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属于“神族”,没有护照,没有姓氏,
没有投票权,也没有信用卡。
所有皇室成员都不能谈论政治问题
2019年4月的最后一天,在位30年的明仁天皇正式退位。
一天后,59岁的皇太子德仁即位,成为日本第126代天皇。他在宫殿出席“剑玺等继承之仪”,继承“三种神器”,以及国印“国玺”和天皇印“御玺”。随后发表他天皇生涯里的第一次讲话。
至此,平成时代落下帷幕,被命名者赋予了“美好、平和”意义的令和年代,正式开始。
天皇主动退位,是近200年来的第一次
这场漫长的告别持续了3年。这也是此次皇位交替的特别之处——以往都是天皇逝世、皇太子随之继位,这次却是天皇主动退位,是近200年来的第一次。
最初是2016年,明仁天皇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向日本民众表达了退位的愿望,因为“生命行至黄昏,老病相催”。2018年7月,他突发脑供血不足,伴随晕眩、呕吐及发冷汗症状。医生经诊断后建议,天皇暂停履行公务并静养。
从制度层面来看,为了使退位合法化,日本特地在2017年制定新法——因为没有先例,日本此前也没有相关法律。后来,日本国会通过了天皇退位特例法,允许了这次退位。
2019年3月12日,天皇的退位仪式正式开始。明仁天皇穿着只有在重要仪式上才能穿的传统装束“黄栌染袍”,在宫中三殿向历代天皇的灵牌报告自己将退位,此为“期日奉告之仪”。这是11项退位仪式中的第一项。
皇位更替的仪式感不止于此。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公元纪年不同的是,日本使用的是天皇年号纪年。所有需要出现日期的地方,都不是公元制,而是天皇年号,比如2019年即平成31年。所以包括日历、政府文件、买卖合同,甚至报纸、电脑软件系统、民众驾照上的资料,都必须由“平成”变为“令和”——总而言之,整个日本社会需要应对的大小琐事相当多。
“最无人权的一家子”
在告别的时刻,皇后美智子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她在一篇给媒体的文章里写道:“天皇陛下多年来为履行国家元首的角色鞠躬尽瘁,现在他步入耄耋之年,终于可以过一些宁静安乐的日子。这个前景,为我带来一份无法计算的解脱的感觉。”
成为日本皇家人,被许多学者认为,只是“看上去很美”。他们地位尊贵,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皇居面积宽阔,是一片公园式的建筑群,被护城河环绕,宫内绿树成荫。日本皇居也被认为是全球最昂贵的不动产之一。整座皇居的工作人员有上千人,负责皇宫的维护和皇室成员的衣食住行。
但日本天皇与世界绝大部分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一样,只是一种象征,没有实质的政治权力。在皇位交接的整个过程中,能从一些细节里瞥见皇室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
新年号“令和”的决策过程,明仁天皇与皇太子德仁均未参与。德仁甚至是在公布前一个小时才得知消息。新年号主要是由9名各界代表,及日本国会参众两院的正副议长所组成的小组,从十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虽最后交由天皇批阅,但所谓“批阅”,他其实只能同意,无权否决。
退位之事也一样。当年萌生退意的明仁天皇,甚至不能直接講出“退位”二字,因为日本宪法禁止日本天皇参与政治,而表达退位意愿是明确的政治行为。所以2016年8月8日在公开演讲中,他只能委婉地表达:“数年前我两度接受外科手术,年龄增长让我倍感体力不支,我因而开始思考,如果今后我难以履行以前那种重要职责,那么我本人如何自处;同时也在思考,对于国家,对于国民,对于步我后尘的皇族,怎样做才是最好。”
天皇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还是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的象征。因此,宗教的精神领袖是不能轻易更换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皇都不参与政治。到了20世纪,天皇却参与甚至发动了战争,因此战后民众对天皇的感情极为复杂。一番争论后,日本决定保留皇室,因为天皇制还是日本人的精神根基,无法废止。根据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了“日本国及日本国民团结之象征”——一个没有政治权力的名义上的领袖,一个自由主义与和平主义理念的化身。
