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颁布实施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对于规范银行业贷款业务开展、提高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贷款新规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提倡合同约束原则、强调实贷实付要求、加强贷款资金发放与支付管理,体现了贷款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各自以大篇幅规定了贷款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合同或协议的有效管理,强化对贷款风险要点的控制。省联社根据贷款新规的要求,多个部门共同对贷款流程进行了梳理,对法律风险进行论证,制定了新版本的信贷合同。新合同的制定,不仅是为满足监管要求,更是农村信用社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
与旧合同相比,新合同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内容更加全面,有利于规避法律风险。本文以《个人借款合同》为例,探讨新合同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新合同与旧合同类似的规定不再赘述)。
新合同对借款人基本情况作了详尽要求,规定了统一规范的书写格式,有利于详细掌握借款人基本信息以及日后催收通知书等文书的送达。这里还应当注意主体要适格,以规避主体不合法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虽在本合同第五条“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款也明确规定借款人“保证其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我们仍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杜绝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签订无效的借款合同。
第一条,借款。其中的第二款借款用途应当写详尽的贷款用途,《个贷办法》明确规定,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所以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我们应就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看其贷款用途是否明确合法,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第五款借款方式,提供了可循环方式和非循环方式两种借款方式,借款人可根据自身状况自行选择。我行大部分贷款为“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贷款证贷款,所以实际业务中可循环方式选择较多。
第二条,借款人应在贷款人处开立账户,办理借款资金的发放、支付与还款等业务。首次规定了账号相符且通过密码验证即视为本人授权实施;自助设备交易记录、电子数据有效性等的相关规定,有助于防范贷款发放、支付、还款环节的法律风险。
第三条,借款资金的发放与支付。这是《个贷办法》的核心内容的体现,是实贷实付制度的内在要求。《个贷办法》明确规定,除特殊情形外,个人贷款资金应当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即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在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个贷办法》关于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主要包括:一是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二是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三是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不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的。上述个人贷款,经贷款人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同时,《个贷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生产性贷款等国家有专门政策规定的特殊类个人贷款,暂不执行本办法”;第四十四条“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申请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超过五十万人民币的,按贷款用途使用相关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这样规定,可以满足农村经济和个体商户的实际发展需要。我行的大部分个人贷款为农户贷款,在实际工作中要按贷款用途严格分类,区分是生产性的还是经营性的;参考借款人交易对象情况及支付金额;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即满足监管要求,又适应业务发展。
第四条,还款。第一款还款方法,规定了定期结息,到期日利随本清;定期结息,按合同约定分期还本还款法;等额本息偿还法;等额本金偿还法;利随本清五种还款方法,还有第六项其他还款方法的补充规定。与旧合同相比较为丰富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以后多种个贷业务品种的开展提供合同约定上的支持。第二款还款方式,采用委托扣款方式办理,还规定了变更还款账户提前申请和扣款不成功形成不良记录责任承担的问题,有效解决现实工作中因扣款行为引起的不必要的有关账户管理和信用记录的纠纷,明确了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借款人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善意提醒,有利于双方公平诚信地开展业务。
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了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项内容较之旧合同更加全面,几乎做了穷尽性的列举规定,设想了方方面面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对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的规定,在借款人不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违反支付管理规定,发生影响偿债能力的不力事项等情况下,我行都有权停止发放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这些规定为我行保全信贷资产,降低金融风险,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保障。新规定了贷款人对违约行为公开披露和通过媒体进行公告催收的权利,有利于加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管控,有利于解决催收通知书送达难的问题。
第七条,借款担保。明确了可循环方式借款和非循环方式借款的担保方式分别为最高额担保和普通担保。我行大部分贷款为可循环方式的贷款证贷款,所以大部分担保为最高额担保。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最高额担保的法律风险:在填写担保金额时应当填写本金和估算利息及罚息、违约金之和,因为在司法实践中若只填写本金金额,本金之外的利息、罚息及违约金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对细节问题的关注,看似平常,却可能避免日后的大麻烦、大纠纷,所以我们在管理合同时一定要严格谨慎。我们办理贷款业务不是为了打官司,但我们每办一笔贷款业务都要为打官司做好准备。
第十二条,提示。提示条款的内容是为了规避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缺失的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在有了提示条款,对格式条款作了充分提示和说明的前提下,自然保全了格式条款的效力。
除了关注合同条款之外,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贷款面签制度。《个贷办法》重点强调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面签制度,确保贷款的真实性,把握借款人交易真实、借款用途真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真实、严防虚假贷款业务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个人贷款的质量。
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调整经济行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所以签订完备的、无瑕疵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成为防范信贷风险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防范合同订立前、订立、履行整个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利用法律手段控制信贷风险,将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点。
