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一,通常以入睡难,碾转烦躁,试图平静或默背数字以入睡,然而越发紧张兴奋,更难入睡。2006年3月~2010年11月,对失眠患者以背俞穴为主辨证配穴治疗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6例患者,其中女21例,男5例,年龄29~63岁,病程6个月~10年,伴颈椎病者19例,伴高血压者4例(其中1例伴糖尿病),单纯失眠者3例。
治疗方法:选用1~1.5寸毫针备用,背俞穴取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伴颈椎病者配颈夹脊、风池、天牍、百会、四神聪;伴高血压配中脘、石门、神门;伴糖尿病者配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伴纳差,身疲,自汗等症者配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针刺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各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左右;②好转: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时间达6小时左右;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结 果
26例中,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2.3%。
例1:患者,女,46岁,长期失眠长达7年,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易醒,如此2小时醒来,再难入睡,纳可,形体消瘦,自汗,头痛,偶有头晕,血压及血糖正常,颈椎X线拍片示颈椎病,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瞩患者颈部锻炼,枕颈枕。随访1年未复发。
讨 论
中医学不寐或不得眠,多由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传统病因学在诊断“神经衰弱”时,往往关注其情绪和心理等精神因素,而忽略了引起神经衰弱的其他因素,近年以来对神经衰弱关注更多的是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基础。笔者近些年观察到,由于持续的伏案工作、学习压力等,失眠患者大多伴有颈项部的肌痉挛,颈椎小关节错位等颈椎病的表现,被现代医学诊断为“颈性失眠”。在治疗上用传统方法,取背俞穴以调理五脏六腑,协调阴阳,调理气血。并配以治疗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部位。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6例患者,其中女21例,男5例,年龄29~63岁,病程6个月~10年,伴颈椎病者19例,伴高血压者4例(其中1例伴糖尿病),单纯失眠者3例。
治疗方法:选用1~1.5寸毫针备用,背俞穴取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伴颈椎病者配颈夹脊、风池、天牍、百会、四神聪;伴高血压配中脘、石门、神门;伴糖尿病者配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伴纳差,身疲,自汗等症者配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针刺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各种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左右;②好转: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时间达6小时左右;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结 果
26例中,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2.3%。
例1:患者,女,46岁,长期失眠长达7年,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易醒,如此2小时醒来,再难入睡,纳可,形体消瘦,自汗,头痛,偶有头晕,血压及血糖正常,颈椎X线拍片示颈椎病,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消失,睡眠时间达7小时。瞩患者颈部锻炼,枕颈枕。随访1年未复发。
讨 论
中医学不寐或不得眠,多由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传统病因学在诊断“神经衰弱”时,往往关注其情绪和心理等精神因素,而忽略了引起神经衰弱的其他因素,近年以来对神经衰弱关注更多的是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基础。笔者近些年观察到,由于持续的伏案工作、学习压力等,失眠患者大多伴有颈项部的肌痉挛,颈椎小关节错位等颈椎病的表现,被现代医学诊断为“颈性失眠”。在治疗上用传统方法,取背俞穴以调理五脏六腑,协调阴阳,调理气血。并配以治疗原发基础病及躯体发病部位。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