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或毫无根据的,作家独特的艺术视点及创作手法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中心磁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年)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她以充满讽刺幽默的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精神和她的女性的纤细和感性塑造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一个强大而坚固的磁场——构造人物并赋予人物活力,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一幅幅安详、自然的乡村图,在这些画廊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或被素描或被漫画,虽不喧不闹,却跃然纸上,充分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从侧面展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其中弊病。
艺术家本身的理想、气质和修养,决定了她的作品的艺术特色。简·奥斯丁的一生“决不是充满事件的一生”事实上,她终身都只逗留在一个(正如她作品中所描写的)狭小天地里,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对之了解得最为透彻、刻画得最为生动。奥斯丁所接受的教育及当时英国文学界的现实状况为她小说的艺术风格确定了方向,即一方面是狭窄的英国乡间的,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风格;另一方面又是具有变革性的,现实的。美国批评家艾德蒙认为在英国文学几次“趣味的革命”,“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对于奥的作品,人们大为赞赏的是奥对人物的塑造能力,英国当代小说家瓦尔特艾伦钦佩地说她通过人物,“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出对生活的是非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极其严肃的批评”,所以“能使她的人物有价值,能从最深刻的意义上塑造出人物”。
简·奥斯丁作品的素材、思想及创作艺术的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它们在《理智与情感》以及她其他小说里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理智与情感》是奥的早期作品,写的是达希伍德家的两个女儿埃莉诺和玛丽安的感情纠葛问题。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外,联系到其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它还对现实进行了讽刺,它的矛头指向的正是当时相当流行的“感伤小说”。马文马德里克说“简·奥斯丁是反对当时小说中女性感情潮流的唯一女作家”。而《理智号情感》这部作品正是其作品中主题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一方面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理性意识,一方面又以素描和漫画的手法达到反嘲的艺术,体现了奥斯丁独特的冷幽默气质。以下是笔者就此所作的探讨。
二、清醒的现实主义
我国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经说画鬼容易画狗难。的确,在艺术上,真实的描绘要比任意的想象和鬼画符困难得多。一个作家,能够用清醒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并将之如实地描绘出来,尤其不容易。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后,文艺方才逐步地从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中释放出来,开始带有了作者自觉的个性色彩。但是真正能够清醒地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观察和描绘现实生活,还得等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简·奥斯丁对当时的现实主义形式加以改造,跨越了当时风靡的感伤主义,成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所谓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清醒的,而不是模糊的。其二是现实的,而不是空想的。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正是具有这样的两个特点。首先,奥对书中两位女主人公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十分透彻和清醒的认识。她把人的道德、文明和德行标准缩影到一个小空间里,把笔下的女主人公放到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在当时的社会。人的价值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的。奥认为在这样的现实中,妇女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方有获得幸福的希望。对她来说,多愁善感仅仅是讽刺的素材。其次,她并非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的逻辑发展,如实地、朴素地描写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现实生活以其本身的力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如在批判不加限制的情感时,奥在文章最后一章中明确指出:
她(玛丽安)命中注定总是会发现自己主张的错误,而且会以自己的行动抵制自己最心爱的准则。(第50章)
