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街道的特殊性与它的形成有着很大关系。它是两地的连接通道,同时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场所,本文结合文清路商业街改造调查报告,探究了商行步行街的传承和创新,综合反映城市人文精神要素,力求使重建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性地段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进一步完善商业街的特色设计。
关键词:商业街;文清路;改造;文化
前言
一般来说,旧城商业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历史的沧桑,如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为了恢复传统商业街的繁荣,许多城市相继进行了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的必然环节,这样的更新面临着对新旧文化交替、激活街区活力以及营造、保持和传承文脉空间等课题的探讨。
1赣州文清路发展背景
赣州市是江西省赣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赣、粤、闽、湘四省边境地区的中心城市。文清路是赣州市古城区一条纵贯市中部的主干街道,长约一千余米,是解放前至当今赣州市的主要商业街,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之一,被称为赣州的“王府井”、“南京路”。“文革”时期,该路改名为东方红大路,后恢复原文清路名称。从南门口进入文清路,有红旗大道、人民巷、青年路、厚德路、武学巷、大公路、洪城巷、南京路、北京路等数十条大街小巷与之交汇相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文清路沿街建筑风貌不一,众多商家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身品牌文化,影响了文清路宋城文化风貌及城市品位的提升。为把文清路打造成宋城赣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因此决定对文清路商业街进行提升改造。
2文清路商业街改造
2.1文清路商业街改造思路
(1)整治提升理念。重点突出文脉传承、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现百年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品位。通过分层次控制等措施,达到整体统一和谐、节点特色突出、细节设计到位的目标。以历史建筑节点为标志,以连续的商业界面为载体,通过对建筑风格、店招牌匾、商业广告、商业橱窗、夜景灯光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塑造出充满活力、繁荣繁华的大众商业街,使人们不仅感受到商业街热闹繁华的氛围,而且还能够欣赏到独具特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商业建筑。
(2)建筑风格控制:依据两条商业街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关系和现有历史建筑的具体情况,自南向北,由现代简约风格向历史建筑特征逐渐过渡,在两条商业街交汇处形成核心历史建筑群。整条商业街以骑楼风格为主,建筑色彩带有浓厚的宋朝的风味。
(3)在维护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兼顾社会的公平及个性化发展。在大量的现场调研中,我们与所有商家进行了交流沟通,大家对改造的意义达成了共识。因此在把握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商家的个性需求,对单独设计的商场给出控制原则,中小型商店给出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改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2文清路商业街改造具体措施
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吸取宋代建筑元素,根据建筑沿街界面的特点,对沿街房屋屋顶、墙身以及底商(一至两层)进行改造,定位为赣州文化商业街,色调以木栗色、青灰色、浅灰色为主色,以宋城土红、玻璃灰、木褐色等为点缀色,打造宋城风格。
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核、两翼、多点”。“一轴”是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城市家具规划、活动摊位布置,使长600多米、宽28米的街道,既是商业街的集散“广场”,也是使用人群休憩、交流、互动的线型开放空间;既是一条景观风貌展示轴,也是地域文化的体验轴。“一核”是指大公路与文清路交叉口处,通过业态提升、功能置换、新建设计,打造成600多米长的街道的核心,主要功能有老城综合体、饮食广场、创意时尚街等。“两翼”是指以“一核”为中心形成的南北两个功能翼,整合现有主力商业业态,南翼以品牌服饰为主要业态,北翼以特色餐饮为主要业态。“多点”是指沿着线型的景观轴规划形成多个小景观节点,充分展示赣州民俗风情、宋城文貌。
这次提升改造主要是在文清路现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根据历史城区的文化传承,往传统风貌街区的形式改造,包括建筑符号,都是通过对宋代的建筑进行提炼,从而形成一条具有传统风貌的文化商业街街区。按照文清路商业街立面改造相关方案,我们将对沿街裙楼、墙面及屋面新增坡屋顶、坡檐、马头墙等传统建筑元素。用传统的符号来营造一种有传统宋城意味的建筑,统一建筑风貌;统一设置沿街空调位置、统一更新沿街防盗设施、统一店招风格,对店面橱窗进行更新,对建筑外墙立面进行粉刷,做到风格相统一。
2.3文清路目前改造成果分析
