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100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和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IPF)的发生情况。(2)术后1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采用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术后PNF和IPF的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2例发生PNF,供者年龄<60岁组中1例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5);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8例发生IPF,供者年龄<60岁组6例发生IP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2)术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251±45)U/L,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56±3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0,P<0.05)。术后14 d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血清TBil水平为(48±12)μmol/L,供者年龄<60岁组血清TBil水平为(1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0,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发生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例数为0、3、0、1、4、3、7、1例,供者年龄<60岁组发生例数为2、6、1、2、7、6、16、3例,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0.000,0.463,0.001,0.130,0.000,0.015,0.081,P>0.05)。供者年龄≥60岁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9例,供者年龄<60岁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1.30%(42/46),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9.00%(9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5)。但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9.13%(41/46),供者年龄<60岁组为95.00%(9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5)。

结论

严格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供肝应用于肝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对6例良性肝脏肿瘤的患者实施的肝移植术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2例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肝脏间质错构瘤,1例为肝门部胆管黏液性囊腺瘤,1例为肝脏腺瘤。对患者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管理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6例均行原位肝移植术,1例为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酶抑制剂合剂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长海医院收治的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验性治疗方案分为碳青霉烯类药物组和酶抑制剂合剂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以1∶1对两组患者进行最近邻匹配。匹配前后分别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共
目的通过对北京地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了解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现状。方法本研究纳入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自2003年10月至2014年5月注册登记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筛选出380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就诊医院等级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房颤患者卒中后口服抗凝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卒中后12个月内整体口服抗凝药使用率为27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伴有房颤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分为<3 h溶栓组和3~4.5 h溶栓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其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观察比较两组出血性梗死(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预行肝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20.0~120.0 h,平均47.5 h)给予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 mg/kg)。开腹暴露并游离肝脏后,手持荧光检测仪器探头,实时可视化显示肿瘤,并引导肿瘤完整切除后,继续对在体剩余肝脏尤其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20例)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45例)收治365例行肝移植受者中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10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驼式肝移植,根据术前细菌培养结果预防性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抗感染,术后免疫抑制剂基础方案选用FK506+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