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那是什么?”
房间没有留灯,墙角的电蚊香露出一道红光,像是掉在地上的水渍,借由旁边的塑料包装映成一片。
徐薇停顿了两秒,没等来任何回答。此时,我半截脊背还露在被子外面,空调冷气在狭小的房间营造出一种辽阔感。这一刻我倒有点感谢这台用力过猛的旧空调,用一种人造的辽阔掩盖了我此刻的尴尬。
冷风从另一侧钻了进来,徐薇把被子掀开了,直接朝墙角走去。
好了,不能装睡了。
我打开灯,光亮一下充满了房间。我们都没为开灯做好准备,徐薇站在原地停了两秒。等视线再次清晰时,房间已恢复了白天的样子。地上的内衣内裤一下从黑暗里浮现出来,没来得及扔的外卖盒在另一个墙角宣告它的存在。垃圾可以收拾,但有些东西就没那么简单。
“是本书欸。”徐薇把那本东西从旁边的一堆快递袋拿了出来。书的塑料封套被撕了半截,一层灰上还留有几个我的指印。徐薇把书朝我这转了转。
“把书放在蚊香边上也太危险了吧。”
我没想好怎么接话,但还是坐了起来。
“我可以拆開吗?”没等我回答,另一半封套已经掉在了地上。你看看,家里就是这么变乱的。
“《日全食》……这个朱莉安是谁?不会是学术专著吧,看封面不像。”
“是叫莉莉安。”我没打算回答所有问题,文科男家里怎么会有天文学专著。时间也不早了,纠缠在这个话题不会有好事。
“原来是本小说……”
徐薇居然还不打算睡。她干脆把书翻开,站到了灯下面。
“作者原来是个中国人。欸,她和你本科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你认识这个人吗?”
“嗯……认识。”
“你们很熟吗?”
“她已经疯了。”
这其实并不算个回答,但我想说的话只有这些。我又把灯关了,身体重新缩了回去。徐薇大概是察觉了异样,回来钻进了被窝。身边又热了起来。
“书不在书架上就应该在垃圾桶里。”我又想起以前大学老师的话。对于我这种学生,箴言也就犯错的时候想得起来。
房间又只剩下那个红点,我倒有些睡不着。热量又从被子里冒了出来,我伸出半边胳膊,但空调实在是凉,又只好缩回去。
这个名字好久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嗯,莉莉安。莉莉安。
2
莉莉安疯了并不是个确切的说法,当然她原来的名字也不叫莉莉安。现在想来,当初认识的时候,她已经有些不太正常。
——“你的名字是?”
——“莉莉安。”
——“嗯?”
——“莉、莉、安。”
六年前和她认识的时候,也是在一个初秋的下午。但转眼间,图书馆已经变成了眼前的办公室,冰咖啡变成了保温杯。我对着稿费单发呆,不知怎地又想起来莉莉安。当初莉莉安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刻意强调了每个字的音节。“Lillian”就这样变成了“莉、莉、安”,青春的画面再一斟酌竟显得有些滑稽,现在看整段对话充满了不明所以的气息。
莉莉安同是我中文系的学生,她要低我两级。认识她的时候我在为毕业论文和申请学校忙碌。我是从理工科学校毕业的,整个校园只有一个文科图书馆,所以经常能在里面碰到学弟学妹。
念完博士后我就回国做了编辑。我在表格上快速拉出了一列数据。本来,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些事,莉莉安和表格上的任何一项都没有分别,她只会是我某个交往不长的女朋友。
莉莉安当时在写小说。写的是长篇,好像就是那本《日全食》。可能在别的专业,写小说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在中文系,写小说就像称呼自己为“莉莉安”一样不合时宜。
莉莉安本名叫徐奕芳。每次我都需要思考三秒才能确定她的本名。我一直觉得这名字老气,猜她是不喜欢才给自己找了个新名字。莉莉安大概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说是“大概”,只因为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想。我从来没把莉莉安送去我们也并没有交往多久,还没到我毕业我们就分手了。之后我就出国,生活里没了她的消息。
在国外的几年,我也不是没有想起过莉莉安。我不止一次在网络上搜索“精神分裂”,试着把她的行为和整个词条对应起来。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的行为差异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姓名、记忆及行为方式……”
我似乎没见过她的另外一个人格,这我也并不确定。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住在外面,快两点的时候她还窝在被子里按手机,我被塑料键盘的声音给吵醒。屏幕蓝光下的莉莉安嘴巴念念有词,一会儿是徐奕芳,一会儿变成了莉莉安,逆着光看,头发毛糙得特别明显。她也没想过我会醒,嘴巴里恋恋不舍地重复一个个奇怪的句子。
可能是在写小说?
