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患者生存寿命的延长,心脏病居高不下的致残率仍为心脏专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心脏运动康复的目的、适应证、内容、方式、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因素以及研究热点对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0.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25-01
作为心脏康复的核心,运动康复已开始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1]。随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患者生存寿命的延长,心脏病居高不下的致残率仍为心脏专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美国新闻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残疾人数1991—1992年为4 900万,1994~1995年增加到5 400万。1996年全美残疾人直接的医疗费用达到2 600亿美元,其中,心脏病患者是残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心脏运动康复的目的、适应证、内容、方式、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因素以及研究热点对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心脏运动康复的现状
不同国家的心脏康复水准不同,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所有M1患者必须参加心脏康复,但有的国家只有5%的冠心病患者参加康复。在美国的一些著名心脏病研究所,心脏康复运动应用相当广泛[2]。我国近年来的心脏康复治疗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对心脏康复特别是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无大的研究报告,所以今后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展开。心脏运动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并且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而把规律的运动训练作为心脏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心脏病患者机体状况的考察和进一步认识运动训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展开的。
心脏运动康复的适应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心肺移植术后、安置起搏器、除颤器、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
2 心脏运动康复的影响因素
2.1 心脏运动康复的参加率 患者对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和态度、经济原因或医务人员对患者参加心脏运动康复认识和态度都影响参加率。
2.2 失眠噪音 50%心脏病患者主诉睡眠困难,并认为环境影响睡眠,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安静环境促进心脏运动康复。监护病房的噪声可触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从而加重病人的心血管负担¨引。医务人员尽可能创造安静环境减少噪音对病人的刺激。
2.3 性别与年龄 女性冠心病同男性不同,如症状表现复杂,多见功能丧失,冠状动脉造影阻塞性病变少而预后却较男性差,有报道按照标准康复程序冠状动脉搭桥病人女性住院时间要比男性长。年轻人可能更快恢复正常工作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可能影响康复。有报道75岁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病死率明显高于年轻组。
3 运动训练方案
运动康复缺乏标准方案,目前仍然处于多元化的阶段[3]。Meyer认为间断性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承受较高强度,可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应。常用的运动强度是40%~80%峰值氧摄入量(V02peak),或60%~80%心率储备。如果运动时间超过3~5 min,则需要采用较低强度(40%一50%V02peak)。可以采用小肌群抗阻训练,但强调小负荷、短时间、小运动量。推荐采用25%一35%最大呼吸压的抗阻吸气肌练(20-30 min/d)以增加呼吸肌耐力。Humphrey等引认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并特别注意兴趣原则。
4 研究热点
4.1 心脏运动康复与无症状心脏事件 衣阿华大学心血管康复研究对1 600例患者在整个第二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均进行持续的全导心电图监测和血压监测,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总监测20 000 h,观察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明显心律失常、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运动峰值时收缩压下降>10mnl Hg(1 mm Hg=0.133 3kPa)。其中,13%的患者至少1次明显的心律失常事件,36%的患者至少有1次心肌缺血和(或)低血压事件,两者加在一起,几乎半数患者至少有1次事件。这些事件中,大约半数由于监测到无症状事件而进行了临床干预,在半数进行临床干预的事件中,75%是由于在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现无症状事件。临床干预包括改变运动方案、心导管检查后进行或未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或PCI、住院治疗、改变服药方案、进一步诊断检查。发生任何事件需要进行临床干预的OR值为8.2,发生心律失常的OR值为2.4,发生低血压的OR值为1.8,发生心肌缺血的OR值为11.3。
【关键词】 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0.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25-01
作为心脏康复的核心,运动康复已开始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1]。随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患者生存寿命的延长,心脏病居高不下的致残率仍为心脏专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美国新闻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残疾人数1991—1992年为4 900万,1994~1995年增加到5 400万。1996年全美残疾人直接的医疗费用达到2 600亿美元,其中,心脏病患者是残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心脏运动康复的目的、适应证、内容、方式、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因素以及研究热点对心脏运动康复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心脏运动康复的现状
不同国家的心脏康复水准不同,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所有M1患者必须参加心脏康复,但有的国家只有5%的冠心病患者参加康复。在美国的一些著名心脏病研究所,心脏康复运动应用相当广泛[2]。我国近年来的心脏康复治疗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对心脏康复特别是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多,相关文献也很少,无大的研究报告,所以今后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展开。心脏运动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并且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而把规律的运动训练作为心脏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心脏病患者机体状况的考察和进一步认识运动训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展开的。
心脏运动康复的适应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心肺移植术后、安置起搏器、除颤器、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
2 心脏运动康复的影响因素
2.1 心脏运动康复的参加率 患者对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和态度、经济原因或医务人员对患者参加心脏运动康复认识和态度都影响参加率。
2.2 失眠噪音 50%心脏病患者主诉睡眠困难,并认为环境影响睡眠,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安静环境促进心脏运动康复。监护病房的噪声可触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从而加重病人的心血管负担¨引。医务人员尽可能创造安静环境减少噪音对病人的刺激。
2.3 性别与年龄 女性冠心病同男性不同,如症状表现复杂,多见功能丧失,冠状动脉造影阻塞性病变少而预后却较男性差,有报道按照标准康复程序冠状动脉搭桥病人女性住院时间要比男性长。年轻人可能更快恢复正常工作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可能影响康复。有报道75岁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病死率明显高于年轻组。
3 运动训练方案
运动康复缺乏标准方案,目前仍然处于多元化的阶段[3]。Meyer认为间断性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承受较高强度,可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应。常用的运动强度是40%~80%峰值氧摄入量(V02peak),或60%~80%心率储备。如果运动时间超过3~5 min,则需要采用较低强度(40%一50%V02peak)。可以采用小肌群抗阻训练,但强调小负荷、短时间、小运动量。推荐采用25%一35%最大呼吸压的抗阻吸气肌练(20-30 min/d)以增加呼吸肌耐力。Humphrey等引认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并特别注意兴趣原则。
4 研究热点
4.1 心脏运动康复与无症状心脏事件 衣阿华大学心血管康复研究对1 600例患者在整个第二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均进行持续的全导心电图监测和血压监测,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总监测20 000 h,观察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明显心律失常、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运动峰值时收缩压下降>10mnl Hg(1 mm Hg=0.133 3kPa)。其中,13%的患者至少1次明显的心律失常事件,36%的患者至少有1次心肌缺血和(或)低血压事件,两者加在一起,几乎半数患者至少有1次事件。这些事件中,大约半数由于监测到无症状事件而进行了临床干预,在半数进行临床干预的事件中,75%是由于在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现无症状事件。临床干预包括改变运动方案、心导管检查后进行或未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或PCI、住院治疗、改变服药方案、进一步诊断检查。发生任何事件需要进行临床干预的OR值为8.2,发生心律失常的OR值为2.4,发生低血压的OR值为1.8,发生心肌缺血的OR值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