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浅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zh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自身实践,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设、评价方法选择、操作规程规范、结果反馈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已基本建立起了对重点项目科学地进行绩效评价的常态机制。同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绩效评价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了完善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绩效管理日益关注。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建立高效、责任、透明的政府,我国不断在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是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的要求,并且对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方式和结果应用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是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为了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于2020年2月25日颁布了新修订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着力规范评价的主体范围,合理运用评价方法,切实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等,为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在2020年2月25日新修订颁布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和单位,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
   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效率观念的拓展和提升。做好绩效评价,加强绩效监控和结果问责,强化资金支出责任,既可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又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
   绩效评价一般分为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总结和结果应用四个阶段,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是建立 “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对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部分项目实施人员把绩效管理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认为是找麻烦的思想仍然存在,“重支轻效”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工作中被动应付的成分仍然较多,主动性、自觉性明显不足。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考核工具,因此,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科学设置效评价指标。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将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对于检验绩效评价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为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二级指标为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和项目效益,三级指标为立项依据充分性、立项程序规范性等等。看似指标层级和指标项目较多,但仍然不能全面涵盖评价项目的所有指标项目,并且各指标项目权重比例是否合理,同样也会影响绩效评价的结果。
   (三)绩效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一是从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来看,评价指标的设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绩效指标值是绩效考核的标准,带有主观设计指标值与实际的偏差;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较多,评价标准弹性较大,人为因素较多,这些都势必会影响绩效评价结果。二是从绩效评价相关人员来看,绩效评价管理人才储备仍然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专家库中入库专家培训力度不足;社会中第三方机构,对于绩效评价和的胜任程度仍需提高。三是绩效评价方法来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提到的绩效评价方法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逻辑框架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标杆管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但在实际绩效评价中,查阅资料是最主要的绩效评价方式,方式相对单一。
   (四)结果应用不够充分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增加财政资金理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还未完全有机结合,預算安排几乎完全没有考虑上一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公开不够,一是公开数量上没有全部公开,二是在公开范围太小。绩效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尚未真正落地,与干部考核、单位资金拨付使用没有真正联动。绩效评价中提出的管理漏洞,没有认真分析,提出切实可行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
   三、完善绩效评价对策
   (一)充分认识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绩效预算管理,是重效果、讲成本、可问责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是实现现代公共财政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加大资金、资产资源统筹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大力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积极培育绩效管理文化,让预算管理变被动应付、盲目接受为主动推进、自觉接受。特别是要不断强化绩效评价相关领导对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机制,使其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从而形成人人重绩效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要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的个性指标体系,在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地选择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设置评价权重,逐步建立起绩效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密切相关,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决策、管理、产出和效益;指标内涵应当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考核;数据及相关佐证资料应当可采集、可获得;优先选择代表性强、最能直接反映产出和效益的关键指标,精简且实用;同类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当具有一致性,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效果,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一是大力培育第三方市场,加强对第三方的引导和管理,不断健全专家学者库。二是加强现有绩效评价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不仅要讲理论,更要注重加大业务实践的培训力度。并且还要将绩效评价理念以及职业道德等纳入培训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三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注意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绩效评价业务的开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建立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做为部门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部门内网或者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公示,以保证本部门职工充分知情并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要对社会关注度较高、影响力较大、使用資金额度较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质量,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关键是建立激励和约束相衔接的机制,奖罚分明,将调动积极性和责任意识结合起来。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一是在预算安排时继续支持。二是给予相应的激励,可以奖励个人也可以奖励单位。三是对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相关单位和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绩效评价较差的,一是要建立约谈机制,明确提出整改要求。二是将评价结果纳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范畴,必要时可考虑一票否决。三是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工作失职等主观原因导致的资金低效,甚至无效,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要严格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
   四、结语
   为早日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应当及时总结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设、评价方法选择,规范绩效评价实施和操作规程,加强绩效运行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有效应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 号)[Z].2020-02-25.
   [2]豆红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足和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9(15):60-61.
   [3]李宝智.财政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政监督,2019(06):64-67.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ostCare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和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预测头低截石位宫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宫腹腔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采用MostCare监测患者MAP、心率、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
摘要:在我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一个普遍且突出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寻求新动能的愿望促使了地区劳动力需求从早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民生比重的上升。那么地方政府的民生支出如何影响劳动力的区位选择呢?文章基于典型事实梳理与理论机制分析认为:人均民生财政支出更高的城市拥有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活中的意外风险支出,对流动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