)制定并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低碳经济特点,制定相关的绿色信贷制度,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关和惩罚关,扶优限劣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相关领域外部专家和外部咨询渠道,参与制定信贷政策、标准和业务评审机制,以提高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1.严格实行“绿色信贷准入”标准。近年来,农行苏州分行将发展“绿色信贷”的理念融入到信贷政策、信贷文化和信贷流程中,将环评达标作为绿色信贷准入的基本条件和信贷结构调整的底限,严格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大力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以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新的涉污企业和项目,农行苏州分行要求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等必要条件,在未取得环评合格证书、排污许可证前,一律不予授信,贷审委凭此一项即可否决贷款申请,从而为涉污企业授信划定了“红线”。可以看出,苏州农行这套“环评一票否决制”制度已经把绿色金融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银行的信贷经营活动中,在实质上与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发布的绿色融资的国际行业标准——赤道原则在价值内涵和规范要求上是互相契合的。
2.实推行环保企业名单制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发改委、环保等政府部门及金融同业的沟通联系,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企业环保情况作为项目评估的重要依据,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绿色经济方向。近年来,苏州农行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及时组织高污染行业授信企业排查摸底,完善企业环保和节能减排信息的信贷监控制度,对“两高”行业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根据环保部门环境结果确定和动态更新“支、控、压”名单。凡环保标志为“黄色”、“红色”、“黑色”的企业一律评定为调整客户,对“黄色”企业逐年制定不低于20%的压缩下降计划,除非环保部门证明确已整改到位,其余全部列入退出或控制,不得新增一般信用;对“红色”、“黑色”企业只收不放逐步清户,加大环评未达标企业、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企业贷款的主动退出力度。
3.推进绿色信贷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确立“以实施绿色信贷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以实施绿色信贷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思路,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厉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将信贷项目的环境风险作为风险评估、授信决策和贷款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明确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对信贷资产进行实时动态的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并且在市场准入、客户选择、风险管理、合规检查等多方面设计相关标准和流程,将环境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快推进绿色信贷全面风险管理。
(二)加大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基于低碳经济概念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国有商业银行应将这一类企业客户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对象,积极创新信贷业务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农行苏州分行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着力实施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变消极被动的禁止信贷为积极有效的环保革新信贷。同时,鉴于一些环保企业涉足高新技术领域,农行苏州分行在金融产品、信贷方式上不断摸索,积极创新,以更好的满足和服务企业。
案例:2009年6月,农行某分行极响应政府加强环保领域融资支持力度的信贷投向,成功签约“环太湖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联合贷款。据悉,该项目贷款主要用于环太湖区域内实施沿湖生态保护带建设、入湖河道治理、太湖围网拆除、湖底清淤、生态湿地修复、沿湖区域养牛场关闭等一系列工程,由点到面系统综合地治理太湖水污染,改善太湖水质,对太湖进行生态修复。在获知项目信息后,苏州分行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符合农行的授信产业政策及信贷投向。为此,苏州分行立即成立项目小组,制订营销拓展方案,上下联动,一方面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以及负责该项目的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进行接洽,积极争取介入该项目;另一方面抓紧落实责任,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项目评估,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顺利拓展到了该项目1.5亿元的联合贷款。“环太湖生态修复工程”联合贷款的成功投放积极响应了政府加强环保领域融资支持力度的信贷投向,对于苏州分行发展“绿色信贷”,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经营战略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着力推进低碳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
1.大力拓展CDM(清洁发展机制)业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是世界最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每年可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然而,CDM交易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其发展面临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凭借自身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经验为企业冲当顾问,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收益,也可以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而言,应积极发掘当地企业CDM业务商机,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作,主动为企业充当财务顾问,提供碳金融咨询服务。
2.积极创新碳金融产品。除了CDM顾问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比如为企业提供炭权质押融资贷款、融资租赁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内部可以设立碳金融相关业务部门,建立碳管理技术和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投资的碳产业基金,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债券的发行。商业银行也要以业务创新和业务延伸为途径,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碳金融业务,为节能减排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商业银行发展
低碳经济业务面临的风险
总的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经济业务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性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前景难料,政策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碳交易市场前景还不是很明朗。此外,我国还没有出台完整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和系统性的引导支持政策,已经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项目审批风险。近年来国际上碳减排项目的审核尺度严格,难度加大,特别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的项目。这对申报减排的企业以及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安全性、盈利性风险。有关低碳经济的项目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将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价格和汇率风险。很多低碳项目都具有期货一样性质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供求变化非常剧烈,而且很容易受一些突发性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和左右,加上一般制度项目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同时包含市场价格、交易、供求和汇率的风险。
其他风险。银行直接参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以及开发相关的理财和衍生产品还面临着与其他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一样的各种风险,而且可能更大。同时由于低碳经济所涉及的项目专业性较强,运作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低碳经济;战略思考
低碳经济为金融业
带来的历史机遇
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对于金融业的未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历史性的机遇。有研究表明,低碳产品及其相关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业和国防业收入的总和,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的巨大前景对金融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历史性机遇的到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依靠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效益,有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金融,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金融业能从低碳经济中找到新的盈利空间。在人类经济史中,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和经济转型的背后,总少不了金融因素的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不会例外。从实践来看,已有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此外,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也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并吸引相当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低碳经济为国内银行业