贷款新规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提倡合同约束原则、强调实贷实付要求、加强贷款资金发放与支付管理,体现了贷款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各自以大篇幅规定了贷款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合同或协议的有效管理,强化对贷款风险要点的控制。省联社根据贷款新规的要求,多个部门共同对贷款流程进行了梳理,对法律风险进行论证,制定了新版本的信贷合同。新合同的制定,不仅是为满足监管要求,更是农村信用社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
与旧合同相比,新合同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内容更加全面,有利于规避法律风险。本文以《个人借款合同》为例,探讨新合同规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新合同与旧合同类似的规定不再赘述)。
新合同对借款人基本情况作了详尽要求,规定了统一规范的书写格式,有利于详细掌握借款人基本信息以及日后催收通知书等文书的送达。这里还应当注意主体要适格,以规避主体不合法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虽在本合同第五条“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款也明确规定借款人“保证其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我们仍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杜绝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签订无效的借款合同。
第一条,借款。其中的第二款借款用途应当写详尽的贷款用途,《个贷办法》明确规定,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所以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我们应就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看其贷款用途是否明确合法,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第五款借款方式,提供了可循环方式和非循环方式两种借款方式,借款人可根据自身状况自行选择。我行大部分贷款为“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贷款证贷款,所以实际业务中可循环方式选择较多。
第二条,借款人应在贷款人处开立账户,办理借款资金的发放、支付与还款等业务。首次规定了账号相符且通过密码验证即视为本人授权实施;自助设备交易记录、电子数据有效性等的相关规定,有助于防范贷款发放、支付、还款环节的法律风险。
第三条,借款资金的发放与支付。这是《个贷办法》的核心内容的体现,是实贷实付制度的内在要求。《个贷办法》明确规定,除特殊情形外,个人贷款资金应当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即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在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个贷办法》关于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主要包括:一是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二是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三是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不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的。上述个人贷款,经贷款人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同时,《个贷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生产性贷款等国家有专门政策规定的特殊类个人贷款,暂不执行本办法”;第四十四条“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申请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超过五十万人民币的,按贷款用途使用相关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这样规定,可以满足农村经济和个体商户的实际发展需要。我行的大部分个人贷款为农户贷款,在实际工作中要按贷款用途严格分类,区分是生产性的还是经营性的;参考借款人交易对象情况及支付金额;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即满足监管要求,又适应业务发展。
第四条,还款。第一款还款方法,规定了定期结息,到期日利随本清;定期结息,按合同约定分期还本还款法;等额本息偿还法;等额本金偿还法;利随本清五种还款方法,还有第六项其他还款方法的补充规定。与旧合同相比较为丰富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以后多种个贷业务品种的开展提供合同约定上的支持。第二款还款方式,采用委托扣款方式办理,还规定了变更还款账户提前申请和扣款不成功形成不良记录责任承担的问题,有效解决现实工作中因扣款行为引起的不必要的有关账户管理和信用记录的纠纷,明确了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借款人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善意提醒,有利于双方公平诚信地开展业务。
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了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项内容较之旧合同更加全面,几乎做了穷尽性的列举规定,设想了方方面面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对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的规定,在借款人不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违反支付管理规定,发生影响偿债能力的不力事项等情况下,我行都有权停止发放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这些规定为我行保全信贷资产,降低金融风险,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保障。新规定了贷款人对违约行为公开披露和通过媒体进行公告催收的权利,有利于加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管控,有利于解决催收通知书送达难的问题。
第七条,借款担保。明确了可循环方式借款和非循环方式借款的担保方式分别为最高额担保和普通担保。我行大部分贷款为可循环方式的贷款证贷款,所以大部分担保为最高额担保。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最高额担保的法律风险:在填写担保金额时应当填写本金和估算利息及罚息、违约金之和,因为在司法实践中若只填写本金金额,本金之外的利息、罚息及违约金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对细节问题的关注,看似平常,却可能避免日后的大麻烦、大纠纷,所以我们在管理合同时一定要严格谨慎。我们办理贷款业务不是为了打官司,但我们每办一笔贷款业务都要为打官司做好准备。
第十二条,提示。提示条款的内容是为了规避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缺失的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在有了提示条款,对格式条款作了充分提示和说明的前提下,自然保全了格式条款的效力。
除了关注合同条款之外,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贷款面签制度。《个贷办法》重点强调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面签制度,确保贷款的真实性,把握借款人交易真实、借款用途真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真实、严防虚假贷款业务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个人贷款的质量。
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调整经济行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所以签订完备的、无瑕疵的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成为防范信贷风险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合同管理的重视,防范合同订立前、订立、履行整个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利用法律手段控制信贷风险,将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