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川南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喀斯特乡村特色旅游,既可带来经济效益又可恢复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根据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结合川南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分析了在川南喀斯特农村地区,将农业观光旅游和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促进川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农业 喀斯特地区 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181-02
Developing the rural tourism to promote the rural economics in Southern Of Sichuan
——The town of Yibin City Junlian Gulou Dam On
Tang Tao,Liu Chang-xiu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Karst in southern of sichuan rich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arst, not only ca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town of South Sichuan Yibin City Junlian junlian Gulou dam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alysis of karst in the Southern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combine sightsee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karst areas in Southern feasibility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logical agricultureKarst areas The rural economy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1 引言
随着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朝阳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模式首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农村地区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已成为研究热点。
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1]。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最早产生于法国,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周边地带及景区周围[2]。川南喀斯特地区是指四川省南部与云贵高原相接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区域,主要位于宜宾,泸州等市。这一区域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喀斯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保存完好,尤其是宜宾市兴文县和筠连县,有利于大力发展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展喀斯特地质地貌观光特色乡村旅游,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2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必须具备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提高乡村旅游品位和丰富性的根本所在[3]。王时阳等指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十分注意区位的选择,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往往必须依托中心城市的支撑,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此外,发展乡村旅游还必须立足实际突出乡村特色[4]。胡平东认真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形式和特征。认为从游客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看,主要以近程一日游“城郊型”为主。由于中国乡村度假型旅游才刚起步,条件还很不成熟;加上乡村旅游热点区域的城市郊区交通区位的优化,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在增强。因此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仍然以短程不过夜一日游为主,符合中小尺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的规律[5]。从这一规律可以看出,位于大中小城市,郊区的农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拥有丰富有价值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第二、拥有一定有利的区位条件;第三、必须立足实际,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宜宾市筠连县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如溶洞,间歇泉,峰丛等。筠连县的岩溶峰丛地貌主要分布在古楼坝、巡司一带,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古楼坝最为典型。古楼坝是川南溶蚀洼地发育最为典型的地段之一,洼地内部地形平坦,四周被古楼峰丛环绕,雄奇峻拔的石灰岩山千姿百态。古楼坝的古楼峰丛为筠连新八景之一,分布40余平方公里,有圆锥形山峰200余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古楼峰丛间有溶洞200余个,其中以箱子洞、鸳鸯洞最为壮观。古楼坝喀斯特自然景观将山景、石景、洞景相结合为一体,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古楼坝距离筠连县县城仅七公里,有公共汽车直达,交通十分便利。随着筠连县经济迅速发展,县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周末和节假日,为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选择到郊区游玩观光,体验农家乐的市民越来越多。古楼坝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且区位条件优越,可见该地存在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巨大潜力。
3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我国农村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代福梅认为乡村旅游的兴起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二是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6]。尹少华等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7]。孙海燕、裴必高分析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8]。郭宾雁也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剩余劳动力,带动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9]。川南喀斯特山区人多地少、生态脆弱、粮食难以自给,为解决生存问题,农民开始陡坡耕作或开垦原始草地与林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形成了“生态脆弱-贫困-掠夺式开发-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据统计,因旅游业每就业1人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就业5人,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可增收4.3元。发展旅游业,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人们对土地掠夺式的开采,既可带来经济效益又可恢复生态环境[10]。古楼坝,喀斯特地质地貌成为限制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来源大多依靠外出务工或经商。利用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有力推动古楼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提升当地人民知识文化水平,加快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川南喀斯特山区应优先考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4 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胡平东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规划开发不够科学,盲目开发现象严重;二是模式雷同,缺乏特色;三是文化含量不够;四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5]。王晓燕认为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村旅游景区缺乏整体规划指导;二是开发模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差;四是乡村旅游人才短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宣传促销不力,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11]。汤波艳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发展旅游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旅游管理人员及其导游人员进行知识培训[12]。增强广大群众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保护意识,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1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总的可概括为“缺指导、缺特色、缺建设、缺人才、缺宣传”。因此古楼坝在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指导,加强特色开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广告宣传。”并且必须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
5 结语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必须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古楼坝位于城市近郊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当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川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积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苟安经.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2] 单玉花等.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的基本概况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21):212.
[3] 牛小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J].西部时报,2008,(0229).
[4] 王时阳,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的三个重要条件[J].中国旅游报,2007.1.10.
[5] 胡平东.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45.
[6] 代福梅.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7,(01).
[7] 尹少华,邓德胜,文建林.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现代乡镇2003,(1):51-53.
[8] 孙海燕,裴必高.关于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J],旅游经济,2009.6.2.
[9] 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理论界,新农村建设.2006,(1):236-237
[10]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4,26(2):99-104.
[11] 王晓燕.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J].商场现代化,2008,(21).
[12] 汤波艳.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与喀斯特环境相关性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开发与建设.2006,12(06):699-702.