当时的我已经对她有些厌烦。我往里扯了扯被子,轻轻讲了声“早点睡吧”。这个打断出乎她的意料,键盘声停滞了几秒后,她把手机放回了床头柜,不声不响地回应了我的要求。
那几秒钟的喃喃自语,究竟是她的另一人格,还是仅为她的简单重复?可能我这辈子也没机会知道了。
3
思绪被徐薇发来的链接打断。
——“震惊!9·23将会迎来百年一遇的超级日全食,你的那个TA准备好了没有?”
9月23,正好是3天后。怪不得昨天她对那本书那么感兴趣。我点进去看了眼,没想到居然是个情侣游的报名网页。
徐薇是我现在的女朋友,她对生活充满了这种仪式感。
“你要去就去吧。”我快速打下这段话,顺便补上一个笑脸,好弥补昨天夜里的冷淡。我突然想起来,莉莉安自言自语的那晚,那天是我唯一一次和她住在外面。但居然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们似乎是准备第二天去看某个天文奇观,好像也是日全食。
但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同。当时什么都没有发生,至少从肉眼看过去是这样。没有电影里的天昏地暗,天空依旧明亮得不行。几个天文社的成员发给我们几副观测眼镜,但我依旧没看到什么。莉莉安拉着我的手往她看到的地方指,但我始终觉得那不过是块有洞的云。对我而言,白天和晚上竟然什么也没发生,她莫名的雀跃加重了我的失落。从郊区回学校我就和她提了分手,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嗯嗯,好的。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早点睡吧。”徐薇也在后面加了一个笑臉。
突然觉得生活有些巧合。
三周前我收到了莉莉安的那本书。快递寄件人上只留了姓,电话一看就是个座机。做编辑后,有不少作者朋友寄书来,但没想到是这本书。
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没想到过了六年才出版。但这六年间,我们也再没联系过,她不可能知道我现在的住址。大概是有什么共同的朋友吧?我看了眼出版信息,是家外地出版社做的,责编我也没听说过。可能是出版社想蹭热点?不过好歹也是出了,至少说明混得还不差吧。
以前恋爱的时候,她忙着写这本小说,我忙着写毕业论文。整个恋情其实异常平淡,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要看看她小说的念头。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前几个月领导还问我有没有好的出版企划,看来是错过一个热点。
好吧,后悔不限于此。当初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喜欢她。她大概只是刚好在一个我需要的时间出现了,并且我们互相并不排斥。每次我和她说话,她都要认真地想个两三秒,再给我一个她认为还行的答复。我时常怀疑我和她之间有着时差,交谈间无处不在的停顿渐渐消磨掉我仅有的耐性。刚认识的时候我觉得她可爱,但我未必一直需要一个可爱的人。
我对她未必有多好。好吧,没有未必,就是不好。我没想到回忆起莉莉安让我如此烦躁,毕竟她早已经是我的一个陌生人。
也许是因为又要去看日全食。
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一天。不过这次我早早预料到日全食的寡淡。这样看,徐薇和莉莉安竟有些相似。徐薇是我回国以后认识的,她没有莉莉安那样的“迟钝”,这让我和她交流起来不太费劲。
但似乎、好像、也就这样。
我好像太沉迷这类约摸含义的副词了。但我越发觉得,精确的陈述能力是会随着年龄丧失的,这种模糊的语义反而能给物品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4
在离这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滩。
天空圆圆地盖住了这个地方,白色的沙子像是从云层里抖落的碎屑。连绵的浪花声构成了这里的节律。天始终是亮的,莉莉安每天就在浪花的起落中睁开了眼睛。
莉莉安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的,生命像阳光一样绵长。
当她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了这座城堡里。透过窗子,能看到一整片蓝天与海滩。
莉莉安试着离开这座城堡,但她发现自己做不到。
自己的房间外面只有一道旋转楼梯。她试着飞奔向下,但是永远找不到楼梯的尽头。每一层楼梯都连接着一个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一扇窗户和一张床。
房间的布置各不相同,功能也完全不一样。莉莉安经常趴在窗子上,让衣服贴着砖石,尽可能地把身子探出去。风从窗子灌进来,莉莉安的头发被向后吹起,微微卷曲的发梢在阳光里呈现出棕黄的色泽。
刚开始的几年,莉莉安很喜欢这里。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功能。有一层是一间巨大的厨房。当她走进那个赤红色砖块的房间时,一本书就飘到了她面前。她跟着书页学习生火、热烤箱,她只要想一想就会有食材出现在篮子里。莉莉安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做了一顿大餐。海鸥停在了厨房的窗口,等待着她的投喂。