(1)交通網络立体化。改造后的商业街通过对地上,广场,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网,达到安全,高效整合的中心商业网络。(2)空间形态和景观设计。由于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快速推进,也忽略一些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报告分析,首先,骑楼的设计尺寸不一,最窄的只有1米,最宽的也只有3米左右。而赣州老城区曾经的商业中心——标准钟所在的骑楼尺寸就比较统一,基本有4米。相对于越来越繁华的中心商业地段,文清路的骑楼尺寸不够合理。其次,由于骑楼的建造,遮盖了原有店面的招牌,对人们逛街造成了不便,90%的被调查者反应招牌不够显眼,人行走在骑楼里有些不方便。另外,新增的花格木窗、木栅栏多是木结构,而防火设施并没同步完善,也留下了隐患。
2.4提升改造意义
文清路是赣州市的主要商业街。改造后的文清路更具特色,街边有宋代风韵的马头墙,楼顶铺青砖黛瓦。马头墙、挑檐、青瓦、花格木窗、木栅栏等,还原了历史风貌。提升改造后,文清路商业街将成为赣州老城区的人文风情街,其商业中心地位将有一个更大的提升,文清路将成为独具特色的宋城一条街。
3商业街的发展与文脉探讨
3.1“城市名片”显著
商业街在城市中的形象地位日益显著,商业街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以七百多年建造历史,一百多年的商业发展史,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鲜明的商业特色。上海南京路商业街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闻名于海内外,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另天津的和平路商业街、南京的夫子、深圳的中英街等等,都是所在城市的标志。
3.2观念转变与提升
纵览中华商业史,我国商业的起源与延续都离不开商业街的发展。像“清明上河图”有着深远底蕴的历史文化,值得现代商业街传承。但简单的复原,由于它缺乏时代气息,显然没有生命力。因此,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应挑战旧的模式,将零售业态进行调整及拾遗补缺,并集商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于一体。
4结语
城市的记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文化景观到百年老街,从风俗习惯到传统技能等,许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和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商业街设计时,要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及现代商业理论和建设手法来进行设计,充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雄飞主编:《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邓雪娴、刁弥:《商业步行街设计回顾与思考》,《建筑学报》,2002年,第4期.
[3]杨宏烈.发展商业步行街,保护历史名街:广州历史名街“占道经营”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5(5):35-38.
关键词:商业街;文清路;改造;文化
前言
一般来说,旧城商业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历史的沧桑,如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为了恢复传统商业街的繁荣,许多城市相继进行了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的必然环节,这样的更新面临着对新旧文化交替、激活街区活力以及营造、保持和传承文脉空间等课题的探讨。
1赣州文清路发展背景
赣州市是江西省赣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赣、粤、闽、湘四省边境地区的中心城市。文清路是赣州市古城区一条纵贯市中部的主干街道,长约一千余米,是解放前至当今赣州市的主要商业街,是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之一,被称为赣州的“王府井”、“南京路”。“文革”时期,该路改名为东方红大路,后恢复原文清路名称。从南门口进入文清路,有红旗大道、人民巷、青年路、厚德路、武学巷、大公路、洪城巷、南京路、北京路等数十条大街小巷与之交汇相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文清路沿街建筑风貌不一,众多商家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身品牌文化,影响了文清路宋城文化风貌及城市品位的提升。为把文清路打造成宋城赣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因此决定对文清路商业街进行提升改造。
2文清路商业街改造
2.1文清路商业街改造思路
(1)整治提升理念。重点突出文脉传承、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现百年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品位。通过分层次控制等措施,达到整体统一和谐、节点特色突出、细节设计到位的目标。以历史建筑节点为标志,以连续的商业界面为载体,通过对建筑风格、店招牌匾、商业广告、商业橱窗、夜景灯光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塑造出充满活力、繁荣繁华的大众商业街,使人们不仅感受到商业街热闹繁华的氛围,而且还能够欣赏到独具特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商业建筑。
(2)建筑风格控制:依据两条商业街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关系和现有历史建筑的具体情况,自南向北,由现代简约风格向历史建筑特征逐渐过渡,在两条商业街交汇处形成核心历史建筑群。整条商业街以骑楼风格为主,建筑色彩带有浓厚的宋朝的风味。
