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对策,让孩子战胜恐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是幼儿常见的心理状态,每位家长都曾遇到过孩子向自己诉说害怕的事情,但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却各有不同:有位孩子第一次滑滑梯时两腿发软,怎么都不敢爬上去,结果家长当众训斥他是胆小鬼,臊得他面红耳赤;还有位孩子不敢独自睡觉,妈妈笑她是小傻瓜,导致她的胆子更小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害怕采取不承认态度,说这些都是想像和虚构出来的,孩子却怎么都不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以上几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感到恐惧,只是大人经验丰富,懂得如何面对,可对经验尚浅的孩子而言,无助情绪就表现得格外突出了。所以,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恐惧对象——
  新生儿睁开眼睛不久便认识父母,任何不熟识的面孔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危险和威胁。
  幼儿的被遗弃感大约在10个月以后出现,1~2岁达到高峰,这时他们不懂得走开的人依旧存在,以为凡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永远消失了,所以妈妈稍离开一会儿就吓得大哭。
  3岁以上的幼儿开始惧怕黑夜和带面罩(如黑眼镜,口罩等)的人。此时他们已经学会根据观察大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断他人的行为,所以一旦得不到视觉信息,无法预料将会发生的事情,他们便会感到惶恐不安。
  踏进校门后孩子的心理状态会发生较大改变,新的恐惧也油然而生。美国心理学家曾调查过300多名4~6年级的学生,请他们回答哪些事情最令自己害怕,结果“失去亲人”名列榜首,“双目失明”和“被老师留校”并列第二。
  既然恐惧是儿童期的天性,无法回避,那么家长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做出有益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弱点呢?
  
  切勿责骂、嘲笑或愚弄他
  孩子害怕时,第一时间便会向我们倾诉,哪怕他的“恐惧点”再荒诞可笑,我们都不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态度:说他是胆小鬼、生硬地勒令他不许哭、在日后孩子不听话时以此吓唬他。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安抚孩子,向他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常识,而不是简单地用“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之类的语言敷衍。取得孩子的信服十分重要,一来可以让孩子接受科学原理,二来也能让他相信家长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切勿强迫孩子将恐惧藏在心里或否定它的存在
  5~8岁的孩子往往用否定对付害怕,以为自我暗示就能够战胜一切,其实这反而不利于心理健康。家长应帮助孩子直面恐惧,告诉他害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实践证明,经常给孩子讲些科学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有的孩子怕蜜蜂,主要是因为联想到蜜蜂会蜇痛自己。这时家长不妨给他讲讲蜜蜂的生活习性,比如小刺是用来采蜜的,不会主动进攻我们,大多数孩子便能打消恐惧,喜爱上这一勤奋劳作的小动物。不论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只要我们能把事物讲得合情合理,就能帮助他幼小的心灵建立起安全感。
  
  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孩子的的恐惧表现
  有时孩子的恐惧会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的犟,或是突然呆若木鸡,这些其实都是害怕造成的。有个两岁多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进澡盆,经过很长时间诱导,他才说出是因为怕被水冲进下水道里去。孩子有着自己的臆想世界,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看透,所以要随时观察,当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如忽然抵触某件事物、无意间透露一些恐惧的想像,家长就要循着话题诱导他说出心底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一一化解。
其他文献