莉莉安把面包屑还有鱼干放在了窗台上。她看着逗留的海鸟,自顾自地想:
“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里的生活就像潮汐,从来没有停的那天。莉莉安很快就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但是楼梯就像这时间一样长,她永远都找不到城堡的出口。
一天,她再次探出身子。浅黄色的砖墙和底下的沙滩接在一起。她一点一点伸出脑袋,气流由上至下钻入她的衣服。她第一次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竟和自己如此接近。
“跳下去吧。”
她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连忙从窗口退了回来。
没有人。她回过头仔细打量一遍房间,一块墙皮从房间掉落碎在地上,扬起一阵灰尘。
莉莉安从来没有在城堡里见过其他人,但是这个声音却莫名熟悉。
她想起了自己在某一层书房学到的内容:
如果她从窗口跳下去,她的速度会不断加快,她迟早有一天会落在地上,离开这座城堡。
那就跳吧。
她翻身从窗台跳了下去。袖子、裙摆出乎意料地膨了起来,气流快速从脸上划过,耳际是一片嘈杂的风声。
莉莉安觉得很疼。
不是风划在脸上的疼。她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一部分要分裂出去。剧烈的撕裂感从胸口蔓延开来,先前的那个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密集的词语像是一连串的咒语。
莉莉安晕了过去。
5
不太像本正常的书。
这是我看完《日全食》第一章的最大感受。
我把书合上向后陷进枕头里。快11点了,徐薇还没有回来。台灯在床单上铺出一层圆形的光斑,指针声成为了夜晚的脉搏。
这本书不是纯粹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本插画集,里面的配图也是出自莉莉安之手。书虽然是厚厚的一本,但字数未必有多少。
很难定义这本书的分类。中国的童话故事少有这种成人色调。让我困惑的是,这个故事目前还和“日全食”没有任何关系。
我把书翻过来。
——“远东少年儿童出版社”
真的有这个出版社吗?再翻到封底。
居然没有书号。
我试着搜索“莉莉安”、“远东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责编“李林凯”……果然,没有一点相关信息。
不是吧……我突然后悔翻开这本书。本身这个故事也不算好读,现在无处可寻的出版信息让我心里发毛。莉莉安为什么要寄这本书给我?这个问题比这本书的来由还要莫名其妙。
今晚徐薇恰巧不在,但这并不是阅读的好时机。
徐薇是学经济的,她和莉莉安恰好相反。她的话很多,问题也很多。同居后我基本上没在家里看过书。 她说话有百分之七十的句子都以问号收尾。刚接触的时候我觉得这很不错,一问一答的重复感觉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久了总会消磨掉人的耐性。我觉得她的问题就像莉莉安书里的楼梯,永远没有尽头。
此刻我竟有些怀念徐薇,她笨拙的问题起码能冲淡这本书带来的不适。我一下子觉得徐薇和莉莉安有些相似。她们两人只是话多话少的不同,但内在似乎总有什么能量。生活实际需要这种雀跃,但我并不喜欢生活。
我把灯关上缩进了被子里,望着头顶的天花板。徐薇很少有加班到那么晚,她在干什么呢?她如果知道自己男朋友暗自将她和某一任对比,又会作何感想呢?
好吧,我其实也并不感兴趣。但我需要想些什么度过入睡前的几分钟。我现在才明白为何那本书对我会如此怪异:
我在看莉莉安写一个关于“莉莉安”自己的故事。
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两个莉莉安联系起来,试图在回忆里找到情节的蛛丝马迹。我更想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莉莉安为什么要寄这本书给我。
黑夜塌在了身上。似乎拉上被子,就能睡得更安稳一些。
6
当莉莉安再次睁开双眼,她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房间,坐在了一面梳妆镜前。她抬起头环顾四周,手臂被脑袋压出了红红的一块,但房间仍旧是熟悉的布置。
她不记得当时是如何下坠的,也不清楚自己睡了多久,她只记得一阵剧烈的疼痛,似乎现在仍缠绕在胸口。
“你还好吗?”
是跳塔前的那个声音。
莉莉安回身寻找,但没有任何身影。她发现先前的窗子已经被玻璃封了起来,墙上多了挂钟与日历。
“看这里。”
这里?这里是哪里?
“看镜子。”
莉莉安不明白那个声音是如何听见自己的想法。她望向梳妆台的镜子,除了熟悉的装潢,依旧什么都没有。
镜子里的自己慢慢抬起了胳膊,拿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脏。
“在这里啊。”
莉莉安一连后退了几步,但镜子里的自己视线没有丝毫偏转。
“你是谁?”
“你不记得我了吗?”
莉莉安努力想偏过头去,但身体却一直不受控制。
“我们原来都一样,都只是住在这座城堡里的灵魂。”
“不可能,”莉莉安随手敲碎了身旁的花瓶,捡起一块碎片对准了自己的脖子,“我从出生就一直在这,怎么会是什么灵魂?”
