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乐嘉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13日,乐嘉以一条长微博正式宣布了离开《非诚勿扰》栏目组,在微博中,他这样写道——
  “向诸位报告,2013年1月18日,我从最后一次《非诚勿扰》录制结束后,已结束了我个人的非诚勿扰之旅,无比感激大家的厚爱和这段时间里持续不断的关心。
  从2010年1月开始,我参与播出的节目,历时3年3个月,322期。有离开的想法,始于2012年,曾先后与台里交流了两次,最后这次,和领导反复沟通,最终取得了台里的理解,相约未来某个合适的契机继续牵手。
  非诚勿扰无疑是我人生中自2006年写第一本书后最重要的转折点,没有这个机会,我不可能在大众平台上得以展示。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比我有才华的人千千万万,也许少数高人不愿入世,但更多民间藏龙卧虎的高手是因为没有得到我这样的机会,否则您所熟悉的必定会是另外一个人。……”
  大部分观众通过《非诚勿扰》认识了乐嘉,而此番乐嘉的离开,无疑让很多观众扼腕叹息,无论是于正还是曾子航,似乎都无法替代乐嘉的位置,使《非诚勿扰》恢复从前充实又有活力的铁三角主持阵容。而乐嘉则在深圳卫视以一档谈话类节目《夜问》另起炉灶,并称“这个节目让我更有价值感”。但离开了《非诚勿扰》的舞台,乐嘉的发展究竟是脱离了束缚还是无地借力,我们将三问乐嘉,试着为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
  铁三角——是得是失?
  在《非诚勿扰》时期,乐嘉、孟非以及黄菡三个人的共同主持,使《非诚勿扰》的主持模式格外丰满,三个人全然不同的角度与风格在节目上经常擦出火花,并互补不足,使节目充实丰满,刚柔并济。
  孟非在铁三角中起到整体制衡把控的作用,言语诙谐幽默同时稳稳把住节目尺度与价值取向,控制节目进程、调剂节目舆论导向,在乐、黄二人的发言后,孟非永远可以得当地收尾总结,并提出充满人生阅历的见解与体悟。乐嘉是节目中的亮点,他的言语无所顾忌,犀利而直接的质问,虽然屡屡让男女嘉宾下不来台,但却又替大众提出了最犀利的质疑。乐嘉的不留余地、不留情面,如机关炮一般的质问,让嘉宾无措、尴尬,进而反击或是反思,这无疑成为了节目最痛快的一部分看点。而乐嘉本人的攻击性和记仇个性,也偶尔为节目所用,使节目增添了乐嘉一笔个性化、风格化的亮色。而黄菡在其中更多地是利用自己的女性角色,对节目中激烈的冲突或者孟非乐嘉两人价值观不同时的对峙,提供一份温柔的开导与劝解,并作为知性女性,对节目中的现象做出女性角度的认识与评判,为节目增添一份温情。
  这三人形成的微妙制衡,对节目组也许是最佳结果,但对乐嘉而言或许如他所言是缺乏价值感的。在《非诚勿扰》的平台上,如果用菜来形容,乐嘉的犀利点评只能做为辣椒一类提味的点缀,而不能成为主食,从这个角度而言,乐嘉的发挥虽然对节目是得当的,但也许对本人来说是不足够的。况且在乐嘉离开《非诚》之前的中后期,孟非所占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强势,很多时候更挤占掉了乐嘉发挥的一些空间。但到了《夜问》的舞台上,是否真的又如乐嘉所言,可以给他更多施展专业的空间,一个更大的舞台么?
  独立主持——更专业的发展空间还是新模式的茫然无措?
  在《夜问》节目中,乐嘉变成了独立主持,不同于《非诚》中的嘉宾主持,乐嘉在这档节目中必须自己独挑大梁,担负起全局的掌控。无论是对节目节奏的控制,还是对嘉宾的提问,都无人可以替他分担。这对乐嘉而言无疑是一份极大的挑战。
  在《夜问》中,也许是为了规避掉乐嘉在独立主持谈话节目上的风险,节目每期都以命题讨论的模式进行。三次情景再现给出三个命题,借由这三个命题,乐嘉借题发挥询问嘉宾观点、处理方法,进而进行进一步讨论。同时观众团的存在也减少了节目冷场的可能性,观众的现身说法和观点表达,提供了更多的谈资,但观众团的存在事实上却并没有和节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观众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仅仅是帮助了主持人与嘉宾提供了更多的话题与谈资,但每个话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并且为观众团设置的情景选择题环节,也并没有和节目真正地呼应起来,乐嘉也并没有就每次观众选择的结果从不同的色彩性格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也许这些环节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规避掉一些乐嘉独立主持力不从心的情况,但事实上,即便节目组提供与乐嘉与嘉宾如此之多的话题,乐嘉仍然不善掌握谈话节目的核心。
  在《夜问》中,乐嘉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乏话题,而是缺乏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在节目中,对于每个嘉宾,乐嘉都提前备好一定的问题,这对谈话节目来说并不是特例,但问题在于,在每个问题掷出后,对话似乎就仅仅止步于嘉宾的一个回答,现场格外僵硬。乐嘉在独立主持中,除了不能熟练地“顺藤摸瓜”开拓话题外,还有一点同样严重的问题。许多次当嘉宾终于找到话题,结合到自身经历,开始畅所欲言侃侃而谈时,却在这时被乐嘉转移了谈话方向或者截断了话题。这种情况在节目中出现过多次,也许是因为当嘉宾真的放松,乐嘉也才慢慢可以放松,于是头脑活络起来找到了自己的观点,因此每当这时乐嘉都是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直接结果就是打断嘉宾的叙述,彻底截断良好的现场节奏以及嘉宾的倾吐欲望。谈话节目究竟应该以谁为主?答案当然是嘉宾。谈话节目的重点并不是展现主持人的深刻思想,而是展现嘉宾的观点。也许《夜问》和其他谈话节目有所不同,也许其中乐嘉对于性格色彩的解析同样重要,但在嘉宾在场的情况下,乐嘉应该做的是基于嘉宾观点之上的点评与总结归纳。而这一点恰恰是乐嘉没有去做的。
  性格分析——华而无实还是助益良多?
