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鸽子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傍晚,逛累了,信步走到康格尔士广场歇息。
  这个广场,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广场上,矗立着气派万千的铜雕,神气活現的武士,骑在奔腾的骏马上,威风凛凛;可是,这威猛的武士,却无法慑服广场上多如繁星的白鸽,它们闲适自在地飞来飞去、走来走去;时而亲昵地坐在武士肩上、时而顽皮地啄啄马儿的鼻子,鸠占鹊巢地把宽敞的广场当成了自己温暖的家。
  卖鸽食的摊贩已经开始做生意了,我买了一包玉米粒,撒落在地上。馋嘴的鸽子立刻从四方八面麇集于此,黑压压的一大片,在我脚下津津有味地啄食。瞧它们那种心安理得的吃相,仿佛长久以来就是受着我饲养的;有一两只猴急的鸽子误啄我的脚趾,很痛,但却也让我感受到了鸽子强劲的生命力。
  这时,一位头已半秃的老人踽踽地向广场走来。他买了一包鸽食,走向鸽群。鸽子纷纷飞扑到他那儿,有者立在他肩膀上,有者在他的手臂上排排坐。他以枯瘪多皱的手抓了一把金黄色的玉米粒,放进自己嘴里去,正当我大感愕然之际,却见他用手轻轻地把一只鸽子揽进怀里,然后,以母鸟哺育雏鸟的方式,把玉米粒经由干瘪的唇递送到鸽子尖细的喙里。他眼皮松弛的眸子,蕴含着柔和的笑意;夕阳艳丽的余晖薄薄地洒满了他一身,造就了一幅动人的画——画中,人和鸟,正以一种超越语言的亲密方式进行交流,叫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爱、和谐、平等。
  他以同样的方式,喂完了一只,再喂一只,又喂一只。
  我静静地看,默默地感动,悄悄地用相机把这一幕定格为永恒。
  老人喂完鸽子后,步履蹒跚地消失于广场的尽头。他的格子衬衫,一半塞在裤子内,一半拖在裤子外。他的外表,是这样邋遢,但是,油腻的衬衫底下,却跳跃着一颗充满爱的心。此刻,在我眼中,他彳亍的身影,再也不伶仃了。反之,那背影,是宽厚而又宽阔的。
  我的鸽食喂完了,再度走向摊贩。
  摊贩是个年轻小伙子,厚厚的嘴唇,裹着肥肥的笑意。他指了指我的相机,说:“给我拍一张,好吧?”我说:“没问题呀!” 他双手捧着一大把金黄色的玉米粒,露出了富翁般的笑容。我连续为他拍了好几张,他心情极好,话也多了起来:
  “刚才那个老人,你好像也为他拍了好些照片吧?”
  “是呀!”我微笑地应道,“很有爱心的一个人嘛!”
  “爱心?”
  不知怎的,他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狐疑地抬头看他。
  “哈哈哈,”他边笑边说,“他对不起鸽子,所以,天天来这里和它们说对不起。”
  “什么意思?”
  在这一刻,我几乎怀疑眼前这个年轻人脑子出了问题。
  没有想到,他却以手朝远处指了指,说:
  “他在那边一家中餐馆当厨师,拿手好菜是烧烤鸽子!”
  暮色来得很快,只一会儿,原来七彩缤纷的天幕便像错放了染料一样,幽幽地黑了下来,就像是我那颗出其不意地黯淡下来的心。
其他文献
《对话》:两声枪响载入史册rn1989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26岁的女艺术家肖鲁在中国美术馆里布置她的装置作品《对话》,这是她作为浙江美院油画系学生的毕业作品.rn两个月
期刊
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是一种学校自发的、非单一性的评估,是民办学校的战略管理手段.它要立足于民办学校和国际高中的特质来设计,要以引导学校"正确地"发展为原则,要从差异
从“古典主义”到“政治波普”·王广义rn枪击事件后,“中国现代艺术展”到第四天重新开放,下午,就在美术馆走廊里,很多香港记者过来,拿着他们报道艺术展的传真件,正好背景都
期刊
来自1979的星光rn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78年,中国社会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艺术也开始迈入新时期.1978年8月1日,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在《文汇报》上发表,引发广
期刊
期刊
从1979年的“星星画展”到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再到2019年的今天,40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荡与变革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在此,仅用这15帧“镜头”,回放中国当代艺术的来
期刊
《七宗罪》:展开历史的折痕rn回顾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八九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绕不过去的一次疯狂.纯粹的行为与装置作品将这场展览的影响力最大化.
期刊
在外国人尤其是欧洲人的眼中,华人的特点是特别勤奋,从不打烊,他们很不理解中国人脚不沾地的生活习惯。  而在我们看来,很多欧洲人确实懒惰,但咱们的勤奋习惯是不是就永远好呢?  中国朋友就连出门度假,也把忙忙叨叨带到了旅游胜地——出门前排行程、办票、打包不说,还要办好漫游流量卡。进酒店第一件事就问Wifi密码,一出门就带上充电宝奔网红点排长队打卡,P图半小时发朋友圈……  我尤其不明白去海边玩、享受为
期刊
有一种活儿叫“勤劳地偷懒”,几乎每个人都干过。  比如有以下几项任务让你做:阅读无乐趣的科普文章、打扫卫生、刷房子、写报告或论文,只有一天的时间,而每件事都需要花费一天的工夫,你选择做哪样?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扫卫生或刷房子,把写论文或读不能理解的科普文章放在首选的人肯定是奇葩。这其实就是“勤劳地偷懒”:你宁可身体疲劳,也不愿大脑疲劳;你宁愿让旁人看见你做事了,不愿意花时间和力气学点真知识。  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