“难道有人出生就那么大了吗?”镜子里的人扔开了碎片,“你看过那些书的。你骗不了自己。”
这座城堡每隔几层就会有一个书房。每个书房的藏书大同小异。莉莉安知道她在说什么。
她记得在城堡度过的每一天,但是对自己的童年一无所知。书本告诉她,人是不可能憑空就长那么大的,她也曾好奇过自己的曾经,但是她在这座城堡里找不到一点线索。每当她睡醒的时候,房间都会打扫干净,所有活动过的痕迹都会被拭去。
莉莉安慢慢走到镜子前,“告诉我你知道的事。”
……
……
莉莉安坐在镜子前,海风撼动着玻璃,咸湿的气味从窗缝里飘了进来。
这个世界和莉莉安书里读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世界,这里其实也并不是座城堡。这个世界居住着无数像莉莉安,或者是莉莉安身体另外一半那样的灵魂。他们终日游荡在这座城堡里,寻找机会附身在这具肉体上。
在莉莉安附身前,这具身体曾属于无数个灵魂。只有当身体上的那些灵魂离开了这个世界,才会有新的灵魂附身。
“那之前的那些灵魂都去了哪里?”
“去了你书里看到的那个世界。”
只有在城堡发生巨大异动的时候——比如说莉莉安从窗台跳下,才会有灵魂附身的机会。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在日全食来临前,集齐这几样东西。”
莉莉安在纸上写下一连串奇怪的物品:
海鸥的羽毛、城墙的砖粉、老鼠的尾巴、莉莉安自己的睫毛、三颗紫水晶。
“日全食就在两天后,只有在这几天前找齐这几样东西,我们才能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
7
我在地铁上翻完了莉莉安的这本书。直到最后,书中的莉莉安也没能回到原来的世界。莉莉安好不容易找到了三颗紫水晶,但是一直帮助她的海鸥受伤了,需要一颗紫水晶疗伤。所以直到日全食结束,她也没能回来。
她描述的日全食倒不是电视上常见的那种。插图里的日全食就像那次我们在山顶看到的一样,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她们就和海鸥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平常的几小时。
书很快翻到了封底。这一再提醒我,这是本没有书号的书。
作为编辑,我似乎不该问这么业余的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
这本书是为了什么?
不只是为什么写,还有为什么要寄给我。
我不算她很重要的人吧。但谁对她算重要呢?
我又想起刚认识她时,向她室友探听情况。几个人和莉莉安都不熟,也很少看见莉莉安和其他人,甚至是父母聊天。这么看她倒真有点像书里那个莫名出现在城堡里的“莉莉安”。
——“早点回家吧,我给你准备了惊喜。”
徐薇发来了消息。六年过去了,突然觉得身边的人都没怎么变。这条消息莫名加剧了我的焦躁。徐薇肯定不理解我在烦躁什么,她的心里只有明天的浪漫约会。这条消息最多只是提醒我回家该如何表现,她从没给我准备过真正的惊喜。
昨天徐薇到家已经快两点,她发现我被吵醒后干脆聊起了日全食。现在突然想把这本书塞给她看看,好让她从自以为是的浪漫中清醒过来。
地铁缓缓进站,我被人群又往里挤了一点。我原来很少将她们两个放在一起,现在想想她们竟然有不少相似之处。莉莉安本名的姓氏和她一样,她们两个和我也并不完全合适。我自己也没想到能和徐薇交往那么久,但到现在居然也找不出什么分手的理由。她每天都是那样,很少能察觉到我的不开心。
当初和莉莉安交往时,我好像也是这样。地铁窗户投射出我的影子。我似乎看见六年前和现在的我一起出现在这个人群里。
地铁慢慢开出地面,室外的霞光映了进来,车厢里每个人泛起了橙色的细绒。
停下来就到了。下地铁站,拐个弯,向前走500米,再按电铃,就到家了。
这条路我也走了许久,重复的日子也和徐薇过了许久。也许今天应该做些改变。
今天我没按电铃,特意从包里掏出钥匙开门。徐薇听见动静后立刻跑到了房门前。
——“你看看这是什么?”
我没有心情搭理她无聊的玩笑,但是淡淡的紫光晃在我面前。
“这是紫水晶哦。据说带着去看日全食会有好运的。”
8
双休日,不睡懒觉,早起去郊区看日全食。
一切都和六年前那样相似。
我们跟着领队登上小山,开阔的平台上已经挤了不少人。日全食马上就要开始了,旁边已经有情侣抱怨怎么天还没暗下来。
我都没打算抬头,兀自地把石头从栏杆踢了下去。石子从土坡上的野草滚过,不知道会停在这里还是落向远方。
闲下来的手在把玩紫水晶,忽然我觉得天就暗下来了。
我抬头望去,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
——“莉莉安?”
黑暗转瞬即逝,天依旧是亮堂的一片,四周充满了情侣上当的抱怨。
“那是什么?”
