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时少走弯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率。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而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良好习惯;教学效率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印度也有这样的名言:“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其中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这种传统的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的品格,自学能力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极富创建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个教学模式: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辩,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要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以此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三)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加了直观感,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它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存在很大联系。因此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1) 树立榜样的作用。如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表扬某个学生听课认真,思维敏捷、反应快等等,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应当怎样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 )以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在数学课中,组织一些有趣的竞赛,如分小组计算学习,看哪一组学的得又快又好,算的正确;或者开展口算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得乐意,不知疲倦,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如何遵守纪律,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正确阅读,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
许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存在着添字、漏字、读错字、读错数,读错运算符号等许多不良习惯。正确阅读题目是审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的同时并用食指指着每个字每个数用心阅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多阅读几遍题目,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题意,理清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数学又一门具有严格逻辑性的学科,其中存在大量的计算,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至关重要。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需要学生发展起应有的质疑精神,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小學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利用“错解”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能力,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以此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完成的情况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作业是巩固、内化课堂知识,提升能力的保证。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提出作业要求。思想上认识了作业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学生在写作业时就会认真对待,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规范书写格式,要求字体工整。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是造成作业出错的主要原因。特别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更应当要求其写数字要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以“提笔就是练字”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第三,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增强审题意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入手,坚持不懈地实施养成教育,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化,也能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2016(S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良好习惯;教学效率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印度也有这样的名言:“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其中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这种传统的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的品格,自学能力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极富创建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个教学模式: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辩,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要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以此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三)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增加了直观感,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它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不稳定,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存在很大联系。因此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1) 树立榜样的作用。如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表扬某个学生听课认真,思维敏捷、反应快等等,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应当怎样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 )以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在数学课中,组织一些有趣的竞赛,如分小组计算学习,看哪一组学的得又快又好,算的正确;或者开展口算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得乐意,不知疲倦,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如何遵守纪律,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正确阅读,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
许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存在着添字、漏字、读错字、读错数,读错运算符号等许多不良习惯。正确阅读题目是审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的同时并用食指指着每个字每个数用心阅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多阅读几遍题目,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题意,理清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数学又一门具有严格逻辑性的学科,其中存在大量的计算,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准确性习惯至关重要。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需要学生发展起应有的质疑精神,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这种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小學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利用“错解”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能力,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以此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完成的情况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作业是巩固、内化课堂知识,提升能力的保证。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提出作业要求。思想上认识了作业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学生在写作业时就会认真对待,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规范书写格式,要求字体工整。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是造成作业出错的主要原因。特别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更应当要求其写数字要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以“提笔就是练字”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第三,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增强审题意识。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入手,坚持不懈地实施养成教育,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化,也能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2016(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