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融合分裂异常在PBDE-47致PC12细胞线粒体质量改变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线粒体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PBDE-47处理高分化的PC12细胞24 h,实验分为对照组、1、10、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和数量变化;线粒体膜心磷脂特异性染料壬基吖啶橙(NAO)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和分裂蛋白1(Fis1)的表达水平。为了进一步探究线粒体融合分裂改变在PBDE-47致PC12细胞线粒体质量变化中的作用,采用线粒体融合促进剂M1进行处理,实验分为对照组、5 μmol/L M1处理组、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和5 μmol/L M1+20 μmol/L PBDE-47联合处理组,并检测NAO荧光强度和Mfn1及Fis1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对照组PC12细胞线粒体数量丰富,膜结构正常,随着PBDE-47染毒剂量的提高,线粒体数量减少,其中10 μmol/L和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可见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肿胀甚至线粒体空泡化改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μmol/L和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PC12细胞NAO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μmol/L和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Mfn1和Fis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 μmol/L PBDE-47处理组比较,5 μmol/L M1+20 μmol/L PBDE-47联合处理组中PC12细胞的Mfn1和Fis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AO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DE-47可通过抑制PC12细胞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过程损伤线粒体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构建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基因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建立3β-HSD基因沉默细胞株,研究3β-HSD基因沉默对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致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3β-HSD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3条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LVX-shRNA2-puro中,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F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MCF-7细胞。利用嘌呤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四氯化碳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尘肺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63例尘肺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构成比进行描述;定量资料用±s描述;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
目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1年颁布以来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情况。方法于2017年10月,通过系统检索我国2001~2016年发表的职业卫生标准相关文献及标准应用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不同标准应用的频次数、产业分布和行业分布进行分析。结果804篇文献中涉及261个标准号共出现3 123次,其中29项(11.11%)为职业卫生标准,共出现2 342次(74.99%)。23项高
目的探索1-溴丙烷(1-BP)中毒患者治疗前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以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集深圳市宝安区3例1-BP中毒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47岁,采集其治疗前后的全血样本2 ml。采用蛋白质组学非标Label free质谱分析技术进行蛋白鉴定和定量,对两组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筛选到的蛋白质功能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蛋白组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入院时APACHE.II评分联合DIC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热射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根据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时检验结果分别计算APACHE.II评分及DIC评分,探讨2个指标联合对预后的价值。结果76例患者中,死亡23例(30.3%),存活53例(69.7%)。死亡
尘肺是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职业病,由于肺部纤维化的不可逆性,该病一度被认为是"可防不可治"的,国际上虽曾经有尘肺控制的成功经验,但近几年来尘肺病的发病又有增多迹象。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现新兴行业中的快速进展型矽肺病例报告。我们查阅相关文献,旨在描述这部分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尘肺防治工作建言献策。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矽尘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28只,其中供体大鼠8只,获取大鼠原代ADSCs-GFP,对矽肺模型大鼠进行ADSCs-GFP尾静脉注射,定期观察肺脏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确定ADSCs的归巢能力。获取大鼠原代ADSCs,将2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ADSCs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建立矽肺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