房间没有留灯,墙角的电蚊香露出一道红光,像是掉在地上的水渍,借由旁边的塑料包装映成一片。
徐薇停顿了两秒,没等来任何回答。此时,我半截脊背还露在被子外面,空调冷气在狭小的房间营造出一种辽阔感。这一刻我倒有点感谢这台用力过猛的旧空调,用一种人造的辽阔掩盖了我此刻的尴尬。
冷风从另一侧钻了进来,徐薇把被子掀开了,直接朝墙角走去。
好了,不能装睡了。
我打开灯,光亮一下充满了房间。我们都没为开灯做好准备,徐薇站在原地停了两秒。等视线再次清晰时,房间已恢复了白天的样子。地上的内衣内裤一下从黑暗里浮现出来,没来得及扔的外卖盒在另一个墙角宣告它的存在。垃圾可以收拾,但有些东西就没那么简单。
“是本书欸。”徐薇把那本东西从旁边的一堆快递袋拿了出来。书的塑料封套被撕了半截,一层灰上还留有几个我的指印。徐薇把书朝我这转了转。
“把书放在蚊香边上也太危险了吧。”
我没想好怎么接话,但还是坐了起来。
“我可以拆開吗?”没等我回答,另一半封套已经掉在了地上。你看看,家里就是这么变乱的。
“《日全食》……这个朱莉安是谁?不会是学术专著吧,看封面不像。”
“是叫莉莉安。”我没打算回答所有问题,文科男家里怎么会有天文学专著。时间也不早了,纠缠在这个话题不会有好事。
“原来是本小说……”
徐薇居然还不打算睡。她干脆把书翻开,站到了灯下面。
“作者原来是个中国人。欸,她和你本科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你认识这个人吗?”
“嗯……认识。”
“你们很熟吗?”
“她已经疯了。”
这其实并不算个回答,但我想说的话只有这些。我又把灯关了,身体重新缩了回去。徐薇大概是察觉了异样,回来钻进了被窝。身边又热了起来。
“书不在书架上就应该在垃圾桶里。”我又想起以前大学老师的话。对于我这种学生,箴言也就犯错的时候想得起来。
房间又只剩下那个红点,我倒有些睡不着。热量又从被子里冒了出来,我伸出半边胳膊,但空调实在是凉,又只好缩回去。
这个名字好久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嗯,莉莉安。莉莉安。
2
莉莉安疯了并不是个确切的说法,当然她原来的名字也不叫莉莉安。现在想来,当初认识的时候,她已经有些不太正常。
——“你的名字是?”
——“莉莉安。”
——“嗯?”
——“莉、莉、安。”
六年前和她认识的时候,也是在一个初秋的下午。但转眼间,图书馆已经变成了眼前的办公室,冰咖啡变成了保温杯。我对着稿费单发呆,不知怎地又想起来莉莉安。当初莉莉安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刻意强调了每个字的音节。“Lillian”就这样变成了“莉、莉、安”,青春的画面再一斟酌竟显得有些滑稽,现在看整段对话充满了不明所以的气息。
莉莉安同是我中文系的学生,她要低我两级。认识她的时候我在为毕业论文和申请学校忙碌。我是从理工科学校毕业的,整个校园只有一个文科图书馆,所以经常能在里面碰到学弟学妹。
念完博士后我就回国做了编辑。我在表格上快速拉出了一列数据。本来,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些事,莉莉安和表格上的任何一项都没有分别,她只会是我某个交往不长的女朋友。
莉莉安当时在写小说。写的是长篇,好像就是那本《日全食》。可能在别的专业,写小说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在中文系,写小说就像称呼自己为“莉莉安”一样不合时宜。
莉莉安本名叫徐奕芳。每次我都需要思考三秒才能确定她的本名。我一直觉得这名字老气,猜她是不喜欢才给自己找了个新名字。莉莉安大概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说是“大概”,只因为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想。我从来没把莉莉安送去我们也并没有交往多久,还没到我毕业我们就分手了。之后我就出国,生活里没了她的消息。
在国外的几年,我也不是没有想起过莉莉安。我不止一次在网络上搜索“精神分裂”,试着把她的行为和整个词条对应起来。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的行为差异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姓名、记忆及行为方式……”
我似乎没见过她的另外一个人格,这我也并不确定。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住在外面,快两点的时候她还窝在被子里按手机,我被塑料键盘的声音给吵醒。屏幕蓝光下的莉莉安嘴巴念念有词,一会儿是徐奕芳,一会儿变成了莉莉安,逆着光看,头发毛糙得特别明显。她也没想过我会醒,嘴巴里恋恋不舍地重复一个个奇怪的句子。
可能是在写小说?
