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也在进行着自身的演化。本文基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的关系。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失衡现象,提出了构建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教育领域,新技术、新媒体、新思想和新理念也在网络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已成为教师努力的目標。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形成了以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促进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模式。但是,技术与课堂中某些因素的协调、整合存在着失衡现象。因此,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入手,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构建新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将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现代大学英语课堂紧密相连,信息技术能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双方的角色、地位,提供新的知识传播途径,拓展学习内容,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1.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正经历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会直接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而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以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的活动。随着建构主义等自主学习理论的兴起,多媒体网络交互信息技术恰好满足了新的教学模式对资源和媒体交互性的需求。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不再单一呈现于黑板和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大屏幕投影、液晶显示器等,更加快速便捷地呈现信息。课堂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但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需要遵循“生态进化,优胜劣汰”的生态思想。教师在做选择时应该秉承“只选合适”的原则,也就是遵循“适者生存”的生态进化过程,而不能应用不切实际的新技术。
  2.信息技术对师生双方的影响。目前许多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即使引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当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必须适应技术,不仅是学会应用新技术,更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同时,教师还要避免新技术、新媒体与自己的教学模式发生冲突,学会合理运用新技术,建立和谐的生态课堂。随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渗透,课堂教学将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人文关注势必减少。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将通过屏幕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的对象,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信息技术对教学外延活动的影响。根据生态学理论,一个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系统内部能量和物资不断流动循环,还要与外部不断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同样,课堂在保证内部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还要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这样课堂系统才会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课堂系统内部所提供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进一步扩展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外延。例如,在线学习、博客、QQ和微信都能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传递给学生,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与教师进行异地交流,也可以与同学及时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随时随地共享与交流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课外在线学习可以对课堂系统提供良好的补充,形成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衡的现状分析
  目前,信息化教育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整个课堂系统存在失衡现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失衡在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失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的失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实行大班教学。而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主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大班教学模式下学生数量过多,使得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占有率较低,从而产生了课堂生态空间的“超负荷”,超过了生态主体的耐受度,导致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的失衡,不断增加生态群体(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失衡。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讲解的语言知识点较多,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教授的学习方法较少,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处于封闭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不少学生虽然能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却很难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以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实际上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因子,具有动态的发展特征。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微观生态因子,即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之朝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3.信息技术进化与教学媒体体系的失衡。技术进化的结果是教学媒体的变化,包括新教学媒体的引入和旧教学媒体的淘汰。教学媒体包括教学设备和与之匹配的信息以及信息载体,如各种教学软件。当前,在教学领域的信息化过程中,硬件的更新与软件的开发往往处于失衡状态。不少高校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同等功能的教学媒体上。而现实中,大学英语课堂使用的部分课件类型比较单一,但教学设备却很先进,这种失衡实质上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三、信息化背景下构建新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策略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课堂系统中的生态平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随时发生的失衡现象,研究构建新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策略迫在眉睫。
  1.重视课堂生态主体的交流。尽管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不可或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師与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较好地促进知识的传递,也有利于师生精神层面上的心理诉求。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学会利用技术为自己服务,更要重视有限的面对面教学时间,指导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社会沟通能力。
  2.增加知识传递的途径。在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网为能量流动提供多种运输途径,当某一途径被切断,不能正常传输能量时,其他分支就会进行补充。知识传递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贯穿于整个课堂体系,可提供的知识传递途径越多,课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为了建立平衡的生态课堂体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系统中引入新教学媒体,增加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知识传递的途径不仅是增加教学媒体的数量,更是增加不同种类的新教学媒体。
  3.完善课堂外延活动。课堂是知识传递的系统,课堂之外也时刻发生着知识的传递。无论是远程教学还是网络课堂,都是课堂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延伸,使教学从教室扩展到网络和虚拟现实世界。学生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传递,因此课堂外延活动不容忽视。教师和学生都要保持课堂内外知识传递的平衡,完善课堂外延活动。这种完善不仅是形式上的,更应是内容和本质上的。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让网络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外延活动补充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新技术开发新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4.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生态课堂应该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信息可以通过这种机制保持持续流动,促进系统的发展。同时,系统也可以随时根据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在英语生态课堂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建立反馈机制。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而不是用媒体代替教师的角色。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构建立体、多元的新型生态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这种既关注学生情感又注重结果与过程的评价体系,必将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为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崭新的视角。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应该是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并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信息技术为实现生态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只有理性地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才能真正构建理想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变化[J].基础教育参考,2006(9).
  注: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数字环境下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45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严秋宜,湖北经济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现场教学是指组织学员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形式.通过分析现场教学的特点、实施模式,结合实际提出当前东盟青年干部培训现场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身上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民警的体质健康不仅是民警的身体健康、无疾病同事还需要精神上、心理上健康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