无实权也并不代表轻松。宪法要求天皇在日本政治体制中发挥礼节性的作用。他需要签署法律和命令,象征性任命日本首相和最高法庭大法官,会见来访的外国首脑和王室成员,接见外国大使和特使等等。在2017年,明仁天皇接待了26名各国元首和议会议长,与外国元首或元首级人物打了470多通电话,宴请了62个国家的驻日大使,接见了日本派驻7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的大使。
据日本媒体统计,明仁天皇每年都要审阅超过1000件的资料并署名盖章、出席约200场各种活动、参加近20场祭祀活动。但实际上,他又不能对任何一份提案提出任何意见——宪法规定,他无权干预任何政治事务。
整个日本皇室的自由程度都没有高到哪儿去。他们属于“神族”,没有护照,没有姓氏,没有投票权,也没有信用卡。说的是普通日本人无法听懂的古日语。不能公开表示自己是某位明星和运动员的“粉丝”,也不能随意度假。
所有皇室成员都不能谈论政治问题。在公开场合的谈话,都是按事先准备的讲稿照本宣科。在公开场合出现时行走的路线、和谁打招呼交谈,以及谈些什么内容,也都是事先定好了的。
宫内厅是一个处理皇室成员事务的政府机关。与其说是为皇室成员服务,不如说是掌管皇室典范的机构。皇族成员的一生,大到婚丧嫁娶,小到一饭一蔬,都受他们的管理。一位名为小林忍的日本天皇侍从,曾公开发表自己关于皇室生活的日记。里面记载,即使身为高贵的皇室成员,亦需要服从宫内厅的指示。
比如在明仁天皇次子文仁亲王1990年结婚时,新娘纪子曾在摄像机前为丈夫理了一下头发。这个温柔的举动招致宫内厅的批评,被认为有失皇族体统。事后,宫内厅阻止记者将照片发表。 在后来皇太子德仁订婚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子妃雅子的说话时长比德仁多了28秒,也被宫内厅批评。
日本参议院议员田嶋阳子曾在许多场合呼吁:“给天皇和皇家以人权。”在她看来,日本人中最无人权的是天皇这一家子:没有姓氏不说,都没有选择食物的自由——天皇一家的菜谱都是宫内厅在一周前就定下来的,没有人问他们的口味,他们也不能对某种食物表现明显的好恶,没有“挑剔”的权利。
“这个陛下就是要干掉靖国神社啊”
明仁天皇对战争的态度要比他父亲裕仁天皇鲜明得多。
日本战败时,他不满12岁,是在民主主义的新日本长大成人的。他的青春期,则伴随战后美军对日本的7年改造。皇宫里他还有一位私人教师,是美国儿童文学家伊丽莎白·维宁,她用自由主义价值观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都塑造了他自由、平等、和平的价值观。
他是冷战结束后第一位访华的国外元首。1988年《大西洋月刊》对他的总结是,明仁天皇本人“明确和深化了一种公开的表达,即日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所犯的暴行感到内疚”。从1978年靖国神社开始甲级战犯合祀以后,全体皇族就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之前以皇太子身份访问过靖国神社的明仁天皇,再未涉足。
他对战争的态度和日本右翼团体不同。日本《现代周刊》报道,安倍晋三曾多次要求明仁天皇出席纪念二战战犯的相关活动,以及希望他表态支持其修宪,但天皇始终拒绝。
日媒报道,靖国神社宫司小堀邦夫在2018年6月20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批评天皇夫妇:“陛下越是努力在外慰灵,就离我们靖国神社越远……明白地说吧,这个陛下就是要干掉靖国神社啊!”后来录音流出,舆论哗然,小堀邦夫被迫辞职。
新皇德仁:一个个性鲜明的人
2019年5月4日,即位后第3天,德仁天皇在皇居东庭接见国民。这是日本民众与新天皇的初次见面。不久后,他还会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也将是新天皇第一次会见其他国家元首。
他将是一位什么样的新天皇?