当时的我已经对她有些厌烦。我往里扯了扯被子,轻轻讲了声“早点睡吧”。这个打断出乎她的意料,键盘声停滞了几秒后,她把手机放回了床头柜,不声不响地回应了我的要求。
那几秒钟的喃喃自语,究竟是她的另一人格,还是仅为她的简单重复?可能我这辈子也没机会知道了。
3
思绪被徐薇发来的链接打断。
——“震惊!9·23将会迎来百年一遇的超级日全食,你的那个TA准备好了没有?”
9月23,正好是3天后。怪不得昨天她对那本书那么感兴趣。我点进去看了眼,没想到居然是个情侣游的报名网页。
徐薇是我现在的女朋友,她对生活充满了这种仪式感。
“你要去就去吧。”我快速打下这段话,顺便补上一个笑脸,好弥补昨天夜里的冷淡。我突然想起来,莉莉安自言自语的那晚,那天是我唯一一次和她住在外面。但居然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们似乎是准备第二天去看某个天文奇观,好像也是日全食。
但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同。当时什么都没有发生,至少从肉眼看过去是这样。没有电影里的天昏地暗,天空依旧明亮得不行。几个天文社的成员发给我们几副观测眼镜,但我依旧没看到什么。莉莉安拉着我的手往她看到的地方指,但我始终觉得那不过是块有洞的云。对我而言,白天和晚上竟然什么也没发生,她莫名的雀跃加重了我的失落。从郊区回学校我就和她提了分手,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嗯嗯,好的。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早点睡吧。”徐薇也在后面加了一个笑臉。
突然觉得生活有些巧合。
三周前我收到了莉莉安的那本书。快递寄件人上只留了姓,电话一看就是个座机。做编辑后,有不少作者朋友寄书来,但没想到是这本书。
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没想到过了六年才出版。但这六年间,我们也再没联系过,她不可能知道我现在的住址。大概是有什么共同的朋友吧?我看了眼出版信息,是家外地出版社做的,责编我也没听说过。可能是出版社想蹭热点?不过好歹也是出了,至少说明混得还不差吧。
以前恋爱的时候,她忙着写这本小说,我忙着写毕业论文。整个恋情其实异常平淡,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要看看她小说的念头。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前几个月领导还问我有没有好的出版企划,看来是错过一个热点。
好吧,后悔不限于此。当初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喜欢她。她大概只是刚好在一个我需要的时间出现了,并且我们互相并不排斥。每次我和她说话,她都要认真地想个两三秒,再给我一个她认为还行的答复。我时常怀疑我和她之间有着时差,交谈间无处不在的停顿渐渐消磨掉我仅有的耐性。刚认识的时候我觉得她可爱,但我未必一直需要一个可爱的人。
我对她未必有多好。好吧,没有未必,就是不好。我没想到回忆起莉莉安让我如此烦躁,毕竟她早已经是我的一个陌生人。
也许是因为又要去看日全食。
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一天。不过这次我早早预料到日全食的寡淡。这样看,徐薇和莉莉安竟有些相似。徐薇是我回国以后认识的,她没有莉莉安那样的“迟钝”,这让我和她交流起来不太费劲。
但似乎、好像、也就这样。
我好像太沉迷这类约摸含义的副词了。但我越发觉得,精确的陈述能力是会随着年龄丧失的,这种模糊的语义反而能给物品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4
在离这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滩。
天空圆圆地盖住了这个地方,白色的沙子像是从云层里抖落的碎屑。连绵的浪花声构成了这里的节律。天始终是亮的,莉莉安每天就在浪花的起落中睁开了眼睛。
莉莉安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的,生命像阳光一样绵长。
当她第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了这座城堡里。透过窗子,能看到一整片蓝天与海滩。
莉莉安试着离开这座城堡,但她发现自己做不到。
自己的房间外面只有一道旋转楼梯。她试着飞奔向下,但是永远找不到楼梯的尽头。每一层楼梯都连接着一个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一扇窗户和一张床。
房间的布置各不相同,功能也完全不一样。莉莉安经常趴在窗子上,让衣服贴着砖石,尽可能地把身子探出去。风从窗子灌进来,莉莉安的头发被向后吹起,微微卷曲的发梢在阳光里呈现出棕黄的色泽。
刚开始的几年,莉莉安很喜欢这里。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功能。有一层是一间巨大的厨房。当她走进那个赤红色砖块的房间时,一本书就飘到了她面前。她跟着书页学习生火、热烤箱,她只要想一想就会有食材出现在篮子里。莉莉安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就做了一顿大餐。海鸥停在了厨房的窗口,等待着她的投喂。