带来的机遇
就在全球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政府做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更让国际金融业对中国碳金融未来的前景充满期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碳配额交易和减排融资与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碳配额和减排融资是将来很重要的话题,也将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上也指出,银行业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即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低碳经济发展孕育着无限的空间,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商机和业务。目前,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到该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如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在国内银行业中,兴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开展上走在了前列。
2008年10月在北京正式公开承诺采用“赤道原则”,并于2009年1月成立可持续金融的专门业务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比如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等。
商业银行发展
低碳经济业务的战略研究
(一)制定并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低碳经济特点,制定相关的绿色信贷制度,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关和惩罚关,扶优限劣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相关领域外部专家和外部咨询渠道,参与制定信贷政策、标准和业务评审机制,以提高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1.严格实行“绿色信贷准入”标准。近年来,农行苏州分行将发展“绿色信贷”的理念融入到信贷政策、信贷文化和信贷流程中,将环评达标作为绿色信贷准入的基本条件和信贷结构调整的底限,严格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大力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以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新的涉污企业和项目,农行苏州分行要求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等必要条件,在未取得环评合格证书、排污许可证前,一律不予授信,贷审委凭此一项即可否决贷款申请,从而为涉污企业授信划定了“红线”。可以看出,苏州农行这套“环评一票否决制”制度已经把绿色金融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银行的信贷经营活动中,在实质上与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发布的绿色融资的国际行业标准——赤道原则在价值内涵和规范要求上是互相契合的。
2.实推行环保企业名单制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发改委、环保等政府部门及金融同业的沟通联系,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企业环保情况作为项目评估的重要依据,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绿色经济方向。近年来,苏州农行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及时组织高污染行业授信企业排查摸底,完善企业环保和节能减排信息的信贷监控制度,对“两高”行业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根据环保部门环境结果确定和动态更新“支、控、压”名单。凡环保标志为“黄色”、“红色”、“黑色”的企业一律评定为调整客户,对“黄色”企业逐年制定不低于20%的压缩下降计划,除非环保部门证明确已整改到位,其余全部列入退出或控制,不得新增一般信用;对“红色”、“黑色”企业只收不放逐步清户,加大环评未达标企业、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企业贷款的主动退出力度。
3.推进绿色信贷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确立“以实施绿色信贷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以实施绿色信贷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思路,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厉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将信贷项目的环境风险作为风险评估、授信决策和贷款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明确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对信贷资产进行实时动态的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并且在市场准入、客户选择、风险管理、合规检查等多方面设计相关标准和流程,将环境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快推进绿色信贷全面风险管理。
(二)加大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基于低碳经济概念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国有商业银行应将这一类企业客户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对象,积极创新信贷业务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农行苏州分行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着力实施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变消极被动的禁止信贷为积极有效的环保革新信贷。同时,鉴于一些环保企业涉足高新技术领域,农行苏州分行在金融产品、信贷方式上不断摸索,积极创新,以更好的满足和服务企业。
案例:2009年6月,农行某分行极响应政府加强环保领域融资支持力度的信贷投向,成功签约“环太湖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联合贷款。据悉,该项目贷款主要用于环太湖区域内实施沿湖生态保护带建设、入湖河道治理、太湖围网拆除、湖底清淤、生态湿地修复、沿湖区域养牛场关闭等一系列工程,由点到面系统综合地治理太湖水污染,改善太湖水质,对太湖进行生态修复。在获知项目信息后,苏州分行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符合农行的授信产业政策及信贷投向。为此,苏州分行立即成立项目小组,制订营销拓展方案,上下联动,一方面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以及负责该项目的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进行接洽,积极争取介入该项目;另一方面抓紧落实责任,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项目评估,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顺利拓展到了该项目1.5亿元的联合贷款。“环太湖生态修复工程”联合贷款的成功投放积极响应了政府加强环保领域融资支持力度的信贷投向,对于苏州分行发展“绿色信贷”,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和经营战略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着力推进低碳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
1.大力拓展CDM(清洁发展机制)业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是世界最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每年可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然而,CDM交易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其发展面临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凭借自身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经验为企业冲当顾问,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收益,也可以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而言,应积极发掘当地企业CDM业务商机,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作,主动为企业充当财务顾问,提供碳金融咨询服务。
2.积极创新碳金融产品。除了CDM顾问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比如为企业提供炭权质押融资贷款、融资租赁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内部可以设立碳金融相关业务部门,建立碳管理技术和低碳技术开发领域投资的碳产业基金,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债券的发行。商业银行也要以业务创新和业务延伸为途径,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碳金融业务,为节能减排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商业银行发展
低碳经济业务面临的风险
总的来看,目前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经济业务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性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前景难料,政策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碳交易市场前景还不是很明朗。此外,我国还没有出台完整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和系统性的引导支持政策,已经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项目审批风险。近年来国际上碳减排项目的审核尺度严格,难度加大,特别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的项目。这对申报减排的企业以及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安全性、盈利性风险。有关低碳经济的项目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将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价格和汇率风险。很多低碳项目都具有期货一样性质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供求变化非常剧烈,而且很容易受一些突发性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和左右,加上一般制度项目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同时包含市场价格、交易、供求和汇率的风险。
其他风险。银行直接参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以及开发相关的理财和衍生产品还面临着与其他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一样的各种风险,而且可能更大。同时由于低碳经济所涉及的项目专业性较强,运作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银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