作者仿佛是要敲响人们理智的警钟,把放纵的后果实在地搬到了前台。奥对理智界线的认识是十分分明的,她清醒地把它圈进道德的范围里,不容置疑。她批判的是“遇事好想到啥就说啥,说得太多,不顾别人,不论场合,……轻易评论人,信口而出”的这样的“情感”。(第10章)
作者还在书中对上流社会的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公然表示蔑视。……露西在这件事上的全部作为,尤其它最后获得的成功,满可以拿来作为一个最鼓舞人心的样板,说明一心一意图谋利,不管在进行中表面上会有多大障碍,总是能万事大吉,大交好运的,只要不怕花时间,昧着良心就行。(第50章)
此外,作品中还带着一种对男尊女卑观点的义愤和对感伤主义过人至矫揉造作的嘲讽。
总之,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一直贯穿于《理智与情感》中。奥的多数反对者们所认为的她的局限性——缺乏广度、缺乏激情、缺乏节奏等——也成为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明证。正如瓦乐特艾伦所说:“简·奥斯丁的艺术之所以登峰造极,正是因为她承认创作的局限。”这不能不说是一句极妙的评语。或许我们还可以说,奥的理智光辉之所以如此璀灿,正是因为她独特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
三、素描和漫画的艺术手法
奥非常善于运用素描和漫画手法来描绘人物和事件,看得清,抓得准。在美学上,素描指的是靠明暗色调构成的画面来表现物体质感与立体感。在文学上,素描则相应定义为用最简便最直接的语言描绘描写物的一种创作技巧。漫画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技巧,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夸张的讽刺的效果。素描和漫画手法都是奥对人物进行反讽或夸大时经常采用的创作手段,她使读者在她游刃有余的描绘中对不同人物产生不同的反应,并同时接受他们。比如作者是这样描写两姐妹的性格的:
她(埃莉诺)心地极好,性格可爱,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
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第1章)
在这样明晰的素描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了两位女主人公反差甚大的性格。作者不着痕迹地让读者自动在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连线搭配:埃莉诺一理智;玛丽安——情感。由此,我们还隐约看到了矛盾的端倪。
素描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同时并不排斥一定程度的风趣刻画。奥的素描有时让人忍俊不禁,但却并没有要把人物或事件漫画化的意图。如在交代两姐妹的兄嫂的品性时,她让这对夫妻登场现身说法,煞有介事地讨论该如何履行老庄主临终时要他好好照顾他后母和她的女儿们的嘱咐,结果约翰在他太太那些“更加自私”的“指示”下,从他原打算考虑送给她们三千镑到最后终于决定一分钱也不用给,只消帮助 她们做些找找房子、搬搬家等一般邻里相助的事,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这一番描写真可谓淋漓尽致,展现了奥成熟的、善辨真伪的认知力,关注、透视人生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一览无遗。
漫画性人物有着较浓的娱乐色彩,这很容易让人认为他们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但是,如果我们能透过表象,就可以看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这种寓意于乐的手法对读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素质要求,漫画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当作者要我们取笑某个人物时,事实上,我们取笑的是某一种品质或某一个现实。在这一点上,奥是毫不妥协,也毫不留情的。例如她在34章中描写达什伍德夫妇款待米德尔顿家人的豪华筵席场景时,一群漫画化的人物聚在了一起,席上“除了谈吐的贫乏外,别的什么都不缺乏。”然而绝对素描或绝对漫画的人物还是鲜少的,作者通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这两种手法混合使用。比较典型的既素描又漫画的人物是文中的詹宁斯太太和露西蒂尔两个人物形象,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
四、简·奥斯丁的冷幽默气质
清醒的现实主义与素描和漫画的艺术风格看似是矛盾的,就如同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但事实上,我们却没在作品中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协调。的确,要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是极冒险的,但也并非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奥斯丁的冷幽默的艺术气质成就了这一风格。清醒的现实主义使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湍流,素描及漫画的艺术风格照顾到了作品的娱乐性,两者的巧妙结合,产生了冷幽默的效果。
《理智与情感》是以喜剧上演也是以喜剧结束的。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意思是说,对于那些表面冠冕堂皇而实际上无比丑陋的东西,把它们的假面具撕开,使人不觉得好笑,而且感到高兴,因而成之为喜剧。这个理念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它解释了为什么现实可以素描或漫画化,从而导出“冷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
冷幽默中的喜剧成分使作品显得幽默可喜,但无论我们是开卷有益还是掩卷而思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股冷冷的嘲讽味、调侃味。它是思想与艺术成功接轨的高级产物。发人深省是冷幽默首先想要达到的目的。