(3)在维护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兼顾社会的公平及个性化发展。在大量的现场调研中,我们与所有商家进行了交流沟通,大家对改造的意义达成了共识。因此在把握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商家的个性需求,对单独设计的商场给出控制原则,中小型商店给出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改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2文清路商业街改造具体措施
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吸取宋代建筑元素,根据建筑沿街界面的特点,对沿街房屋屋顶、墙身以及底商(一至两层)进行改造,定位为赣州文化商业街,色调以木栗色、青灰色、浅灰色为主色,以宋城土红、玻璃灰、木褐色等为点缀色,打造宋城风格。
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核、两翼、多点”。“一轴”是通过景观小品设计、城市家具规划、活动摊位布置,使长600多米、宽28米的街道,既是商业街的集散“广场”,也是使用人群休憩、交流、互动的线型开放空间;既是一条景观风貌展示轴,也是地域文化的体验轴。“一核”是指大公路与文清路交叉口处,通过业态提升、功能置换、新建设计,打造成600多米长的街道的核心,主要功能有老城综合体、饮食广场、创意时尚街等。“两翼”是指以“一核”为中心形成的南北两个功能翼,整合现有主力商业业态,南翼以品牌服饰为主要业态,北翼以特色餐饮为主要业态。“多点”是指沿着线型的景观轴规划形成多个小景观节点,充分展示赣州民俗风情、宋城文貌。
这次提升改造主要是在文清路现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根据历史城区的文化传承,往传统风貌街区的形式改造,包括建筑符号,都是通过对宋代的建筑进行提炼,从而形成一条具有传统风貌的文化商业街街区。按照文清路商业街立面改造相关方案,我们将对沿街裙楼、墙面及屋面新增坡屋顶、坡檐、马头墙等传统建筑元素。用传统的符号来营造一种有传统宋城意味的建筑,统一建筑风貌;统一设置沿街空调位置、统一更新沿街防盗设施、统一店招风格,对店面橱窗进行更新,对建筑外墙立面进行粉刷,做到风格相统一。
2.3文清路目前改造成果分析
(1)交通網络立体化。改造后的商业街通过对地上,广场,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成便利快捷的交通网,达到安全,高效整合的中心商业网络。(2)空间形态和景观设计。由于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快速推进,也忽略一些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报告分析,首先,骑楼的设计尺寸不一,最窄的只有1米,最宽的也只有3米左右。而赣州老城区曾经的商业中心——标准钟所在的骑楼尺寸就比较统一,基本有4米。相对于越来越繁华的中心商业地段,文清路的骑楼尺寸不够合理。其次,由于骑楼的建造,遮盖了原有店面的招牌,对人们逛街造成了不便,90%的被调查者反应招牌不够显眼,人行走在骑楼里有些不方便。另外,新增的花格木窗、木栅栏多是木结构,而防火设施并没同步完善,也留下了隐患。
2.4提升改造意义
文清路是赣州市的主要商业街。改造后的文清路更具特色,街边有宋代风韵的马头墙,楼顶铺青砖黛瓦。马头墙、挑檐、青瓦、花格木窗、木栅栏等,还原了历史风貌。提升改造后,文清路商业街将成为赣州老城区的人文风情街,其商业中心地位将有一个更大的提升,文清路将成为独具特色的宋城一条街。
3商业街的发展与文脉探讨
3.1“城市名片”显著
商业街在城市中的形象地位日益显著,商业街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以七百多年建造历史,一百多年的商业发展史,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鲜明的商业特色。上海南京路商业街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闻名于海内外,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另天津的和平路商业街、南京的夫子、深圳的中英街等等,都是所在城市的标志。
3.2观念转变与提升
纵览中华商业史,我国商业的起源与延续都离不开商业街的发展。像“清明上河图”有着深远底蕴的历史文化,值得现代商业街传承。但简单的复原,由于它缺乏时代气息,显然没有生命力。因此,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应挑战旧的模式,将零售业态进行调整及拾遗补缺,并集商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于一体。
4结语
城市的记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文化景观到百年老街,从风俗习惯到传统技能等,许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和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商业街设计时,要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及现代商业理论和建设手法来进行设计,充分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雄飞主编:《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邓雪娴、刁弥:《商业步行街设计回顾与思考》,《建筑学报》,2002年,第4期.
[3]杨宏烈.发展商业步行街,保护历史名街:广州历史名街“占道经营”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5(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