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壮族民居传统建筑地域表达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各类传统文化面临着不断传承与升级的挑战,尤其是民居方面的传统延续问题,全文命题研究的初衷主要在于对广西壮族传统民居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城市发展需求的理论探讨,广西壮族民居独特的设计建造方式已成为众多建筑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全文想再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思考壮族民居发展的冲突,进而结合一些案例对壮族民居的设计特点和传承延续进行讨论是否有破解的可能,从而得出一些参考性观点。
  关键词:壮族传统民居 地域特征 现代融合 更新 延续
   “传统”的释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等。其实不仅是精神、制度、风俗等等这些有传统,建筑也有,建筑的传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地的传统民居,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传统民居之一便是广西壮族的民居传统建筑。壮族祖先大部分居住在绵亘不绝的山区地带,由于历史文化和过去地形、地貌长久的影响下,这种特别的壮族民居特色得以形成。随着时间的变迁,各种变化随之而来,在传统街区改造和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对这种壮族民居不能仅仅再是照搬,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删繁就简和精髓的运用。
  一、壮族民居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民族文化繁荣,各个民族在时光的长河中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花,尤其是在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然而由于时光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些人居生态环境的问题,比如传统民居建筑的拆建以及保留沿用,全文就是想通过基于对此类问题的反思,对中国传统壮族民居建筑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得出未来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发展和传承的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对老式建筑设计创作中,让壮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在时代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
  壮族历史相当悠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考古发现看,许多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现地下的木桩及其底架上的横梁与木板都表示当时干栏式建筑已产生。壮族的先民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岭南地区,史称“白越”。他们从先秦朝到清朝期间一直栖息在岭南,而广西属于丘陵山石地带,山地较多约占70%,水约占20%,田约占10%。属于亚热带雨林地区,柳州、桂林地区水源十分丰富,夏季时间较长且炎热,冬季很短且暖和,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壮族的先民长期居住在这片区域,在不断适应环境和生活习俗中逐渐在其民居的造型以及空间布局有了他们的独特之处,也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地方性的民族特色。壮族人民大多沿水居住,一般居住在城镇周围的壮族,他们房屋大多以砖木结构和平房为主,而居住在边远山区壮族,他们的村落房屋大多为土木结构的木楼瓦房式的干栏式建筑。全文所要探究的就是后者这种杆栏式建筑发展与延续及更新。
  结合地形的自由式道路网是壮族村寨道路的基本形式,形式多样,分支状、网格状、棋盘状等等都有。干栏式建筑在过去主要是为防潮湿而建,屋顶是长脊短檐式,有高出地面的底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构造主要是为了防止潮湿。壮族地区雨水较多,从各地发现的杆栏式陶屋等无一不代表防潮湿的建筑形制。这种建筑形制代表了壮族建筑的民族特色,就像福建土楼一样值得保留。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及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虽然之前存留的传统干栏式建筑十分具有保留意义,但是在未来壮族干栏式建筑相关设计的延续中不能照搬过去的来复制,要向着改善精良却不失特质的建筑设计方向去靠拢。
