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公式、法则、性质等,师生交流信息也主要使用数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小学教学实际中,学生因为数学语言能力弱,造成阅读理解、思维表达的障碍,导致数学学习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文科教学所需,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也同样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既能做数学,也能说数学。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课堂教学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重要手段,但许多小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时,难得尽善尽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基础上,及时关注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口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清晰表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会其意、言于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表达水平。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应规范自身语言,注重言传身教。
1、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数学知识的准确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主动研究、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规范自身的数学语言,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初步学习除法时,若教师一会儿说“除”,一会儿说“除以”,这样就违背了同一律,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能力较强,这样一来学生就更难准确的描述相应的规范知识了。
2、備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更好地表达。
作为数学教师,备课时,除了非常注重组织自己的数学语言,力求严密、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还应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欲望。多设计启发式问题,用这样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身的探究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语言,并充分表达出来。
二、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优势。
1、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说,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和信心。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要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说错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了。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语的学生,更要热心鼓励。如“你说对了,请再想一想,继续说下去!”要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口说,就会得到老师的赞赏。这种心态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积极营造轻松的说话氛围,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爱说、会说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只要学生敢于表达,才能顺势引导、培养学生更高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提供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表达。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与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数学课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一箱苹果32个,16箱苹果有多少个?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32×10+32×6=512 32×2×8=512
30×16+2×16=512 32×4×4=512
------ ------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这个交流汇报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思维拓展,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3、借助教材思路格式,帮助学生规范表达。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一步到顶,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每一节课的主题情境图下面,都有递进式的分层问题,并出现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解题思路。在相应的问题解决中,留有让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指明学生思考的路子和教的思路,是一堂课的重点。示意图和操作形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因此,教师应围绕重点和难点,围绕课本编有的思路格式,精心设计一套阶梯式的问题,唤起学生思维的定向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按新课内容的层次寻求问题的解答,领会新知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或相互讨论,促使他们动脑、动口,激励其内动力,逐步达到会学会说。
4、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口述方法后,还应以多种形式训练,组织开展尝试说说,自己小声说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对着说,之后再独立说,组织分个人、小组竞赛,看谁讲得好,“夺红旗”、“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形式帮助训练。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使说的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从趣说到会说,进步到善说善辨,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有一些一个意思多种说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如: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12天修完了这条公路的三分之二,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就用几种,但一定要说出根据。师生可以归纳出各种的解法,并评出最佳的说法和最简的解法。
为了帮助学生辨别说话能力的高低,表述的好坏,教师应注意在各种“说”的训练中,开展评“说”活动。鼓励学生谁“说”得准,“说”得精,“说”得完整,“说”得具体生动有趣。那么,就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先组织若干学生发表意见,再引导大家评判,后教师裁定,表扬说得好的。使全体学生明白:怎样说才算是说得最佳。坚持训练,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鼓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加大勇气,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说不出时或说得不太完整时,教师要给予适合的评价。如“不要紧,慢慢想”“你已经说得很不错了,如果能再完整些,就更好了”等等。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时,应给予肯定的鼓励。越是这样,学生会越来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条理清楚,合理的表达,兴趣高涨。语言的组织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得到了更好地反映,使他们能用准确的简炼的语言来正确表述。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需要高要求对待自己,需要用“静待花开”的耐心姿态,启迪学生。而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再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课堂教学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重要手段,但许多小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时,难得尽善尽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基础上,及时关注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口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清晰表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会其意、言于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表达水平。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应规范自身语言,注重言传身教。
1、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数学知识的准确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主动研究、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规范自身的数学语言,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初步学习除法时,若教师一会儿说“除”,一会儿说“除以”,这样就违背了同一律,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能力较强,这样一来学生就更难准确的描述相应的规范知识了。
2、備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更好地表达。
作为数学教师,备课时,除了非常注重组织自己的数学语言,力求严密、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还应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欲望。多设计启发式问题,用这样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身的探究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语言,并充分表达出来。
二、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优势。
1、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说,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和信心。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要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说错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了。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语的学生,更要热心鼓励。如“你说对了,请再想一想,继续说下去!”要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口说,就会得到老师的赞赏。这种心态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积极营造轻松的说话氛围,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爱说、会说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只要学生敢于表达,才能顺势引导、培养学生更高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提供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表达。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与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数学课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一箱苹果32个,16箱苹果有多少个?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32×10+32×6=512 32×2×8=512
30×16+2×16=512 32×4×4=512
------ ------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这个交流汇报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思维拓展,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3、借助教材思路格式,帮助学生规范表达。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一步到顶,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每一节课的主题情境图下面,都有递进式的分层问题,并出现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解题思路。在相应的问题解决中,留有让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指明学生思考的路子和教的思路,是一堂课的重点。示意图和操作形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因此,教师应围绕重点和难点,围绕课本编有的思路格式,精心设计一套阶梯式的问题,唤起学生思维的定向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按新课内容的层次寻求问题的解答,领会新知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或相互讨论,促使他们动脑、动口,激励其内动力,逐步达到会学会说。
4、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口述方法后,还应以多种形式训练,组织开展尝试说说,自己小声说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对着说,之后再独立说,组织分个人、小组竞赛,看谁讲得好,“夺红旗”、“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形式帮助训练。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使说的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从趣说到会说,进步到善说善辨,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有一些一个意思多种说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如: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12天修完了这条公路的三分之二,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就用几种,但一定要说出根据。师生可以归纳出各种的解法,并评出最佳的说法和最简的解法。
为了帮助学生辨别说话能力的高低,表述的好坏,教师应注意在各种“说”的训练中,开展评“说”活动。鼓励学生谁“说”得准,“说”得精,“说”得完整,“说”得具体生动有趣。那么,就需要在一些问题上,先组织若干学生发表意见,再引导大家评判,后教师裁定,表扬说得好的。使全体学生明白:怎样说才算是说得最佳。坚持训练,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鼓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加大勇气,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说不出时或说得不太完整时,教师要给予适合的评价。如“不要紧,慢慢想”“你已经说得很不错了,如果能再完整些,就更好了”等等。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时,应给予肯定的鼓励。越是这样,学生会越来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条理清楚,合理的表达,兴趣高涨。语言的组织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得到了更好地反映,使他们能用准确的简炼的语言来正确表述。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需要高要求对待自己,需要用“静待花开”的耐心姿态,启迪学生。而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再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