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以教学交往的内涵为切入点,在调查走访广西多所高校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学交往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教学交往 体育教学 高校 广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体育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要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重视教学交往。通过教学交往,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与需求,从而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对广西6所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仍有一半以上的体育教学认为自己是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在课堂上,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认为自己的“主角”,而学生是“观众”,而其对自身的关注度又远远超过了学生,所以甚少留意学生的反应。这样一来,就让本来具有活跃思想和主动精神的学生沦为了客体,这种转变让体育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命令发布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成为了命令的被动执行者,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在教学交往形式方面,笔者对广西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体育教学交往都采用的是“师—生”这一“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形式,而仅有28%体育教师会在教学中采用“生—生”这种“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形式。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交往形式下,势必会导致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关系的疏远,教学交往的作用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广西高校体育教师中,仅有42%会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一些运动项目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且基本上都是以既定知识的形式进行单向传输,能够采用师生交往方式的不足10%,而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只是对既定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进行系统的传授。这样的体育教学载体会将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既定教学内容上,难以实现自我突破与创新。长期以来的这种教学观念让高校体育教学难以动摇教师的权威,超越既定的教学内容,师生的视野无法得到拓展,自然也就难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和身心发展的潜质。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制度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学制度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制度都是权力的象征,采取的是强制性的方式管理、约束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这极大地制约了师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学校应当明确教学制度对师生、生生教学交往的影响,转变教学理念,深入剖析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对教学制度进行改进和调整,让教学制度更加灵活,同时师生要对教学制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交往,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根据教学交往要求构建一套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交往中要确保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对自己的教学技术予以改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前兴起的微博、微信等现代交流工具,建立微信群组,让广大同学进入群组就一些体育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这种形式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外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交往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交往中,体育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性格发展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所以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交往形式,往往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交流方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比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交往气氛,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交往将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高校体育的耐力、速度课程较为单调、枯燥,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予以调剂,缓解学生的负性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在游戏中采用比赛形式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缺乏的现状,学校应当积极改进教学制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互动气氛,丰富教学交往形式,以实现师生、生生的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阳.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5(14):105.
[2] 荆彩红.交往教学理论:高校体育传统教学理论的跨越[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94-96.
摘 要 本文以教学交往的内涵为切入点,在调查走访广西多所高校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学交往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教学交往 体育教学 高校 广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体育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要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重视教学交往。通过教学交往,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与需求,从而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广西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交往主客体化造成交往单边化
笔者在对广西6所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仍有一半以上的体育教学认为自己是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在课堂上,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认为自己的“主角”,而学生是“观众”,而其对自身的关注度又远远超过了学生,所以甚少留意学生的反应。这样一来,就让本来具有活跃思想和主动精神的学生沦为了客体,这种转变让体育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命令发布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成为了命令的被动执行者,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二)教学交往形式简单
在教学交往形式方面,笔者对广西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体育教学交往都采用的是“师—生”这一“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形式,而仅有28%体育教师会在教学中采用“生—生”这种“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形式。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交往形式下,势必会导致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关系的疏远,教学交往的作用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三)教学交往机制与载体无法超越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广西高校体育教师中,仅有42%会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一些运动项目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且基本上都是以既定知识的形式进行单向传输,能够采用师生交往方式的不足10%,而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只是对既定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进行系统的传授。这样的体育教学载体会将学生的思想束缚在既定教学内容上,难以实现自我突破与创新。长期以来的这种教学观念让高校体育教学难以动摇教师的权威,超越既定的教学内容,师生的视野无法得到拓展,自然也就难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和身心发展的潜质。
二、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交往观念,改进教学制度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制度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学制度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制度都是权力的象征,采取的是强制性的方式管理、约束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这极大地制约了师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学校应当明确教学制度对师生、生生教学交往的影响,转变教学理念,深入剖析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对教学制度进行改进和调整,让教学制度更加灵活,同时师生要对教学制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交往,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互动气氛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根据教学交往要求构建一套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交往中要确保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对自己的教学技术予以改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前兴起的微博、微信等现代交流工具,建立微信群组,让广大同学进入群组就一些体育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这种形式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外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交往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交往形式
在体育教学交往中,体育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性格发展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所以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交往形式,往往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交流方式,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比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交往气氛,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交往将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高校体育的耐力、速度课程较为单调、枯燥,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予以调剂,缓解学生的负性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在游戏中采用比赛形式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缺乏的现状,学校应当积极改进教学制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互动气氛,丰富教学交往形式,以实现师生、生生的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阳.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5(14):105.
[2] 荆彩红.交往教学理论:高校体育传统教学理论的跨越[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