  二、壮族民居建筑形态特征
  “干栏式”木楼是壮族的传统民居,木楼和吊脚楼是干栏的别称,住房主要形式有全干栏式、半杆栏式和平房三种。大多数为两层,全干栏房属于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一般是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下层则是木楼柱脚,材料多为竹片与木板。常用来养牲畜和堆放农具和杂物。这种居住风俗在过去主要为防止猛兽或盗贼偷盗牲畜。以如今视角来看,楼下圈养牲畜很不卫生且气味浓。所以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壮族人居住建筑逐渐变为人和牲畜分开居住的建筑。传统干栏式建筑几乎很少作为现代人的居住地。半干栏房一般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用来主人,楼下则放牛羊、农具等等,另一间为平房。壮族民居的平房大多为三开间,是壮族人如今住房的主要形式。
  一般干栏民居建筑都靠山邻水,面向田野。布局多为自由分散式,于是这些民居建筑随着地形和山脉无形中进行了有机结合。基本无明显的村寨界限,部分村寨,各家都相同,连成一个整体,宛如一个大家庭。但室内格局则是各自有特点。例如:广西省龙胜县龙脊乡的壮族杆栏就是以神龛为中心,神龛是指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家公住房居中,家婆住房在左角,主妇房在右角,厅堂右侧外是丈夫房,客房则在前庭左角。
  采用架空的形式,除了前文所属原因之外,还有节约耕地以及气候等等缘由,综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在变迁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底层架空的形式。在当时看来,这种形式优点较多,不但有利于通风,且干爽能降温,使用较为方便。厕所多设置在底层与畜禽圈舍紧紧相邻以便于积肥,但由此带来人夜间入厕的不便,因此有的则直接在楼板开洞,这样又显得臭味太重,卫生状况十分差,引起及多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传承民族建筑特色时需要完全改进之处。
  人居住的二楼有厅堂和卧室及休憩场所,厅堂居中,面积约在十平米到二十平米,起到枢纽作用。尊老爱幼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在壮族民居房间分配中也同样契合,辈分较低的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在过去,由于当时的各种因素,女子的地位不如男子高,因此女子也居住在后屋的中右房。居室大小一般约为四到十六平米,具体根据居住人的生活习性与家庭人数以及其它因素来定。通常壮族人会用吊楼和挑廊作为空间的延伸来满足人们增加活动场所的需求。顶层不住人,一般用来储藏粮食以及农产品之类,厅堂的两侧一般设为粮仓。墙体的使用有木板墙、土墙、竹编夹泥墙、砖石墙。木板墙纹样典雅色调淳朴,长宽要根据层高或柱、穿枋间距离而定;土墙保温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施工便捷;竹编夹泥墙顾名思义是竹子或小木枝条编成条搅拌稻草扶壁做成;砖石墙内外墙皆可使用。   三、 传统民居形式的现代应用探讨
  当前壮族地域性建筑的表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壮族民居的保护性建筑,另一类是仿古建筑,或者说具有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的现代建筑的营造。但不论是哪一类,地域性建筑的保护与营造都离不开传统建筑的特征本身,因此,全文基于建筑外观、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筑结构和内部装饰以及材料这几个方面来讨论。
  对于第一类应用,大多数具有保护性意义的传统壮族民居都属于国家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开发时不能大幅度的改变建筑的形式,开发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把传统民居的建筑群形态保留下来才是目的,而且要注重真实。所以这种应用主要是在修缮和维护及合理利用层面上。壮族的传统民居干栏式建筑布局的方式、建筑样式与当时的历史与人文情怀难以分开,是壮族历史的证明。这类保护古建筑传统的发展在建筑外观上不能有变化,否则就失去了留存的意义与保护的价值,在结构构造与内部装饰上总体不要变化,可以从材料的使用方面来使建筑内部构建使用年限更长,不易损坏。内部的平面布局可根据现代村民的具体居住需求来调整。
