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机械基础》的课程地位,简述了在智慧教育和课程思政背景下,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策略,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认识工程的入门课程,是联系机械制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该课程理论严谨、各章节内容相关性交叉,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可以培养学生认识零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与人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改革思路。1)对接企业岗位,教学内容拆解有序。基于新时代对机电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课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阶段,遵循知识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授课过程。精心整合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中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突出实用性、可行性、可开展性的原则,确保学生提高专项职业技能,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更好地与课程相结合。以常用传动的认知与实践为例,共16个课时,其中带传动认识与实践4课时,链传动2课时,齿轮传动认识与实践4课时,蜗杆传动认识与实践2课时,轮系4课时。2)对接岗位需求,教学管理细化有度。岗位要求导向,职业标准引领,立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把握新时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岗位-课程-标准”相通。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选取《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按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上课过程,改為课前发布预习课件和问题。按照教学计划,确定通过在线课堂实施教学的内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制定《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的课程标准和考评标准,对课程内容做相对的调整,无法采用在线方式教学或采用在线方式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学模块,不能强行搬到在线课堂授课。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徒手绘图、难题分析、零件的设计和校核的实践练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1]。3)对接学生学情,教学资源利用有法。秉承“精准”“高效”的教学目标,使用学习通平台做到教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长江雨课堂、微课、学习通等智慧教育模式对班级管理、线上教学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开放式课堂,使理论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设“学”“设”“练”“说”,四个教学活动。各个教学活动,设计了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多种形式,推动师生深度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接项目任务,教学载体真实有点。《机械基础》课程主要讲解零件的认知与设计,讲解流程为,零件基本认知,零件的设计,零件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通过相应的机器设备为载体,将零件的设计选择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更客观真实的反映零件的工作过程。本部分内容以带式输送机为载体,按照传动路线进行分析。
(2)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在群里分享推送大国工匠、制造强国的相关知识,在群里发起主题讨论,课前预警未参与的同学;课中“知识技能应用”,六步教学,温故知—引任务—讲新知—计划实施—评结果,学生小组合作,小组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和“成果交流评价”,提升解决成效,课后“巩固提高”,进行模拟课堂准备,上传学习通软件,老师及时关注并给出了指导,进一步拓展应用。
(3)教学策略。1)改变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开放式课堂,使理论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通过对省内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按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上课过程,改为课前发布预习课件和问题。例如第一节课,结合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了解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推荐学生课下观看《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调整授课内容,强化工匠精神。按照教学计划,确定通过在线课堂实施教学的内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制定的课程标准和考评标准,对课程内容做相对的调整,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徒手绘图、难题分析、零件的设计和校核的实践练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互联网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构建互联网+时代“大思政”宣传教育阵地,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显[2]。3)改革作业提交,鼓励学生参与。作业提交方式改革,利用信息化,综合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授课方式,和QQ、微信等作业提交和交流方式,将作业提交方式改变为课堂互动,课下提交电子作业的方式。在课下进行及时交流,更好的完成了学生的答疑解惑。
例如,在齿轮的设计项目中,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齿轮的设计步骤,给出思路,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该零件的表达方案,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每组提交一份作业,并提高每组学生分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在学习中,培养自信豁达和友善的性格。
2 实施效果
(1)注重学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改变教学项目和教学考核方式,督促学生注重“仿真企业环境”的真实体验,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创新的热情。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连续举办11届机电产品创新博览会,通过《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的学习之后,2019年我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我校大学生创业比赛的人数大大增加,并在历届山东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奖项。(2)强化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以课程思政为课堂基石,在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同时,加工过程考核,利用机械设计、机械分析过程的分数量化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设计过程中基本素质,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将课程模块化,使教学内容覆盖从点到线,从设计“小白”到设计“菜鸟”,再到设计“技术”的转变,从线到面进行覆盖,提高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素养的情况,对课程思政形成了案例库。(3)采用信息化平台,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学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使授课教师向工厂师傅进行转变,使教授的学生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共同“检阅”,这就要求教师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校企共融的方式下教师可以在企业环境中学习最新最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为例,学生在阶段测试平均分为65.7,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9.1,成绩提高率为20%以上。
参考文献:
[1]涂频.“智慧教育+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4):213-215.
