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 收治交通事故致伤的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11 cm×6 em,最大17 cm×6 cm;全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2例.移植皮瓣面积最小12 cm×7 cm.最大18 cm×7 cm.腹部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皮瓣术后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好,外形不臃肿,4例恢复保护性感觉.足踝功能恢复良好,腹部外形恢复较好,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不携带深筋膜与腹直肌,对腹部外形和功能影响小,皮瓣薄,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二期修薄整形,是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自2003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瓣逆行翻转联合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的方法,一期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7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期刊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已经得到同道的公认.我们认为术中正确判断及处理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MVD治疗HFS 148例,现主要讨论术中提高疗效的相关因素。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199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第二趾节段组织桥接再植手指6例6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0岁;均为冲床等机器挤伤.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1例.均为近、中节节段组织缺损伴有近侧指间关节缺损,3例于断指尺侧或桡侧留有宽为0.2-0.5 cm的皮条,3例断指末节无血运.均急诊手术修复。
期刊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管粘接吻合的方法,并观察在体通畅情况.方法 设计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血管内置速溶中空支架和密封剂,选择兔颈总动脉,进行血管端端直接粘接吻合,将所得的吻合口与传统缝合的进行比较,从手术操作、大体外观和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观察了血管粘接吻合口通畅后中远期的变化(5个月),并对血管粘接吻合口进行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直接粘接组显著短于缝合组(P<O.0
期刊
目的 报道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时将皮瓣近端向第一、二趾间隙延伸,回流静脉选取(足母)趾腓侧与第二趾胫侧共干后静脉及其近端以扩大皮瓣切取面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创面选择加压打包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用短腿石膏托固定,并按显微外科常规处理.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术后24 h内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解除.13例获得2个月~1年随访,手功能
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带血供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移位骨折32例,其中采用缝匠肌骨瓣移植22例,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采用SABC法观察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SABC法观察显示Bcl-2在缺血再灌注后4 h有少量表达,24 h达峰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