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的诊治,提高对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48例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的患者,经过补充血容量及输血(全血或成分血)、止血、制酸护胃、病因治疗及预防再出血等处理,治愈(好转)39例,总有效率81.3%;死亡2例,死亡率4.2%;转外科手术治疗7例,转科治疗率14.6%。结论: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虽然来势凶猛、病情复杂,但只要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综合、合理有效治疗,还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上消化性出血;老年人;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60-02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1],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若抢救处理不当,病死率甚高。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48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者87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6.3年,首次出血者29例,2次以上出血者19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可有黑便、呕血、呕血兼黑便、上腹隐痛、反酸、嗳气、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心悸、昏厥、休克等各种不同表现。
1.3诊断方法46例病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出血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31.3%;胃溃疡11例,占22.9%;复合性溃疡7例,占14.6%;急性胃粘膜病变4例,十二指肠炎4例,各占8.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例,占6.3%;胃癌1例,药物所致1例,各占2.1%;原因不明2例(病情不允许检查或患者拒绝检查),占4.2%;。
1.4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实施心电监护;②补充血容量及输血(全血或成分血);③药物止血治疗:口服止血(如云南白药、垂体后叶素、凝血酶原等)、静注和肌注止血(如立止血、维生素K、6氨基己酸或垂体后叶素)等可酌情选择应用;④制酸护胃:甲氰咪胍、奥美啦唑等,生长抑素静注,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⑤病因治疗及预防再出血;⑥转外科手术。
2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9例,总有效率81.3%;死亡2例,死亡率4.2%;转外科手术治疗7例,转科治疗率14.6%。死亡原因主要为老年患者伴随全身性疾病、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原因。
3讨论
3.1尽早诊断是关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一般不难,病者大多发病急而紧急就诊。病史常能帮助判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例如主诉呕血则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近期饮酒或服用阿斯匹林、激素等药物,多提示胃粘膜炎症出血;有典型消化性溃疡病史则应考虑溃疡出血;恶心、呕吐之后继发呕血,应考虑到食管粘膜病变或撕裂;体格检查发现慢性肝病体征,常提示出血来自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包块应想到恶性肿瘤可能;反映有毛细血管扩张常暗示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放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如果清澈无血,则可以排除幽门近端的活动性出血。胃液内无血而发现有胆汁,是否定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2],它既可明确出血部位又可提示病因,结合组织活检可获得病变性质的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并可在镜下采取止血措施。所以只要病情允许,患者同意就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
3.2治疗既要遵循原则,又要把握分寸:
3.2.1补充血容量:输液、输血对于短期内大出血,特别是有循环衰竭表现的患者是首选治疗,对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起重要作用。输血量原则上接近出血量,肝病患者应输新鲜血。输液时可给予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血浆和代血浆。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应控制入量及速度。
3.2.2止血措施:口服止血(如云南白药、垂体后叶素、凝血酶原等)、静注和肌注止血(如立止血、维生素K、6氨基己酸或垂体后叶素)等可酌情选择应用;同时辅以制酸护胃:甲氰咪胍、奥美啦唑等,生长抑素静注,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好转后一定要进行病因治疗,这对预防再次出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不能止血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不延误手术时机,本组病例中没有因为延误手术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患者死亡的现象。
3.2.4伴随全身性疾病: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疾病,所以在治疗大出血时,不但要关注消化系统的疾病,还要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伴随全身性疾病。这些伴随全身性疾病不但影响大出血的治疗,而且可以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本组的两例死亡患者均与伴随疾病有关。
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虽然来势凶猛、病情复杂,但只要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综合、合理有效治疗,还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16
[2]陈学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8—570
【关键词】上消化性出血;老年人;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60-02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1],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若抢救处理不当,病死率甚高。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48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61岁,最大的者87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6.3年,首次出血者29例,2次以上出血者19例。
1.2临床表现:患者可有黑便、呕血、呕血兼黑便、上腹隐痛、反酸、嗳气、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心悸、昏厥、休克等各种不同表现。
1.3诊断方法46例病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出血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31.3%;胃溃疡11例,占22.9%;复合性溃疡7例,占14.6%;急性胃粘膜病变4例,十二指肠炎4例,各占8.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例,占6.3%;胃癌1例,药物所致1例,各占2.1%;原因不明2例(病情不允许检查或患者拒绝检查),占4.2%;。
1.4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实施心电监护;②补充血容量及输血(全血或成分血);③药物止血治疗:口服止血(如云南白药、垂体后叶素、凝血酶原等)、静注和肌注止血(如立止血、维生素K、6氨基己酸或垂体后叶素)等可酌情选择应用;④制酸护胃:甲氰咪胍、奥美啦唑等,生长抑素静注,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⑤病因治疗及预防再出血;⑥转外科手术。
2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9例,总有效率81.3%;死亡2例,死亡率4.2%;转外科手术治疗7例,转科治疗率14.6%。死亡原因主要为老年患者伴随全身性疾病、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原因。
3讨论
3.1尽早诊断是关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一般不难,病者大多发病急而紧急就诊。病史常能帮助判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例如主诉呕血则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近期饮酒或服用阿斯匹林、激素等药物,多提示胃粘膜炎症出血;有典型消化性溃疡病史则应考虑溃疡出血;恶心、呕吐之后继发呕血,应考虑到食管粘膜病变或撕裂;体格检查发现慢性肝病体征,常提示出血来自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浅表淋巴结肿大、腹部包块应想到恶性肿瘤可能;反映有毛细血管扩张常暗示血管畸形导致的出血。放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如果清澈无血,则可以排除幽门近端的活动性出血。胃液内无血而发现有胆汁,是否定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2],它既可明确出血部位又可提示病因,结合组织活检可获得病变性质的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并可在镜下采取止血措施。所以只要病情允许,患者同意就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
3.2治疗既要遵循原则,又要把握分寸:
3.2.1补充血容量:输液、输血对于短期内大出血,特别是有循环衰竭表现的患者是首选治疗,对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起重要作用。输血量原则上接近出血量,肝病患者应输新鲜血。输液时可给予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血浆和代血浆。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应控制入量及速度。
3.2.2止血措施:口服止血(如云南白药、垂体后叶素、凝血酶原等)、静注和肌注止血(如立止血、维生素K、6氨基己酸或垂体后叶素)等可酌情选择应用;同时辅以制酸护胃:甲氰咪胍、奥美啦唑等,生长抑素静注,适用于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好转后一定要进行病因治疗,这对预防再次出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不能止血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不延误手术时机,本组病例中没有因为延误手术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患者死亡的现象。
3.2.4伴随全身性疾病: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疾病,所以在治疗大出血时,不但要关注消化系统的疾病,还要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伴随全身性疾病。这些伴随全身性疾病不但影响大出血的治疗,而且可以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本组的两例死亡患者均与伴随疾病有关。
老年人上消化性出血虽然来势凶猛、病情复杂,但只要尽早明确诊断,积极综合、合理有效治疗,还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16
[2]陈学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