许多时候,孩子对父母有恃无恐,但对我们幼儿园老师却言听计从,在家中蛮横霸道,在幼儿园里却乖巧听话,这其中当然有环境转变的因素,此外,也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一定关系,家长不妨参考借鉴幼儿园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关心、分享和谦让,扭转孩子“窝里横”的局面。  首先,我们在幼儿园常常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抓住教育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树立行为准则。每当哪位孩子犯了错误,通常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与思考。  小男孩本明杰在家中与妹妹莎莉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的墨水。本明杰好奇地打开瓶子,顿时被这五彩缤纷的颜色惊叹了,他兴致勃勃地用墨水在地板上画起妹妹的肖像来。这是本明杰第一次如此“认真”地作画,虽然缺乏绘画知识,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自己天马行空的创作力在客厅地板这个大画板上自由发挥。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干净整洁的房间被弄得污迹斑斑,但本明杰却和妹妹玩得兴高采烈,
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学画,家长要有端正的态度,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画,一般来说,家长最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1:儿童画就是孩子的涂鸦   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孩子的涂鸦属于孩子绘画的低级阶段,虽然也是儿童绘画作品,但主要还是以无意识绘画为主。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孩子画的那些有形象、有色彩、有场景、甚至有情节的画。     误区2:画画一定要画得像  家长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本百变纷呈的书,一旦家长能成为他的知音和书迷,孩子必然会动力十足地将这本书谱写得更加精彩。读懂孩子这本书并不容易,如何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做家长的自始至终需要学习的课题。只有当我们真正以平等亲切的视角去发现和欣赏孩子,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阅读,深入他的内心,尊重他的想法,珍视他内心那份童真的瑰宝,才能成为孩子信任和喜爱的好家长。所以,我们给孩子下定论做判断之前,不妨
女儿和邻居几个小朋友在我家玩,忽然一个小女生跑来告状,指着一个小男孩生气地说:“阿姨,他说难听的话!”我问小男孩说了什么,他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说我喜欢她。”我正在头痛如何向孩子们解释这“难听的话”时,突然女儿在一旁高声插嘴:“你喜欢她就得和她结婚的!”    屁屁出来找吃的  ●文/陈丽萍  辰辰刚吃了一碗面条,这会儿又开始吵着说饿了。我对儿子说:“你刚吃了饭,怎么这么快就饿了呢
妈妈和林林玩“捡豆子”游戏,把一些小玻璃珠撒在地上,然后看谁捡得快捡得多。结果,妈妈赢了林林。林林强烈不满,把手中的玻璃球狠狠地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来。  “哭有什么用,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赢的。”妈妈劝说林林。  “我就是要赢,我就是要赢。”林林根本不听劝,哭喊着,越来越凶。  妈妈很困惑,林林输了一次就这样不能承受,这么脆弱的性格以后该怎么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
◆养育者要有慈爱而平静的心态,切不可过分宠爱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老是嘻嘻哈哈,浮躁不羁。孩子的神经系统很脆弱,容易兴奋,遇到一点微小的剌激就常常不能自控。所以家庭的人际环境应当使孩子感到温暖而宁静,少一点热闹喧哗、七嘴八舌,更不要让许多人当着孩子的面谈论他、取笑他。宁静使孩子喜欢倾听,使孩子善于观察,使孩子专注自己的玩耍;宁静还使孩子易于感受爱和尊重,敏锐地理解成人的爱、希望和要求。在这种
临放暑假前的几天,我发现一向活泼好动的儿子突然变得闷闷不乐了,回来后不是一声不吭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就是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望着墙角发呆。我很奇怪,问他怎么了,可他就是不回答,问急了,甩手就跑回自己的小房间里,锁着门不肯出来。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为了弄清楚儿子不开心的原因,我趁着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机会找老师了解情况。经过与老师的深入交谈才知道,儿子玩得最要好的小朋友鑫勇因为爸爸工作调动要到另外
8岁的史蒂文已经上小学了,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在学校里的人缘也很好,非常招人喜欢,但就是健忘。由于学校不供应午餐,所以妈妈温蒂总会在早餐时把准备好的午饭放在他的书包旁边,让他带去学校里吃。但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当妈妈从厨房清理完早餐的碗筷时,发现史蒂文又忘记把午饭带走了。为了不让孩子饿着,温蒂只好在繁忙中开车去学校送饭。   有一次,温蒂在和邻居凯莉喝下午茶的时候,抱怨了孩子的健忘。凯莉给她出
本期上镜人物  妈妈:梁丽   孩子:李冬雪    妈妈留言:  女儿,妈妈曾经花费过很多的心思想要去记录你成长的点滴,事实上我也那样做过。自打你出生后,我就拿出珍藏了许久的笔记本,记录下你的每一个第一次,记录下对你每个成长阶段的期望。时间一晃十九年,你已经长大成人,脑中对你所有的期盼和希望,都变得简单——你健康快乐,就是妈妈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