  而第二类运用,由于限制条件较少,开发较为灵活。这种在商业街区中延续的广西壮族民居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风格,就如成都的远洋太古里建筑设计把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进行融合,可根据人的现代生活需要的审美追求进行设计,建筑外观上可以采用广西壮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有所取舍,取建筑外观的形状,例如屋顶呈尖状檐角翘起,舍掉其原始木质材料,采用合适的现代化新材料。杆栏式建筑本身功能上的优点较多,建筑本身不会破坏原始地貌还能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空间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如同前文所述增大空间的利用价值,充分利用到整个空间。杆栏式建筑民居一般背靠山丘、面向田野,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延伸,除此之外还有有充足的日照和通风的功能。人从建筑内部空间向外看能够扩大视野,构成虚中有实的外景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潜在功能。
  壮族民居主要体现居住的功能作用,室内平面布局中的设计主要以居住划分,和商业建筑的功能完全不同,而且和壮族先民的信仰、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可取之处不多。但是传统壮族民居的室外的布局值得思考,他們的道路不像常规道路经常出现横穿或斜插在民居一角,由此形成各式各样的小空间(如:过街道、廊道),扑朔迷离的空间感跃然而出,与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入口空间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业街区中应用后,能使游客在逛街时减免一览无余的乏味感,增加些许趣味,整个画面也更显动感。
  在空间处理上是商业街区中可以借鉴最多的部分,壮族民居设计着眼于功能,底层作为养牲畜之地层高很低,三层阁楼多用来放置物品所以及其矮小。这种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取向既不浪费空间又达到了目的。可在商业店铺中借鉴,把功能嫁接到店铺所需,如一层作为店铺主场需要空间较大,二层作为小阁楼放置货物,层高设置低一些。从造型看来,壮族民居建筑极力主张着功能和美的结合,同时遵循适宜的比例尺度,厅堂是建筑内部的主体部分被设置在主轴线上,两侧居室则稍低于作为主体的厅堂,如此一来既体现了厅堂的主体角色,又有一种不完全围合的通透感,但是建筑却又是一体化,高低虚实对比很容易就显现出,使得建筑的整体造型更加淳朴、轻盈且优美。在商业建筑群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把主要的商场建筑打造为高度最高,相邻的不需要突出的次要建筑层高设置稍低,显得围合又通透。
  壮族民居住建筑的结构构造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刘彦才先生在《壮族民居》一文中曾提到过这种做法,其中说到“:基本做法以柱头直接承凛,柱间设穿仿,由檐柱、中柱穿连成整棍构架,每凛一柱,出澹必穿仿挑出,如进深较大,则柱与柱之间设二道穿仿或三道空仿上设童柱支凛条,采用禅接法。”在这种木构架结构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用的不多,一是做工较为复杂,二是这种传统的做法做出来属于完全照搬古建筑做法,显现不出现代与民族结合的风格,因此在商业街区的应用中可以把这种形式以简要装饰的方式显示出来,在现代化材料的建筑中添加一些诸如此类的木构架结构的装饰,或者在商业街区的指示牌或者牌坊及公共设施(如垃圾桶、座椅)中把这种形式的木构架结构精简后做出来。如此一来便达到了继承中发展的目的,也把传统民居的特点和现代商业建筑街区结合了起来。
  刘彦才先生在《壮族民居》一文中曾提到“厨房均在屋后或两侧,并设有凸出外墙300毫米、宽800-1000毫米,高1600-2000毫米,分3-4格的悬挑碗柜,这是充分利用空间巧妙之举。”这种巧妙的空间利用也可以在商业建筑街区中用到。
  壮族民居内部装修与其民族文化和与淳朴的民风密切相关,他们较喜欢采用木材原本纹样,装饰风格朴实无华,喜爱大自然的感觉。建筑的细部构件,无论是栏杆还是门窗,即使图案使用的是动植物和和山川河海,也没有像西方洛可可、巴洛克风格一样矫揉做作,而是用简洁朴实的图案来表达。粗中有细、虚实结合。在商业街区改造设计的内部装修中,可把壮族民居装饰的朴实风格运用上,戒掉一种把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与复杂相联系的一种思维,多用材料的原始纹理、用较为简约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装修,如此一来无需费过多的功夫也能表达想传达的寓意。在细部装饰的颜色方面一般是灰色基调,多使用黑灰色的和灰黄色,这种搭配给人以低调轻巧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建筑街区无需拆除的可用建筑更新中可多借鉴这些细部装饰的颜色搭配,除此之外还可灵活使用壮族的铜鼓元素和花山壁画中的题材。虽说其他少数民族也有铸造使用铜鼓,但壮族是最早使用的,这些元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造型多变。花山壁画也是壮族的一种文化遗产,很多画中的形象在民族工艺品中得到运用。花山壁画传说中的文化内涵较多,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壮族先医为防病强身创而制的功夫动作图。
