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去虎来,21世纪的最初十年已成历史,我们迎来了新的十年。
回顾过去十年是北京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特别是国家档案局在2007年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后,北京市的档案事业更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在去年10月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杨冬权局馆长的工作报告有5处提到了北京市的档案工作,分别是:
抽调专业人员进驻奥运会相关单位和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委会办公室,从事奥运档案和国庆60年庆典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开展了“档案馆日”活动;被列为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网站上载了开放档案目录;新馆建设已提上日程。
由此可见国家档案局对北京市档案工作的充分肯定。而笔者作为首都档案人对上述5项工作中的两项更情有独钟:
一是奥运档案和国庆60年庆典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是一项千载难逢、光荣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史无前例、探索创新的工作。为此,市档案局(馆)抽调专人进驻其中。可以说,工作既紧张、又有序,打了一场漂亮仗。也可以说,在全国都开创了档案馆作为成员积极参加本地区重大活动,接收重大活动档案的先例,不但收集得齐全完整、又好又快,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还积累了收集重大活动档案的宝贵经验。
二是新馆建设已提上日程。自上世纪末市档案馆蒲黄榆新馆建成,还来不及让档案人感到欢欣鼓舞,就在首都经济飞速发展面前,在国图、首图、首博等新“十大建筑”面前,在百姓对档案事业的更高需求面前,顿显捉襟见肘,迅速落伍,难以适应。以致像“北京档案珍藏展”、“北京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这样很受市民欢迎的精品展览,也只好外租博物馆的场地匆匆展出,转瞬收场。因此,再建新馆早就是首都档案人的美好愿望,又是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后,档案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正如杨冬权局馆长所言:过去的十年“档案馆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功能的跨越,增加了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和电子文件中心的新功能,并已经开始了建立‘两个体系’,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历史性进程。”在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大大拓展后,若档案馆的建设标准不能相应提高,建立两个体系就如纸上谈兵。因此市档案馆的新馆建设能提上日程虽是好事,但新馆尚在筹划,同志仍需努力。因为新馆是首善之区的新馆,能否成为全国一流的档案馆,仍需诸多方面的努力。故此一定要按照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要在馆舍建设上追求更高标准”,“满足‘五位一体’的功能需求,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档案库和档案人员办公室,而要充分满足公共服务和对外开展宣传教育的功能需要;外观和功能设计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档案特色;要尽地方的最大努力,在国家补助面积的基础上,争取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在建馆舍的同时,要建好配套设施。”从而使市档案馆,以及各区县档案馆都能“建设成为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具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新型公共档案馆。”如是,则首都档案人将备感欣慰,也不妄多年来的翘首以待、梦寐以求。
今后十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关键十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年开局在首年,2010年将是关键十年中的关键年。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指出“要精心规划好‘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蓝图,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迈出更大步伐,为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怎样勾画好这个蓝图,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首先,从总体说,要实施“服务先行”战略。即把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档案服务需求作为档案工作出发点,努力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不断创新档案服务举措,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切实增强档案对首都发展的服务功能。对“服务先行”战略越清晰,对“十二五”期间用于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软硬件也就越明细,编制出的“十二五”规划也就越能满足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档案事业发展。
其次,从具体讲,一要将档案工作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争取将档案事业列入市、区(县)的“十二五”规划;二要把握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原则,把践行科学发展观贯穿编制规划的始终,编制出既能服务首都科学发展,又能促进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三要结合档案实际,突出档案特点,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速度和提高幅度,有重点、有层次地把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安排到“十二五”规划中。
201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虎年,我们要以猛虎下山的大无畏精神,精心规划“十二五”,打造未来新十年,为档案事业更好地服务首都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回顾过去十年是北京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特别是国家档案局在2007年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后,北京市的档案事业更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在去年10月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杨冬权局馆长的工作报告有5处提到了北京市的档案工作,分别是:
抽调专业人员进驻奥运会相关单位和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委会办公室,从事奥运档案和国庆60年庆典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开展了“档案馆日”活动;被列为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网站上载了开放档案目录;新馆建设已提上日程。
由此可见国家档案局对北京市档案工作的充分肯定。而笔者作为首都档案人对上述5项工作中的两项更情有独钟:
一是奥运档案和国庆60年庆典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是一项千载难逢、光荣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史无前例、探索创新的工作。为此,市档案局(馆)抽调专人进驻其中。可以说,工作既紧张、又有序,打了一场漂亮仗。也可以说,在全国都开创了档案馆作为成员积极参加本地区重大活动,接收重大活动档案的先例,不但收集得齐全完整、又好又快,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还积累了收集重大活动档案的宝贵经验。
二是新馆建设已提上日程。自上世纪末市档案馆蒲黄榆新馆建成,还来不及让档案人感到欢欣鼓舞,就在首都经济飞速发展面前,在国图、首图、首博等新“十大建筑”面前,在百姓对档案事业的更高需求面前,顿显捉襟见肘,迅速落伍,难以适应。以致像“北京档案珍藏展”、“北京市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这样很受市民欢迎的精品展览,也只好外租博物馆的场地匆匆展出,转瞬收场。因此,再建新馆早就是首都档案人的美好愿望,又是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后,档案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正如杨冬权局馆长所言:过去的十年“档案馆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功能的跨越,增加了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和电子文件中心的新功能,并已经开始了建立‘两个体系’,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历史性进程。”在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大大拓展后,若档案馆的建设标准不能相应提高,建立两个体系就如纸上谈兵。因此市档案馆的新馆建设能提上日程虽是好事,但新馆尚在筹划,同志仍需努力。因为新馆是首善之区的新馆,能否成为全国一流的档案馆,仍需诸多方面的努力。故此一定要按照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要在馆舍建设上追求更高标准”,“满足‘五位一体’的功能需求,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档案库和档案人员办公室,而要充分满足公共服务和对外开展宣传教育的功能需要;外观和功能设计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档案特色;要尽地方的最大努力,在国家补助面积的基础上,争取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在建馆舍的同时,要建好配套设施。”从而使市档案馆,以及各区县档案馆都能“建设成为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具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新型公共档案馆。”如是,则首都档案人将备感欣慰,也不妄多年来的翘首以待、梦寐以求。
今后十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关键十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年开局在首年,2010年将是关键十年中的关键年。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指出“要精心规划好‘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蓝图,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迈出更大步伐,为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怎样勾画好这个蓝图,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首先,从总体说,要实施“服务先行”战略。即把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档案服务需求作为档案工作出发点,努力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不断创新档案服务举措,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切实增强档案对首都发展的服务功能。对“服务先行”战略越清晰,对“十二五”期间用于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软硬件也就越明细,编制出的“十二五”规划也就越能满足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档案事业发展。
其次,从具体讲,一要将档案工作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争取将档案事业列入市、区(县)的“十二五”规划;二要把握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原则,把践行科学发展观贯穿编制规划的始终,编制出既能服务首都科学发展,又能促进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三要结合档案实际,突出档案特点,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速度和提高幅度,有重点、有层次地把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安排到“十二五”规划中。
201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虎年,我们要以猛虎下山的大无畏精神,精心规划“十二五”,打造未来新十年,为档案事业更好地服务首都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