[13] 殷红梅.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J],商场现代化,2008,(21).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农业 喀斯特地区 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181-02
Developing the rural tourism to promote the rural economics in Southern Of Sichuan
——The town of Yibin City Junlian Gulou Dam On
Tang Tao,Liu Chang-xiu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Karst in southern of sichuan rich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arst, not only ca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town of South Sichuan Yibin City Junlian junlian Gulou dam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alysis of karst in the Southern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combine sightsee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karst areas in Southern feasibility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logical agricultureKarst areas The rural economy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1 引言
随着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朝阳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模式首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农村地区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已成为研究热点。
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1]。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最早产生于法国,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周边地带及景区周围[2]。川南喀斯特地区是指四川省南部与云贵高原相接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区域,主要位于宜宾,泸州等市。这一区域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喀斯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保存完好,尤其是宜宾市兴文县和筠连县,有利于大力发展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展喀斯特地质地貌观光特色乡村旅游,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2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必须具备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提高乡村旅游品位和丰富性的根本所在[3]。王时阳等指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十分注意区位的选择,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往往必须依托中心城市的支撑,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此外,发展乡村旅游还必须立足实际突出乡村特色[4]。胡平东认真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形式和特征。认为从游客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看,主要以近程一日游“城郊型”为主。由于中国乡村度假型旅游才刚起步,条件还很不成熟;加上乡村旅游热点区域的城市郊区交通区位的优化,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在增强。因此目前中国乡村旅游,仍然以短程不过夜一日游为主,符合中小尺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的规律[5]。从这一规律可以看出,位于大中小城市,郊区的农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拥有丰富有价值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第二、拥有一定有利的区位条件;第三、必须立足实际,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宜宾市筠连县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如溶洞,间歇泉,峰丛等。筠连县的岩溶峰丛地貌主要分布在古楼坝、巡司一带,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古楼坝最为典型。古楼坝是川南溶蚀洼地发育最为典型的地段之一,洼地内部地形平坦,四周被古楼峰丛环绕,雄奇峻拔的石灰岩山千姿百态。古楼坝的古楼峰丛为筠连新八景之一,分布40余平方公里,有圆锥形山峰200余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古楼峰丛间有溶洞200余个,其中以箱子洞、鸳鸯洞最为壮观。古楼坝喀斯特自然景观将山景、石景、洞景相结合为一体,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古楼坝距离筠连县县城仅七公里,有公共汽车直达,交通十分便利。随着筠连县经济迅速发展,县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周末和节假日,为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选择到郊区游玩观光,体验农家乐的市民越来越多。古楼坝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且区位条件优越,可见该地存在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巨大潜力。
3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我国农村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代福梅认为乡村旅游的兴起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二是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6]。尹少华等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7]。孙海燕、裴必高分析研究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因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8]。郭宾雁也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剩余劳动力,带动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9]。川南喀斯特山区人多地少、生态脆弱、粮食难以自给,为解决生存问题,农民开始陡坡耕作或开垦原始草地与林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形成了“生态脆弱-贫困-掠夺式开发-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据统计,因旅游业每就业1人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就业5人,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可增收4.3元。发展旅游业,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人们对土地掠夺式的开采,既可带来经济效益又可恢复生态环境[10]。古楼坝,喀斯特地质地貌成为限制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来源大多依靠外出务工或经商。利用丰富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有力推动古楼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提升当地人民知识文化水平,加快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川南喀斯特山区应优先考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4 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胡平东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规划开发不够科学,盲目开发现象严重;二是模式雷同,缺乏特色;三是文化含量不够;四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5]。王晓燕认为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村旅游景区缺乏整体规划指导;二是开发模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差;四是乡村旅游人才短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宣传促销不力,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11]。汤波艳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发展旅游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旅游管理人员及其导游人员进行知识培训[12]。增强广大群众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保护意识,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13]。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总的可概括为“缺指导、缺特色、缺建设、缺人才、缺宣传”。因此古楼坝在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指导,加强特色开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广告宣传。”并且必须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
5 结语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必须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古楼坝位于城市近郊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当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川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积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苟安经.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2] 单玉花等.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的基本概况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21):212.
[3] 牛小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西部新农村建设[J].西部时报,2008,(0229).
[4] 王时阳,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的三个重要条件[J].中国旅游报,2007.1.10.
[5] 胡平东.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45.
[6] 代福梅.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7,(01).
[7] 尹少华,邓德胜,文建林.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现代乡镇2003,(1):51-53.
[8] 孙海燕,裴必高.关于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J],旅游经济,2009.6.2.
[9] 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理论界,新农村建设.2006,(1):236-237
[10]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4,26(2):99-104.
[11] 王晓燕.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J].商场现代化,2008,(21).
[12] 汤波艳.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与喀斯特环境相关性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开发与建设.2006,12(06):699-702.
[13] 殷红梅.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J],商场现代化,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