日本横滨大学特任教授刘庆彬在受访时说:“德仁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坚决寻找自己的真爱,去牛津大学深造,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对妻子、女儿非常关心。”
德仁是日本皇室里少有的、直接与宫内厅起过冲突的人——在2004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德仁态度强硬,他指责宫内厅的官员们“企图否认皇太子妃雅子的人格”,使妻子为适应宫廷生活“精疲力竭”,已彻底放弃自我。
德仁与妻子雅子的爱情历经坎坷。雅子是日本一位外交官的女儿,从小受西式教育,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也成了外交官,曾为日本首相做过翻译,前途无量,对嫁入保守的皇室心存顾虑。
雅子也不符合宫内厅对皇妃的要求。她是平民,且身高比只有164公分的德仁高,更因为幼时长期旅居国外而被认为“不够日本”,太有自己想法的她,势必不好驾驭、不懂得恭敬顺从……但德仁为她迟迟不成婚,她迫于外界压力,终于在两人相识7年后,嫁入皇家。
在那之后大家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给日本皇室生个儿子。她在婚后第6年终于怀孕,媒体出动直升机追拍,重压之下流产,她从此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01年,她生下女儿爱子公主,随后越来越少公开露面。澳大利亚作家本·希尔斯把她称为“菊花王朝的囚徒”。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研究日本皇室的教授肯尼斯·儒尔夫曾写道:“皇太子德仁对雅子的呵护,让有些女性非常感动。可以说他坚守了自己当年的承诺。但右翼保守派们根本不在乎他怎么想,他们觉得他这么呵护自己的妻子是多愁善感。”
在日本右翼人士眼中,新皇德仁也许确实不是他们理想的“王室传统守护者”——他性格更鲜明,表达更勇敢。“比起父亲明仁天皇,德仁在继位后可能会更勇于表达守护正确历史观及和平宪法的立场。”这是日本明治全球事务研究所教授奥村纯的观点。
德仁与父亲一样是立场鲜明的“开明自由派”,对日本右翼的主张并不认同。在2015年2月谈到二战结束70周年时,他说得很直接:“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认为随着战争记忆逐渐淡忘,虚心回顾过去、正确将这场悲剧经验和历史承传下去,在今时今日相当重要。”这番话,被解读为他对日本政界有意修正那段历史发出的警告。
2018年秋,德仁的好友小山泰生出版了一本名為《新天皇与日本人》的回忆录。他在书中写道:“他(德仁)是一个特别普通,又特别认真的人。”
对于如何评价这位新天皇,小山泰生写道:“他只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日本人。”
(责编/林佳 来源/《无实权,没自由,日本新天皇的“苦日子”开始了》,罗婷、刘斌/文,《人物》2019年第5期)
没有投票权,也没有信用卡。
所有皇室成员都不能谈论政治问题
2019年4月的最后一天,在位30年的明仁天皇正式退位。
一天后,59岁的皇太子德仁即位,成为日本第126代天皇。他在宫殿出席“剑玺等继承之仪”,继承“三种神器”,以及国印“国玺”和天皇印“御玺”。随后发表他天皇生涯里的第一次讲话。
至此,平成时代落下帷幕,被命名者赋予了“美好、平和”意义的令和年代,正式开始。
天皇主动退位,是近200年来的第一次
这场漫长的告别持续了3年。这也是此次皇位交替的特别之处——以往都是天皇逝世、皇太子随之继位,这次却是天皇主动退位,是近200年来的第一次。
最初是2016年,明仁天皇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向日本民众表达了退位的愿望,因为“生命行至黄昏,老病相催”。2018年7月,他突发脑供血不足,伴随晕眩、呕吐及发冷汗症状。医生经诊断后建议,天皇暂停履行公务并静养。
从制度层面来看,为了使退位合法化,日本特地在2017年制定新法——因为没有先例,日本此前也没有相关法律。后来,日本国会通过了天皇退位特例法,允许了这次退位。
2019年3月12日,天皇的退位仪式正式开始。明仁天皇穿着只有在重要仪式上才能穿的传统装束“黄栌染袍”,在宫中三殿向历代天皇的灵牌报告自己将退位,此为“期日奉告之仪”。这是11项退位仪式中的第一项。
皇位更替的仪式感不止于此。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公元纪年不同的是,日本使用的是天皇年号纪年。所有需要出现日期的地方,都不是公元制,而是天皇年号,比如2019年即平成31年。所以包括日历、政府文件、买卖合同,甚至报纸、电脑软件系统、民众驾照上的资料,都必须由“平成”变为“令和”——总而言之,整个日本社会需要应对的大小琐事相当多。