  乐嘉作为性格色彩的创始人,曾经表示过,以性格分类进行心理分析这一方法并非由他原创。他想做的是一个“送牛奶的人”,通过自己的性格色彩理论,将高深的心理学理论通俗化、实用化,把它变成可以喝的牛奶送给每个平民百姓,从而更好地剖析自我、他人,引导自己的生活。然而以乐嘉的性格色彩为核心建立的《夜问》这一平台,是否真的做到了服务大众这一初衷么?   我们可以看到,每期的《夜问》都是以一个特定话题开场,诸如如何维持爱情的新鲜感、漂亮女生如何应对种种麻烦、夫妻之间该不该有秘密等等。这些的确是观众关注,并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在节目进行中给出的三个情景再现,也的确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通过性格色彩学得到了解决呢?每次情景再现后,乐嘉都会询问到场嘉宾,请他们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然而三个嘉宾在一般情况下最多能给出的只有两种处理方法,并且这两种处理方法还是高度基于他们的个人情况的,无论在工作、年龄、情感状态上,这些嘉宾能够提供的一到两种答案都不是及其个人化的。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就是节目给出的所有答案。与在《非诚勿扰》时不一样,乐嘉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判断与总结,并在他准备好后将问题抛出,在面对控制现场节奏、保持与嘉宾谈话、对嘉宾回答作出分析评判这多层的任务面前,乐嘉鲜有精力与时间可以就问题本身提出自己的完整设想,也从未基于四种不同色彩性格给出既不违背个人性格又有效的处理方法。而这其实却是观众最想得到和最希望得到的。
  乐嘉对问题的剖析与解答似乎只能在不得其解与灵光一现中徘徊,而面对灵感迸发的时刻,乐嘉却又对自己的想法缺乏审慎的态度,被分散耗尽的精力与无法抑制的表现欲都不能使他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突发奇想。乐嘉在这种情况下对观众给出的意见,事实上很多都是应该更多了解个人信息且有待推敲的。
  到目前看来,乐嘉通过《夜问》交上的这份试卷,是不合格的。至少从他本人所希望的,利用性格色彩帮助大家认识自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目标上来讲,是不成功的。乐嘉个人主持功力的欠熟与对场面把控能力的不足,使《夜问》这个舞台非但没有成为乐嘉发挥其性格色彩理论的更佳平台,反而暴露了乐嘉其他方面的缺陷,并将其精力全部转移于弥补这些缺陷上,反而疏于了自己的本职——性格色彩分析。
  FPA性格色彩
  “FPA (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 性格色彩”的四色分类以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学说作为源头。希波克拉底提出“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但许多人有着相似特征”的理论,并论证处于同种群体的人总保有某种统一的行为模式。乐嘉于2001年创立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将性格学说提炼而成“FPA性格色彩”。并立志将其从最初人际关系发展的培训课程,拓展为为一套完整的性格分析的实用工具,从而帮助使用者洞见自己和洞察他人,同时推动和帮助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乐嘉的FPA性格色彩理论中,大致分为三种性格色彩:
  红色——快乐的带动者。做事情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快乐,快乐是这些人的最大驱动力。他们积极、乐观,天赋超凡魅力,随性而又善于交际。
  蓝色——最佳的执行者。持久深入的关系是他们这类人所着意建立和维系的。他们具有可贵的品质,对待朋友忠诚而诚挚,并在思想上深层次地关心和交流。
  黄色——有力的指挥者!这类人深层次的驱动力来自对目标的实现和完成。他们一般都具有前瞻性和领导能力,通常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决策力和自信心。
  绿色——和平的促进者。他们的核心是对和谐与稳定的追求,缺乏锋芒与棱角。他们宽容透明,通常都非常友善,适应性强,是很好的倾听者。
其他文献
元人纪君祥把春秋时期发生的义士救孤的感人故事由写成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其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王国维曾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说起世界悲剧,不能不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赵氏孤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着力点,同样是复仇,前者重点在王子复
4月22日起,青海卫视首次设定“微电影剧场”为固定节目,每周播出2~3部微电影,全年播放150~160部微电影。其中有50%左右将由各大网站提供,这可以说是首次卫视持续、大规模地购买视频网站内容。加之今年土豆网自制剧《爱啊哎呀,我愿意》被深圳卫视购买,去年爱奇艺旗下的《环球影讯》、《头号人物》、《娱乐猛回头》、《恐怖!健康警报》和《爱go了没》等多档自制节目对电视台进行反向输出,这打破了视频网站内