莉莉安把面包屑还有鱼干放在了窗台上。她看着逗留的海鸟,自顾自地想:
“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里的生活就像潮汐,从来没有停的那天。莉莉安很快就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但是楼梯就像这时间一样长,她永远都找不到城堡的出口。
一天,她再次探出身子。浅黄色的砖墙和底下的沙滩接在一起。她一点一点伸出脑袋,气流由上至下钻入她的衣服。她第一次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竟和自己如此接近。
“跳下去吧。”
她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连忙从窗口退了回来。
没有人。她回过头仔细打量一遍房间,一块墙皮从房间掉落碎在地上,扬起一阵灰尘。
莉莉安从来没有在城堡里见过其他人,但是这个声音却莫名熟悉。
她想起了自己在某一层书房学到的内容:
如果她从窗口跳下去,她的速度会不断加快,她迟早有一天会落在地上,离开这座城堡。
那就跳吧。
她翻身从窗台跳了下去。袖子、裙摆出乎意料地膨了起来,气流快速从脸上划过,耳际是一片嘈杂的风声。
莉莉安觉得很疼。
不是风划在脸上的疼。她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一部分要分裂出去。剧烈的撕裂感从胸口蔓延开来,先前的那个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密集的词语像是一连串的咒语。
莉莉安晕了过去。
5
不太像本正常的书。
这是我看完《日全食》第一章的最大感受。
我把书合上向后陷进枕头里。快11点了,徐薇还没有回来。台灯在床单上铺出一层圆形的光斑,指针声成为了夜晚的脉搏。
这本书不是纯粹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本插画集,里面的配图也是出自莉莉安之手。书虽然是厚厚的一本,但字数未必有多少。
很难定义这本书的分类。中国的童话故事少有这种成人色调。让我困惑的是,这个故事目前还和“日全食”没有任何关系。
我把书翻过来。
——“远东少年儿童出版社”
真的有这个出版社吗?再翻到封底。
居然没有书号。
我试着搜索“莉莉安”、“远东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责编“李林凯”……果然,没有一点相关信息。
不是吧……我突然后悔翻开这本书。本身这个故事也不算好读,现在无处可寻的出版信息让我心里发毛。莉莉安为什么要寄这本书给我?这个问题比这本书的来由还要莫名其妙。
今晚徐薇恰巧不在,但这并不是阅读的好时机。
徐薇是学经济的,她和莉莉安恰好相反。她的话很多,问题也很多。同居后我基本上没在家里看过书。 她说话有百分之七十的句子都以问号收尾。刚接触的时候我觉得这很不错,一问一答的重复感觉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久了总会消磨掉人的耐性。我觉得她的问题就像莉莉安书里的楼梯,永远没有尽头。
此刻我竟有些怀念徐薇,她笨拙的问题起码能冲淡这本书带来的不适。我一下子觉得徐薇和莉莉安有些相似。她们两人只是话多话少的不同,但内在似乎总有什么能量。生活实际需要这种雀跃,但我并不喜欢生活。
我把灯关上缩进了被子里,望着头顶的天花板。徐薇很少有加班到那么晚,她在干什么呢?她如果知道自己男朋友暗自将她和某一任对比,又会作何感想呢?
好吧,我其实也并不感兴趣。但我需要想些什么度过入睡前的几分钟。我现在才明白为何那本书对我会如此怪异:
我在看莉莉安写一个关于“莉莉安”自己的故事。
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两个莉莉安联系起来,试图在回忆里找到情节的蛛丝马迹。我更想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莉莉安为什么要寄这本书给我。
黑夜塌在了身上。似乎拉上被子,就能睡得更安稳一些。
6
当莉莉安再次睁开双眼,她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房间,坐在了一面梳妆镜前。她抬起头环顾四周,手臂被脑袋压出了红红的一块,但房间仍旧是熟悉的布置。
她不记得当时是如何下坠的,也不清楚自己睡了多久,她只记得一阵剧烈的疼痛,似乎现在仍缠绕在胸口。
“你还好吗?”
是跳塔前的那个声音。
莉莉安回身寻找,但没有任何身影。她发现先前的窗子已经被玻璃封了起来,墙上多了挂钟与日历。
“看这里。”
这里?这里是哪里?
“看镜子。”
莉莉安不明白那个声音是如何听见自己的想法。她望向梳妆台的镜子,除了熟悉的装潢,依旧什么都没有。
镜子里的自己慢慢抬起了胳膊,拿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脏。
“在这里啊。”
莉莉安一连后退了几步,但镜子里的自己视线没有丝毫偏转。
“你是谁?”
“你不记得我了吗?”
莉莉安努力想偏过头去,但身体却一直不受控制。
“我们原来都一样,都只是住在这座城堡里的灵魂。”
“不可能,”莉莉安随手敲碎了身旁的花瓶,捡起一块碎片对准了自己的脖子,“我从出生就一直在这,怎么会是什么灵魂?”