“最无人权的一家子”
在告别的时刻,皇后美智子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轻松。她在一篇给媒体的文章里写道:“天皇陛下多年来为履行国家元首的角色鞠躬尽瘁,现在他步入耄耋之年,终于可以过一些宁静安乐的日子。这个前景,为我带来一份无法计算的解脱的感觉。”
成为日本皇家人,被许多学者认为,只是“看上去很美”。他们地位尊贵,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皇居面积宽阔,是一片公园式的建筑群,被护城河环绕,宫内绿树成荫。日本皇居也被认为是全球最昂贵的不动产之一。整座皇居的工作人员有上千人,负责皇宫的维护和皇室成员的衣食住行。
但日本天皇与世界绝大部分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王一样,只是一种象征,没有实质的政治权力。在皇位交接的整个过程中,能从一些细节里瞥见皇室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
新年号“令和”的决策过程,明仁天皇与皇太子德仁均未参与。德仁甚至是在公布前一个小时才得知消息。新年号主要是由9名各界代表,及日本国会参众两院的正副议长所组成的小组,从十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虽最后交由天皇批阅,但所谓“批阅”,他其实只能同意,无权否决。
退位之事也一样。当年萌生退意的明仁天皇,甚至不能直接講出“退位”二字,因为日本宪法禁止日本天皇参与政治,而表达退位意愿是明确的政治行为。所以2016年8月8日在公开演讲中,他只能委婉地表达:“数年前我两度接受外科手术,年龄增长让我倍感体力不支,我因而开始思考,如果今后我难以履行以前那种重要职责,那么我本人如何自处;同时也在思考,对于国家,对于国民,对于步我后尘的皇族,怎样做才是最好。”
天皇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还是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的象征。因此,宗教的精神领袖是不能轻易更换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皇都不参与政治。到了20世纪,天皇却参与甚至发动了战争,因此战后民众对天皇的感情极为复杂。一番争论后,日本决定保留皇室,因为天皇制还是日本人的精神根基,无法废止。根据1947年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了“日本国及日本国民团结之象征”——一个没有政治权力的名义上的领袖,一个自由主义与和平主义理念的化身。
无实权也并不代表轻松。宪法要求天皇在日本政治体制中发挥礼节性的作用。他需要签署法律和命令,象征性任命日本首相和最高法庭大法官,会见来访的外国首脑和王室成员,接见外国大使和特使等等。在2017年,明仁天皇接待了26名各国元首和议会议长,与外国元首或元首级人物打了470多通电话,宴请了62个国家的驻日大使,接见了日本派驻7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的大使。
据日本媒体统计,明仁天皇每年都要审阅超过1000件的资料并署名盖章、出席约200场各种活动、参加近20场祭祀活动。但实际上,他又不能对任何一份提案提出任何意见——宪法规定,他无权干预任何政治事务。
整个日本皇室的自由程度都没有高到哪儿去。他们属于“神族”,没有护照,没有姓氏,没有投票权,也没有信用卡。说的是普通日本人无法听懂的古日语。不能公开表示自己是某位明星和运动员的“粉丝”,也不能随意度假。
所有皇室成员都不能谈论政治问题。在公开场合的谈话,都是按事先准备的讲稿照本宣科。在公开场合出现时行走的路线、和谁打招呼交谈,以及谈些什么内容,也都是事先定好了的。
宫内厅是一个处理皇室成员事务的政府机关。与其说是为皇室成员服务,不如说是掌管皇室典范的机构。皇族成员的一生,大到婚丧嫁娶,小到一饭一蔬,都受他们的管理。一位名为小林忍的日本天皇侍从,曾公开发表自己关于皇室生活的日记。里面记载,即使身为高贵的皇室成员,亦需要服从宫内厅的指示。
比如在明仁天皇次子文仁亲王1990年结婚时,新娘纪子曾在摄像机前为丈夫理了一下头发。这个温柔的举动招致宫内厅的批评,被认为有失皇族体统。事后,宫内厅阻止记者将照片发表。 在后来皇太子德仁订婚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子妃雅子的说话时长比德仁多了28秒,也被宫内厅批评。
日本参议院议员田嶋阳子曾在许多场合呼吁:“给天皇和皇家以人权。”在她看来,日本人中最无人权的是天皇这一家子:没有姓氏不说,都没有选择食物的自由——天皇一家的菜谱都是宫内厅在一周前就定下来的,没有人问他们的口味,他们也不能对某种食物表现明显的好恶,没有“挑剔”的权利。
“这个陛下就是要干掉靖国神社啊”
明仁天皇对战争的态度要比他父亲裕仁天皇鲜明得多。