[2]张婷婷,任丽霞,等.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智慧教育渗透思政元素新路径——以吉林医药学院为例[J].国际公关,2019,15(09):107.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认识工程的入门课程,是联系机械制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该课程理论严谨、各章节内容相关性交叉,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可以培养学生认识零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与人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改革思路。1)对接企业岗位,教学内容拆解有序。基于新时代对机电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课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阶段,遵循知识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授课过程。精心整合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中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突出实用性、可行性、可开展性的原则,确保学生提高专项职业技能,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更好地与课程相结合。以常用传动的认知与实践为例,共16个课时,其中带传动认识与实践4课时,链传动2课时,齿轮传动认识与实践4课时,蜗杆传动认识与实践2课时,轮系4课时。2)对接岗位需求,教学管理细化有度。岗位要求导向,职业标准引领,立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把握新时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行“岗位-课程-标准”相通。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选取《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按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上课过程,改為课前发布预习课件和问题。按照教学计划,确定通过在线课堂实施教学的内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制定《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的课程标准和考评标准,对课程内容做相对的调整,无法采用在线方式教学或采用在线方式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学模块,不能强行搬到在线课堂授课。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徒手绘图、难题分析、零件的设计和校核的实践练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1]。3)对接学生学情,教学资源利用有法。秉承“精准”“高效”的教学目标,使用学习通平台做到教学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长江雨课堂、微课、学习通等智慧教育模式对班级管理、线上教学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开放式课堂,使理论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设“学”“设”“练”“说”,四个教学活动。各个教学活动,设计了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多种形式,推动师生深度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接项目任务,教学载体真实有点。《机械基础》课程主要讲解零件的认知与设计,讲解流程为,零件基本认知,零件的设计,零件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为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通过相应的机器设备为载体,将零件的设计选择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更客观真实的反映零件的工作过程。本部分内容以带式输送机为载体,按照传动路线进行分析。
(2)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在群里分享推送大国工匠、制造强国的相关知识,在群里发起主题讨论,课前预警未参与的同学;课中“知识技能应用”,六步教学,温故知—引任务—讲新知—计划实施—评结果,学生小组合作,小组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和“成果交流评价”,提升解决成效,课后“巩固提高”,进行模拟课堂准备,上传学习通软件,老师及时关注并给出了指导,进一步拓展应用。
(3)教学策略。1)改变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开放式课堂,使理论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通过对省内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按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上课过程,改为课前发布预习课件和问题。例如第一节课,结合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了解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推荐学生课下观看《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调整授课内容,强化工匠精神。按照教学计划,确定通过在线课堂实施教学的内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同工作岗位制定的课程标准和考评标准,对课程内容做相对的调整,通过实例的方式讲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徒手绘图、难题分析、零件的设计和校核的实践练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实现互联网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构建互联网+时代“大思政”宣传教育阵地,让课程的“思政”作用更加明显[2]。3)改革作业提交,鼓励学生参与。作业提交方式改革,利用信息化,综合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授课方式,和QQ、微信等作业提交和交流方式,将作业提交方式改变为课堂互动,课下提交电子作业的方式。在课下进行及时交流,更好的完成了学生的答疑解惑。
例如,在齿轮的设计项目中,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齿轮的设计步骤,给出思路,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该零件的表达方案,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每组提交一份作业,并提高每组学生分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在学习中,培养自信豁达和友善的性格。
2 实施效果
(1)注重学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改变教学项目和教学考核方式,督促学生注重“仿真企业环境”的真实体验,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创新的热情。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连续举办11届机电产品创新博览会,通过《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的学习之后,2019年我系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我校大学生创业比赛的人数大大增加,并在历届山东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奖项。(2)强化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以课程思政为课堂基石,在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同时,加工过程考核,利用机械设计、机械分析过程的分数量化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设计过程中基本素质,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将课程模块化,使教学内容覆盖从点到线,从设计“小白”到设计“菜鸟”,再到设计“技术”的转变,从线到面进行覆盖,提高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素养的情况,对课程思政形成了案例库。(3)采用信息化平台,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学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使授课教师向工厂师傅进行转变,使教授的学生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共同“检阅”,这就要求教师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校企共融的方式下教师可以在企业环境中学习最新最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为例,学生在阶段测试平均分为65.7,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9.1,成绩提高率为20%以上。
参考文献:
[1]涂频.“智慧教育+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4):213-215.
[2]张婷婷,任丽霞,等.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智慧教育渗透思政元素新路径——以吉林医药学院为例[J].国际公关,2019,15(0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