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感受到化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强烈的动机需求是关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气的生产原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就给学生放一段有关海的音乐,配有海浪的声音,同时展示几组有关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着用一段抒情的话引入新课:“浩瀚的海洋曾经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在大海的深蓝处,隐藏着多少人类未知的谜,向大海进军,又是多少人苦苦追求的梦想。今天让我们走向海洋,学习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然后设置问题:“你知道浩瀚的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物质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讨论随即展开。
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学生探究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中乙醇的有关性质时,可增加学生实验: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部分加热铜丝,观察现象。当看到不同的现象时,学生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纷纷在思考肯定是酒精灯内外焰的物质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恍然大悟:在外焰加热时,铜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将铜丝移近内焰时,挥发出的酒精蒸气与氧化铜反应又生成铜,所以铜丝表面就出现变黑又变光亮的奇怪现象,如此反复。铜丝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同时纠正了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催化剂不参加反应”的错误印象。
反思: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意识。只有主动积极的思维意识的觉醒,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本人曾尝试在化学课上用双语教学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和英语的兴趣,所以准备了一节双语课:《离子反应》(Ionic Reaction)。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一些化学用语的英语翻译,比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Electrolytes are the compounds that can conduct electricity in aqueous solution or when molten.Nonelectrolytes are the compounds that cannot conduct electricity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when molten.从英语翻译中显然能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均是化合物compounds;不同点:or和and的区别。学生很快掌握了该知识。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用的中英文表达为:①写(Write); ②拆(Break);③删(Delete);④查(Check),同样简洁明了。
反思:本堂课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不错。缺点在于备课量大,单词容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学只能偶尔进行。
四、共享生活体验,巩固学生的主动参与
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人们的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教师如果能把自己的健康理念以及这方面的体悟、思考和认识融入化学教学中,无疑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化学的魅力。
反思:学生能时时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生产中,在化学教学中能充分进入状态,学得专心,学得主动。
总之,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气的生产原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就给学生放一段有关海的音乐,配有海浪的声音,同时展示几组有关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着用一段抒情的话引入新课:“浩瀚的海洋曾经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在大海的深蓝处,隐藏着多少人类未知的谜,向大海进军,又是多少人苦苦追求的梦想。今天让我们走向海洋,学习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然后设置问题:“你知道浩瀚的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物质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讨论随即展开。
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学生探究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中乙醇的有关性质时,可增加学生实验:在酒精灯的内焰和外焰部分加热铜丝,观察现象。当看到不同的现象时,学生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纷纷在思考肯定是酒精灯内外焰的物质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恍然大悟:在外焰加热时,铜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将铜丝移近内焰时,挥发出的酒精蒸气与氧化铜反应又生成铜,所以铜丝表面就出现变黑又变光亮的奇怪现象,如此反复。铜丝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同时纠正了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催化剂不参加反应”的错误印象。
反思: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意识。只有主动积极的思维意识的觉醒,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本人曾尝试在化学课上用双语教学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和英语的兴趣,所以准备了一节双语课:《离子反应》(Ionic Reaction)。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一些化学用语的英语翻译,比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Electrolytes are the compounds that can conduct electricity in aqueous solution or when molten.Nonelectrolytes are the compounds that cannot conduct electricity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when molten.从英语翻译中显然能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均是化合物compounds;不同点:or和and的区别。学生很快掌握了该知识。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用的中英文表达为:①写(Write); ②拆(Break);③删(Delete);④查(Check),同样简洁明了。
反思:本堂课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不错。缺点在于备课量大,单词容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教学只能偶尔进行。
四、共享生活体验,巩固学生的主动参与
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人们的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教师如果能把自己的健康理念以及这方面的体悟、思考和认识融入化学教学中,无疑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感受化学的魅力。
反思:学生能时时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生产中,在化学教学中能充分进入状态,学得专心,学得主动。
总之,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