日本战败时,他不满12岁,是在民主主义的新日本长大成人的。他的青春期,则伴随战后美军对日本的7年改造。皇宫里他还有一位私人教师,是美国儿童文学家伊丽莎白·维宁,她用自由主义价值观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都塑造了他自由、平等、和平的价值观。
他是冷战结束后第一位访华的国外元首。1988年《大西洋月刊》对他的总结是,明仁天皇本人“明确和深化了一种公开的表达,即日本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所犯的暴行感到内疚”。从1978年靖国神社开始甲级战犯合祀以后,全体皇族就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之前以皇太子身份访问过靖国神社的明仁天皇,再未涉足。
他对战争的态度和日本右翼团体不同。日本《现代周刊》报道,安倍晋三曾多次要求明仁天皇出席纪念二战战犯的相关活动,以及希望他表态支持其修宪,但天皇始终拒绝。
日媒报道,靖国神社宫司小堀邦夫在2018年6月20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批评天皇夫妇:“陛下越是努力在外慰灵,就离我们靖国神社越远……明白地说吧,这个陛下就是要干掉靖国神社啊!”后来录音流出,舆论哗然,小堀邦夫被迫辞职。
新皇德仁:一个个性鲜明的人
2019年5月4日,即位后第3天,德仁天皇在皇居东庭接见国民。这是日本民众与新天皇的初次见面。不久后,他还会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也将是新天皇第一次会见其他国家元首。
他将是一位什么样的新天皇?
日本横滨大学特任教授刘庆彬在受访时说:“德仁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坚决寻找自己的真爱,去牛津大学深造,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对妻子、女儿非常关心。”
德仁是日本皇室里少有的、直接与宫内厅起过冲突的人——在2004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德仁态度强硬,他指责宫内厅的官员们“企图否认皇太子妃雅子的人格”,使妻子为适应宫廷生活“精疲力竭”,已彻底放弃自我。
德仁与妻子雅子的爱情历经坎坷。雅子是日本一位外交官的女儿,从小受西式教育,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也成了外交官,曾为日本首相做过翻译,前途无量,对嫁入保守的皇室心存顾虑。
雅子也不符合宫内厅对皇妃的要求。她是平民,且身高比只有164公分的德仁高,更因为幼时长期旅居国外而被认为“不够日本”,太有自己想法的她,势必不好驾驭、不懂得恭敬顺从……但德仁为她迟迟不成婚,她迫于外界压力,终于在两人相识7年后,嫁入皇家。
在那之后大家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给日本皇室生个儿子。她在婚后第6年终于怀孕,媒体出动直升机追拍,重压之下流产,她从此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01年,她生下女儿爱子公主,随后越来越少公开露面。澳大利亚作家本·希尔斯把她称为“菊花王朝的囚徒”。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研究日本皇室的教授肯尼斯·儒尔夫曾写道:“皇太子德仁对雅子的呵护,让有些女性非常感动。可以说他坚守了自己当年的承诺。但右翼保守派们根本不在乎他怎么想,他们觉得他这么呵护自己的妻子是多愁善感。”
在日本右翼人士眼中,新皇德仁也许确实不是他们理想的“王室传统守护者”——他性格更鲜明,表达更勇敢。“比起父亲明仁天皇,德仁在继位后可能会更勇于表达守护正确历史观及和平宪法的立场。”这是日本明治全球事务研究所教授奥村纯的观点。
德仁与父亲一样是立场鲜明的“开明自由派”,对日本右翼的主张并不认同。在2015年2月谈到二战结束70周年时,他说得很直接:“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认为随着战争记忆逐渐淡忘,虚心回顾过去、正确将这场悲剧经验和历史承传下去,在今时今日相当重要。”这番话,被解读为他对日本政界有意修正那段历史发出的警告。
2018年秋,德仁的好友小山泰生出版了一本名為《新天皇与日本人》的回忆录。他在书中写道:“他(德仁)是一个特别普通,又特别认真的人。”
对于如何评价这位新天皇,小山泰生写道:“他只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日本人。”
(责编/林佳 来源/《无实权,没自由,日本新天皇的“苦日子”开始了》,罗婷、刘斌/文,《人物》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