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100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和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IPF)的发生情况。(2)术后1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采用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1)术后PNF和IPF的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2例发生PNF,供者年龄<60岁组中1例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5);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8例发生IPF,供者年龄<60岁组6例发生IP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2)术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251±45)U/L,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56±3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0,P<0.05)。术后14 d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血清TBil水平为(48±12)μmol/L,供者年龄<60岁组血清TBil水平为(1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0,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发生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例数为0、3、0、1、4、3、7、1例,供者年龄<60岁组发生例数为2、6、1、2、7、6、16、3例,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0.000,0.463,0.001,0.130,0.000,0.015,0.081,P>0.05)。供者年龄≥60岁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9例,供者年龄<60岁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1.30%(42/46),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9.00%(9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5)。但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9.13%(41/46),供者年龄<60岁组为95.00%(9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5)。
结论严格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供肝应用于肝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