  壮族传统民居在材料方面使用的几种墙体中,木板墙纯朴典雅与环境相适应,土墙的性能好冬暖夏凉,但在现在有空调等设备的情况下在商业建筑中可以放弃使用这种材料,竹编夹泥墙这种墙体材料从使用功能和年限来讲也不宜用在现代商业建筑中。想表达出木板墙的淳朴典雅感可以使用本身这种原木作为墙的材料,但由于木材的天然缺点(如:易腐朽和虫蛀),因此不宜作为建筑外立面材料最好在室内装饰中使用,砖石墙可以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材料使用,但最好使用镶嵌结合的方法。   四、南宁万达嘉华酒店设计分析
  南宁万达嘉华酒店的设计中运用到了壮族民居的传统元素。万达嘉华酒店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邕宁区良堤路万达茂。酒店把广西杆栏式建筑以及花山岩画等元素结合壮族文化特色融入到了酒店设计中,让入住酒店的旅客即使不走近壮族民居也能在酒店中感受到浓郁的壮族文化风情。
  壮锦可谓是广西壮族织锦艺术的代表,壮锦是以棉纱为经、五色线为纬而织成的,色彩及其绚丽有各种花纹图案、造型多样且十分结实耐用。图案生动、色彩斑斓,表达了壮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南宁万达嘉华酒店设计中多处运用到壮锦的元素,例如这种壮族的吉祥图案应用在了落客区的铺排地砖中,地砖按照壮锦的纹路来铺。(图1)
  广西壮族杆栏式民居的基本特点是以木构架结构为主,底层圈养家畜。二层住人,三层储物。(图2)万达嘉华酒店建筑整体看上去就给一种中国建筑的感觉,是一种在广西壮族民居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材料进行的建筑设计,从酒店建筑的外立面可以看到镂空的木窗化,向外凸出的阳台,还有整体看来连着的屋面,此外还加入了铜鼓的元素,酒店建筑有着壮族传统杆栏式民居中的多种建筑元素。(图3)酒店的用途是供旅客居住,在让人感受到传统味道的同时,仍然要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进行设计,因此万达嘉华酒店没有完全照搬杆栏式民居建筑,在借鑒杆栏式民居建筑形态的同时结合了酒店本身所需要的优雅高贵的风格使之体现在酒店建筑之中。观景区的建筑屋顶使用了木构架材料,秉承了传统壮族民居的模式,是延续和继承的考虑,但是支撑柱使用的是现代砖瓦材料,这种方式考虑到了材料的使用期限,现代材料的砖结构相较于木材来说稳定性较高,而木材料易腐蚀、易燃,在功能的需求上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因此没有延续民居中使用木材的做法。这刚好印证了全文的观点,在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的同时把握功能的主体性去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徐健生.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蔡安宁.广西壮族建筑装饰元素的文化内涵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6):45.
  [6]刘盛,黄春华.湘西传统民居热环境分析及节能改造研究[J].建筑科学,2016,32(6):27-32+38.
  [7]杨大禹.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J].南方建筑,2011(6):7-11.
  [8]李亚茹,胡昂.从街道的美学浅析成都太古里商业步行街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7(6):64-65.
  [9]陆元鼎.中国民居研究五十年[J].建筑学报,2007(11):66-69.
  [10]卢远征.杭州古村落传统民居建筑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16(2):32-37.
  [11]余翰武,唐孝祥.记住“乡愁”,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纪实[J].新建筑,2017(1):156-157.
  [12]苏东宾,聂志勇,李焰.日本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6):134-135.