冷幽默不是让人一笑而过的无聊笑话,也不是大喊大叫着口号要去革命的闹剧。作家稍微处理不妥都很容易陷入以上两种危险境地。简·奥斯丁的魅力就在于她成功地走过了这一悬空的钢索,折服了一代代读者,赢得了不息的掌声。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或毫无根据的,作家独特的艺术视点及创作手法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中心磁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年)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她以充满讽刺幽默的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精神和她的女性的纤细和感性塑造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一个强大而坚固的磁场——构造人物并赋予人物活力,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一幅幅安详、自然的乡村图,在这些画廊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或被素描或被漫画,虽不喧不闹,却跃然纸上,充分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从侧面展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其中弊病。
艺术家本身的理想、气质和修养,决定了她的作品的艺术特色。简·奥斯丁的一生“决不是充满事件的一生”事实上,她终身都只逗留在一个(正如她作品中所描写的)狭小天地里,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对之了解得最为透彻、刻画得最为生动。奥斯丁所接受的教育及当时英国文学界的现实状况为她小说的艺术风格确定了方向,即一方面是狭窄的英国乡间的,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风格;另一方面又是具有变革性的,现实的。美国批评家艾德蒙认为在英国文学几次“趣味的革命”,“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对于奥的作品,人们大为赞赏的是奥对人物的塑造能力,英国当代小说家瓦尔特艾伦钦佩地说她通过人物,“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出对生活的是非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极其严肃的批评”,所以“能使她的人物有价值,能从最深刻的意义上塑造出人物”。
简·奥斯丁作品的素材、思想及创作艺术的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它们在《理智与情感》以及她其他小说里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理智与情感》是奥的早期作品,写的是达希伍德家的两个女儿埃莉诺和玛丽安的感情纠葛问题。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外,联系到其历史背景,不难发现它还对现实进行了讽刺,它的矛头指向的正是当时相当流行的“感伤小说”。马文马德里克说“简·奥斯丁是反对当时小说中女性感情潮流的唯一女作家”。而《理智号情感》这部作品正是其作品中主题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一方面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理性意识,一方面又以素描和漫画的手法达到反嘲的艺术,体现了奥斯丁独特的冷幽默气质。以下是笔者就此所作的探讨。
二、清醒的现实主义
我国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曾经说画鬼容易画狗难。的确,在艺术上,真实的描绘要比任意的想象和鬼画符困难得多。一个作家,能够用清醒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并将之如实地描绘出来,尤其不容易。在西方,自文艺复兴后,文艺方才逐步地从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中释放出来,开始带有了作者自觉的个性色彩。但是真正能够清醒地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观察和描绘现实生活,还得等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简·奥斯丁对当时的现实主义形式加以改造,跨越了当时风靡的感伤主义,成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所谓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清醒的,而不是模糊的。其二是现实的,而不是空想的。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正是具有这样的两个特点。首先,奥对书中两位女主人公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十分透彻和清醒的认识。她把人的道德、文明和德行标准缩影到一个小空间里,把笔下的女主人公放到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在当时的社会。人的价值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的。奥认为在这样的现实中,妇女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方有获得幸福的希望。对她来说,多愁善感仅仅是讽刺的素材。其次,她并非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按照现实生活本身的逻辑发展,如实地、朴素地描写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现实生活以其本身的力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如在批判不加限制的情感时,奥在文章最后一章中明确指出:
她(玛丽安)命中注定总是会发现自己主张的错误,而且会以自己的行动抵制自己最心爱的准则。(第50章)
作者仿佛是要敲响人们理智的警钟,把放纵的后果实在地搬到了前台。奥对理智界线的认识是十分分明的,她清醒地把它圈进道德的范围里,不容置疑。她批判的是“遇事好想到啥就说啥,说得太多,不顾别人,不论场合,……轻易评论人,信口而出”的这样的“情感”。(第10章)
