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良好师生关系具体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做到民主性、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注重情感性这四点。
关键词 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性;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18-01
师生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人们又将师生关系这一话题的热度推向一个新高度。师生关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状态。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教师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什么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教学实践证明,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良好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具体讲,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事业心以及个人素质的支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审视,然后注重学生个性,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而学生的尊师,则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以及教师对待的方式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良好的師生关系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也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这句话,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地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
(三)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一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四)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曾有一位教师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关键词 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性;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118-01
师生关系,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人们又将师生关系这一话题的热度推向一个新高度。师生关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状态。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教师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什么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教学实践证明,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良好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具体讲,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事业心以及个人素质的支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审视,然后注重学生个性,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而学生的尊师,则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以及教师对待的方式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良好的師生关系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二、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也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这句话,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地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
(三)欣赏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一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四)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曾有一位教师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