  [13]刘彦才.壮族民居.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国际会议,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传统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无可替代的艺术瑰宝,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国的CG插画想要在世界插画的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独树一帜的流派,在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同时,深入挖掘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色,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发展壮大自身。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不断融入我们生活,如何把水墨画引入到CG插画中,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契合点并使其相互融合,对水墨风格的CG插
期刊
摘 要:上海作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之地,自开埠通商就颇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无论是聚集外滩的西方建筑群,还是散落上海各角落的洋房、弄堂,无不承载近代上海的繁荣与发展。本文通过亲历上海调研考察中西不同风格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以及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这座城市打下的不同文化烙印。  关键词:中西建筑 上海 专业考察   作者曾有幸赴上海进行专业考察一周,游历了具有西方建筑特色的外滩
期刊
摘 要:谈到印象派不可避免提及新印象派,也称为点彩派。主要以修拉与西涅克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以其色彩分割、色块表现等理论奠定着新印象派的历史地位。本文着重分析点彩派艺术家结合其自身经历在作品中绘画语言的表达与运用,点彩派在结合光学原理以“密点覆彩”的用笔形式致力表现物体的写意形式推进绘画的全面革新有着重大贡献。  关键词:色块分割 色彩情感 马赛克 点彩 意象   “印象派用无数跳动般的闪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在更广大的维度视角下,以更为本质的视点出发,重新走进吕佩尔茨的艺术世界。在对其艺术与作品的具体探析中,感受画家最本真的艺术追求与精神。本文将在不断回归于吕佩尔茨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与形式的表达中,试图探寻并呈现出其艺术的最本质的体现即纯粹性存在的回归和其背后的内涵表达,即以其为本质原点出发而至的超越时空与生命本体下的非线性的终极关怀的表达与呈现。最后,将以模型以总结。  关键词:吕佩尔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可以直观地表现学校的文化底蕴,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设计研究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实践中,弘扬院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理念、发展特色,专业特色,有效地开发、推广院校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对院校品牌视觉形象的建立,能起到最直接、最有力的促进推广作用。  关键词:特色元素 文创产品 设计方法  文化创意产品最核心的内容无疑是 “创意”,独特的、原创的
期刊
摘 要: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大会。本论文基于此次会议,提出音乐与艺术类高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持与保障以及多功能特殊资源三个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与艺术 图书馆 文献资源 数据库 技术支持  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要发展,与外来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是必然的,同样,国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也要与本民族的、本土的音乐教育实际充分融合,才能不流于形式,只有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吸收、融合与建构,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才会换发活力,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充满自信。文章在奥尔夫本土化现状研究与笔者多年奥尔夫本土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价
期刊
摘 要:吳冠中的绘画作品《故宫》,以具有现代感的形式、饱含历史感的意蕴及洋溢着诗性的绘画语言,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其丰富的意蕴可通过题词引发的遐思、对“空”的三层解读和关于“点”的联想等方面进行审美观照。堪称其绘画创作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经典代表作。吴冠中追求“群众点头”即是尊重绘画中的民族性,此亦他艺术中要极力表现的“道”。在体“道”之同时,他又不倦地向高超的“艺”迈进。艺进乎道,
期刊
摘 要:基于现在二胎政策开放后孩子增多的现状,益智性玩具将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市面上益智性玩具种类较为单一。根据这种现象,本课题从玩具设计出发,结合榫卯结构设计帮助儿童识字的汉字积木和结合儿童立体书设计的汉字玩具书。针对3-6岁儿童设计以汉字笔画为主体,以榫卯结构为主要形态,结合的识字积木和汉字玩具书籍。在增加趣味的同时,为儿童识字数量的增加和思维的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榫卯 玩具 积木
期刊
摘 要:目前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高度关注,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结合国内外著名高校对生态环境的设计和研究,阐述了其中四个有效途径:生态规划、资源共享、景观建筑、可持续景观,并将其体现在笔者规划设计的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的生态环境之中。  关键词:大学校园 生态规划 资源共享 景观建筑 可持续景观  21世纪是更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由于人类的环境问题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