《我是特种兵》在央视播出结束后,几天后在某视频网站的点击观看率过亿次,连导演刘猛也惊奇地问:这是真的吗?无论从受众群体和播出后的反响,在军旅题材剧创作上,该剧无疑带来新的探索。在专家研讨会上,从创作、艺术创新上都深入剖析了该剧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许,在现实题材创新艰难的今天,《我是特种兵》给了创作者们新的方向和勇气。  李立功:  《我是特种兵》从播出到今天,在收视率一路走高的同时,也稳居网络点
天津卫视第一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开播近三年的时间,已成为中国具有“职场风向标”意义的品牌节目,收视稳居同类型节目之首。在2013年全面开启的“海外行”专场,也拉开了职场节目走向海外的帷幕。两个月前,张绍刚宣布暂退主持,《非你莫属》栏目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最终由黄健翔接替担任面试官,涂磊担任观察员,“黄磊”组合将给《非你莫属》注入全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非你莫属》也正式宣布将全新改版亮相。  天津卫视首
纪伯伦曾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电视荧屏上曾留下无数经典母亲形象,《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开启了一个荧屏的婆媳时代,这两年各类婆媳剧跟风而来,令原本最接地气的“婆妈剧”变得走极端、洒狗血、不真实。而荧屏上的婆婆、妈妈也摆脱了以往贤良淑德的传统妇女形象,变得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甚至比男女主角还要出彩。  潘虹、刘莉莉、凯丽、柏寒、李明启、李勤勤
剧名:战雷  导演:徐纪周  编剧:冯骥、徐纪周  主演:姚芊羽、张博、邢佳栋、徐以若、李健、张宁江、刘彦卿、童振军、班赞、刘辉、魏震、陈铮、唐北平  播出频道:安徽、云南、北京、深圳卫视  独家网络播出:搜狐视频  这是一部讲述现代军营中士兵排雷的故事,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拆弹部队”。从剧名来看,一定跟“雷”脱不了关系,中国的海陆空已经被拍了一个遍了,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兵种,没有我们拍不出来的
把《舌尖上的中国》归类为美食节目有点可惜,把它归于文化类节目也未尝不可。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在这个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什么事儿都能上升到文化的地步,并不奇怪,漫长历史文化圈里人精多了去了,大家铆足了劲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得咱国家文化精深博大实在正常。只是近些年,随着大家伙都跟上发条一样后,咱这多年积累的厚重饮食文化似乎要被西洋点心给干翻了。连咱旁边那个长篇泡菜年糕电视剧《大长今》,还卖到中
3月初,美国TBS知名节目《柯南脱口秀》与搜狐视频节目《大鹏嘚吧嘚》突然爆出“撞头”事件,原本让人以为会因此上升到知识产权高度的一场风波,在大鹏一番连消带打的道歉之后,居然峰回路转地以一种皆大欢喜的模式获得圆满解决。双方握手言和不提,《大鹏嘚吧嘚》在综艺节目圈子里的声誉以及影响力,更是直接三级跳。当然这次事件的圆满解决,首先必须归功于节目组以及搜狐方面危机公关处理得当。但是,显然在这里,要讨论的并
内地  《成长》在婚姻中成长  导演:梦继 编剧:王海鸰 主演:郭晓冬饰彭飞、张萌饰安叶、宋春丽饰田海云、尤勇饰彭湘江、杨烁饰罗天阳、李倩饰苏甜 类型:现实 播出时间:8月3日 播出平台:CCTV-8  彭飞出身于军人家庭,走了一条从军人到飞行员的成长之路。一个偶然机会彭飞与女记者安叶相遇,二人一见钟情,但这段恋情却不被彭飞父母看好。彭飞、安叶在婚后方才深感飞行员职业特有的突发性、流动性及安全性对
【摘 要】基于303名创业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R-Q模型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农民的创业特征以及创业培训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绩效与个体的学历水平、创业动机、风险意识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农民对创业培训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虽然总体对创业培训比较满意,但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效果还不明显,最后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农民创业培训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