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可以进行,在一些写人记事类文章中,人物特征明显,对话鲜明,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指导,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写人记事;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5-0094-01
  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比重较大,这些文章中人物对话分明,有着鲜活的人物形象,事例典型,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那么,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能够给学生一种真实的学习感受,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学习中提升,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能随之得到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契合语境,学习表达
  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作者往往爱采用以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情感等的创作方法。在这些事例的描写中常常会运用上一些对话描写,以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些人物对话为落点,引领学生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习得语言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它是一篇古文,也是一个寓言故事,主要以两小儿辩日的事情,赞扬两小儿为了认识自然,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文中主人公的语言稚气但是又不失真理,整篇文章围绕着一个“辩”字展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辩得明白”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技巧,然后再根据文本内容设置“孰为汝多知乎”的句式引领学生进行辩论。如此教学,学生们模仿着古人说话的语气,学习兴趣浓厚,创新意识被激发,迸发出了许多精彩语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再造课境,练习表达
  王荣生先生曾经指出: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在语文教材编辑和教学中需要不同的对待。基于这一认识,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文本内容处理成口语交际类的学习材料,以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乌塔》是人教版语文7册27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根据文本的特点,我把它处理成了一节口语交际课。首先,我让学生以“讲一讲”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乌塔的旅游经历;然后,再让学生以对话体验的形式与乌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再让学生以辩一辩的形式根据文本内容说一说合乎逻辑的话语。如此教学,学生历经了独白、对白、辩白三个环节以后,真正对乌塔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体会,与此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多元对话,提升表达
  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学生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教师应改变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引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氛围中,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课堂环境语境中得到充分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语文8册9课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名生物学向导听从别人的建议,好心办坏事把幼龟抛向大海,结果导致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的事情,使读者明白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向导明知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还要抱着幼龟向大海走去,难道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吗?他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的确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生真正理解自然之道的突破口。因此,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的前后部分,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一说,向导到底知道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向导是给人引路的,他必须听从别人的,他的话只能是建议。”有学生说:“向导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发生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也是没有想到的,这从我们的向导赶紧……说明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的。”……就这样,学生在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品味人物说话艺术上,在课堂组织的互动上多下功夫,鼓励学生多思,多辩,多表达,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我们多数中国男人有脚臭,日本男人也有脚臭。但是,我们到日本以后,会发现日本到处要脱鞋,却很少闻到脚臭的味道,原因在哪里?  在日本,一天当中有几次要脱鞋的呢?在家里,毫无疑问要脱鞋。到了办公室,相当一部分公司要脱鞋,或者允许穿拖鞋。孩子们到了学校,都必须脱鞋进教室。下班之后,与朋友去居酒屋喝酒,大多数店也要脱鞋。如果去高级餐厅吃饭,那么进店的那一刻,就必须脱鞋。休息天去温泉旅馆,进门也必须脱鞋。 
我算是70后中的奇葩,1971年出生的,居然是独生子,是父母提前响应国家的号召?平凡如我父母,当然不会如此先知先觉,之所以生我一个,时也势也。  我老爹年轻时是新华书店员工,因为受姑父牵连,下放农村;我老娘是知识青年,也下放了。我爷娘所在的生产队每到过年,每家每户过年发的过年物资也就半个橘饼,五六颗红枣。橘饼每户只能发半个,于是拿把菜刀切,每户切一半,这可是个技术活,切得不均匀,两家还要打架。  
[摘 要]语文教学以“得言”为目标。面对众多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要在教学内容上、在教学策略上、在教学拓展上做到合理取舍,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取舍;得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70-02  2016年5月,我在区优质课评比中执教《父亲的菜园》一课,反响良好。回想起先前的几次磨课,感
爱意迷茫  一九七三年夏末,史蒂夫搬回了旧金山湾,他和另一个人一起在天际大道边上租了一间房子。天际大道是一条双车道公路,在群山和天空之间画出了一道完美且起伏不平的线。史蒂夫找的这个地方很棒,房子边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红木露天平台,周围环绕着苍劲古树。每次我到那里找他时都是搭顺风车沿84号公路上山,而且我只搭皮卡车,这样我就能坐在露天车厢里,在车沿着山间公路向上行驶的过程中领略迷人的风景。  我们的关系
为什么要翻出误读的这些老账?  我们生活在一个喜欢引经据典的社会,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了我们无数的经典流传,上学时语文课老师讲议论文写作时非常强调引证论证,所以那时好多人都有大段摘录名言警句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基本功。但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思维容易被框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想当然;死记硬背的工夫大于自己的思考;不愿意去深究流于夸夸其谈……  之所以要辩证地还原历史文化真相,是因为还有些人以偏概全的
我们的身体,是个十分精细的系统,又有非常强的防御保护能力,会随着年龄甚至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十歲和四十岁,无论是容貌还是身体器官都会截然不同。  这些不同和改变,大多是正常的,接受改变,不较劲,学会和身体讲和,才能完好度过我们的人生各阶段。  “内分泌失调”这个帽子  不少人,特别是女性朋友,身体一旦有些风吹草动,例如痤疮色斑、失眠焦虑,或者体重改变、月经紊乱,常常会很自然地被扣上“内分泌
在结束一天的高压工作后,回家可能只想卧在沙发上,更别说干洗锅洗碗这种活儿了,不过科学家认为,专心洗碗盘可以减轻压力和紧张感。  研究人員找了51名学生来专心洗碗,其中超过半数学生要念一段230字的段落,内容强调洗碗的感官经验,像是洗碗精味道,肥皂水触感以及碗盘形状等。对照组的学生则读一段类似长度、并于洗碗基本技巧的文字。  研究发现,专注在洗碗感官经验上的学生,紧张感下降27%,心灵励志效果增加2
错别字堪称文稿杀手,只要文稿里掺和上它们,再精彩的文章都会黯然失色。    令人沮丧的是,在工作生活中,错别字似乎是很难避免。传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农民的食指被蛇咬伤去医院医治。医生诊断要切除食指,但在开处方时将“切除食指”误写成了“切除十指”。幸亏手术医生细致,详问原因才避免了一场医疗事故。  医生误将“食”写成“十”,差点让一个正常人成了残疾人,多么可怕啊!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8岁的崔先生是企业白领,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伏案工作,近日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医生从耳朵里取出了芝麻大的一粒“石子”。在临床上,头昏眩晕的患者中,大约70%是耳源性疾病导致,其中有近一半是耳石癥所致。  耳石一般如芝麻大小,负责听力、平衡能力,耳内的血供、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因为长时间固定姿势,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都会引发耳石脱落。耳石一旦脱落,就会在
为什么要和电视剧唱反调?  当然是因为它的强大的影响力。常有一个热播剧而带火了一个旅游地、一个明星的穿着让某款衣服或包包瞬间卖断……还有好多因剧而生的热词。  影视剧角色的各种“人设”对观众的导向作用更是潜移默化的,当你追着剧中人物为他担忧为他欢喜时,某种精神的契合和引领就已经发生了。  今天,我們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盘点一下影视剧中不当的人设和情节。  剧情: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婚后拼事业,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