作者还在书中对上流社会的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公然表示蔑视。……露西在这件事上的全部作为,尤其它最后获得的成功,满可以拿来作为一个最鼓舞人心的样板,说明一心一意图谋利,不管在进行中表面上会有多大障碍,总是能万事大吉,大交好运的,只要不怕花时间,昧着良心就行。(第50章)
此外,作品中还带着一种对男尊女卑观点的义愤和对感伤主义过人至矫揉造作的嘲讽。
总之,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一直贯穿于《理智与情感》中。奥的多数反对者们所认为的她的局限性——缺乏广度、缺乏激情、缺乏节奏等——也成为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明证。正如瓦乐特艾伦所说:“简·奥斯丁的艺术之所以登峰造极,正是因为她承认创作的局限。”这不能不说是一句极妙的评语。或许我们还可以说,奥的理智光辉之所以如此璀灿,正是因为她独特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
三、素描和漫画的艺术手法
奥非常善于运用素描和漫画手法来描绘人物和事件,看得清,抓得准。在美学上,素描指的是靠明暗色调构成的画面来表现物体质感与立体感。在文学上,素描则相应定义为用最简便最直接的语言描绘描写物的一种创作技巧。漫画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技巧,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夸张的讽刺的效果。素描和漫画手法都是奥对人物进行反讽或夸大时经常采用的创作手段,她使读者在她游刃有余的描绘中对不同人物产生不同的反应,并同时接受他们。比如作者是这样描写两姐妹的性格的:
她(埃莉诺)心地极好,性格可爱,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
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而且无论做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欢喜,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第1章)
在这样明晰的素描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了两位女主人公反差甚大的性格。作者不着痕迹地让读者自动在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连线搭配:埃莉诺一理智;玛丽安——情感。由此,我们还隐约看到了矛盾的端倪。
素描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同时并不排斥一定程度的风趣刻画。奥的素描有时让人忍俊不禁,但却并没有要把人物或事件漫画化的意图。如在交代两姐妹的兄嫂的品性时,她让这对夫妻登场现身说法,煞有介事地讨论该如何履行老庄主临终时要他好好照顾他后母和她的女儿们的嘱咐,结果约翰在他太太那些“更加自私”的“指示”下,从他原打算考虑送给她们三千镑到最后终于决定一分钱也不用给,只消帮助 她们做些找找房子、搬搬家等一般邻里相助的事,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这一番描写真可谓淋漓尽致,展现了奥成熟的、善辨真伪的认知力,关注、透视人生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一览无遗。
漫画性人物有着较浓的娱乐色彩,这很容易让人认为他们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但是,如果我们能透过表象,就可以看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这种寓意于乐的手法对读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素质要求,漫画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当作者要我们取笑某个人物时,事实上,我们取笑的是某一种品质或某一个现实。在这一点上,奥是毫不妥协,也毫不留情的。例如她在34章中描写达什伍德夫妇款待米德尔顿家人的豪华筵席场景时,一群漫画化的人物聚在了一起,席上“除了谈吐的贫乏外,别的什么都不缺乏。”然而绝对素描或绝对漫画的人物还是鲜少的,作者通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这两种手法混合使用。比较典型的既素描又漫画的人物是文中的詹宁斯太太和露西蒂尔两个人物形象,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
四、简·奥斯丁的冷幽默气质
清醒的现实主义与素描和漫画的艺术风格看似是矛盾的,就如同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但事实上,我们却没在作品中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协调。的确,要处理这两方面的矛盾是极冒险的,但也并非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奥斯丁的冷幽默的艺术气质成就了这一风格。清醒的现实主义使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湍流,素描及漫画的艺术风格照顾到了作品的娱乐性,两者的巧妙结合,产生了冷幽默的效果。
《理智与情感》是以喜剧上演也是以喜剧结束的。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意思是说,对于那些表面冠冕堂皇而实际上无比丑陋的东西,把它们的假面具撕开,使人不觉得好笑,而且感到高兴,因而成之为喜剧。这个理念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它解释了为什么现实可以素描或漫画化,从而导出“冷幽默”效果产生的原因。
冷幽默中的喜剧成分使作品显得幽默可喜,但无论我们是开卷有益还是掩卷而思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股冷冷的嘲讽味、调侃味。它是思想与艺术成功接轨的高级产物。发人深省是冷幽默首先想要达到的目的。
冷幽默不是让人一笑而过的无聊笑话,也不是大喊大叫着口号要去革命的闹剧。作家稍微处理不妥都很容易陷入以上两种危险境地。简·奥斯丁的魅力就在于她成功地走过了这一悬空的钢索,折服了一代代读者,赢得了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