“难道有人出生就那么大了吗?”镜子里的人扔开了碎片,“你看过那些书的。你骗不了自己。”
这座城堡每隔几层就会有一个书房。每个书房的藏书大同小异。莉莉安知道她在说什么。
她记得在城堡度过的每一天,但是对自己的童年一无所知。书本告诉她,人是不可能憑空就长那么大的,她也曾好奇过自己的曾经,但是她在这座城堡里找不到一点线索。每当她睡醒的时候,房间都会打扫干净,所有活动过的痕迹都会被拭去。
莉莉安慢慢走到镜子前,“告诉我你知道的事。”
……
……
莉莉安坐在镜子前,海风撼动着玻璃,咸湿的气味从窗缝里飘了进来。
这个世界和莉莉安书里读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世界,这里其实也并不是座城堡。这个世界居住着无数像莉莉安,或者是莉莉安身体另外一半那样的灵魂。他们终日游荡在这座城堡里,寻找机会附身在这具肉体上。
在莉莉安附身前,这具身体曾属于无数个灵魂。只有当身体上的那些灵魂离开了这个世界,才会有新的灵魂附身。
“那之前的那些灵魂都去了哪里?”
“去了你书里看到的那个世界。”
只有在城堡发生巨大异动的时候——比如说莉莉安从窗台跳下,才会有灵魂附身的机会。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在日全食来临前,集齐这几样东西。”
莉莉安在纸上写下一连串奇怪的物品:
海鸥的羽毛、城墙的砖粉、老鼠的尾巴、莉莉安自己的睫毛、三颗紫水晶。
“日全食就在两天后,只有在这几天前找齐这几样东西,我们才能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
7
我在地铁上翻完了莉莉安的这本书。直到最后,书中的莉莉安也没能回到原来的世界。莉莉安好不容易找到了三颗紫水晶,但是一直帮助她的海鸥受伤了,需要一颗紫水晶疗伤。所以直到日全食结束,她也没能回来。
她描述的日全食倒不是电视上常见的那种。插图里的日全食就像那次我们在山顶看到的一样,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她们就和海鸥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平常的几小时。
书很快翻到了封底。这一再提醒我,这是本没有书号的书。
作为编辑,我似乎不该问这么业余的问题,但我还是想知道:
这本书是为了什么?
不只是为什么写,还有为什么要寄给我。
我不算她很重要的人吧。但谁对她算重要呢?
我又想起刚认识她时,向她室友探听情况。几个人和莉莉安都不熟,也很少看见莉莉安和其他人,甚至是父母聊天。这么看她倒真有点像书里那个莫名出现在城堡里的“莉莉安”。
——“早点回家吧,我给你准备了惊喜。”
徐薇发来了消息。六年过去了,突然觉得身边的人都没怎么变。这条消息莫名加剧了我的焦躁。徐薇肯定不理解我在烦躁什么,她的心里只有明天的浪漫约会。这条消息最多只是提醒我回家该如何表现,她从没给我准备过真正的惊喜。
昨天徐薇到家已经快两点,她发现我被吵醒后干脆聊起了日全食。现在突然想把这本书塞给她看看,好让她从自以为是的浪漫中清醒过来。
地铁缓缓进站,我被人群又往里挤了一点。我原来很少将她们两个放在一起,现在想想她们竟然有不少相似之处。莉莉安本名的姓氏和她一样,她们两个和我也并不完全合适。我自己也没想到能和徐薇交往那么久,但到现在居然也找不出什么分手的理由。她每天都是那样,很少能察觉到我的不开心。
当初和莉莉安交往时,我好像也是这样。地铁窗户投射出我的影子。我似乎看见六年前和现在的我一起出现在这个人群里。
地铁慢慢开出地面,室外的霞光映了进来,车厢里每个人泛起了橙色的细绒。
停下来就到了。下地铁站,拐个弯,向前走500米,再按电铃,就到家了。
这条路我也走了许久,重复的日子也和徐薇过了许久。也许今天应该做些改变。
今天我没按电铃,特意从包里掏出钥匙开门。徐薇听见动静后立刻跑到了房门前。
——“你看看这是什么?”
我没有心情搭理她无聊的玩笑,但是淡淡的紫光晃在我面前。
“这是紫水晶哦。据说带着去看日全食会有好运的。”
8
双休日,不睡懒觉,早起去郊区看日全食。
一切都和六年前那样相似。
我们跟着领队登上小山,开阔的平台上已经挤了不少人。日全食马上就要开始了,旁边已经有情侣抱怨怎么天还没暗下来。
我都没打算抬头,兀自地把石头从栏杆踢了下去。石子从土坡上的野草滚过,不知道会停在这里还是落向远方。
闲下来的手在把玩紫水晶,忽然我觉得天就暗下来了。
我抬头望去,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
——“莉莉安?”
黑暗转瞬即逝,天依旧是亮堂的一片,四周充满了情侣上当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