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在学生学习中,课堂学习占据着一天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若能集中,脑功能若能活跃,学习效果将会最好。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向45分钟要效率。那么,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有哪些“小窍门”呢?以下,谈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备课
1.备教材:仔细阅读材料,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编教材的专家不可能把每个使用教材的学生都切实考虑,所以备课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调控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编写导学单:导学单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当堂训练、课后巩固等知识,并且尽量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的内容要按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中
我采用“一堂两段”教学方法,“35 10”,前35分钟进行教学,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批改,精讲错题,做到堂堂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导人,展示目标
导入要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导人的时间虽短,但对整节课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课中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锋面一节内容授课中,学生对锋面的概念难以把握,所以在授课时结合锋面示意图指导学生搞清楚锋面、锋区、锋线等概念;同时,学生对锋的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相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读图指导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暖锋和冷锋的教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锋面图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列表归纳,加强理解和识记。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但若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应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细节。
比如:我在上课使随手带着指图的工具。地理课是需要大量指图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图。在投影仪的灯光下,讲台上的老师的脸庞光斑陆离,影响地理老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师用手去指图,人离地图很近,学生就看不见老师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图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图中重点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所以我在课前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动耳、动脑、动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将课堂重点、难点理清:
(3)指导学生复习。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将新授内容复习。学生自己做题时,不可每做一题,便寻找答案。每做完一节内容,用红笔校对。自己先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若发现不懂,再在相应题目中留下标记,课后问同学或教师。
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意义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假如教师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的叙述,学生将不知所云,多媒体的是用有些不够直观。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用长短一样的黑白两根线,分别表示晨线、昏线;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线。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引起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整个45分钟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得45分钟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授课中,活动讨论: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绘制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学生绘制,我进行指导,提醒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学生讨论画好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投影绘制作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我进行点评。
7.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信心
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懒散、拖沓已经成为习惯,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画水循环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少画了“下渗”环节,我的评价是“你的绘画很有创意,但少画了
‘下渗’环节,只能给90分。”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有所不足,但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令一位同学,画的完全准确,“你太有才了”从而激起他甚是全班同学的自信心。
总之,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新的经验,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小点,才能有所成就。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一、备课
1.备教材:仔细阅读材料,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编教材的专家不可能把每个使用教材的学生都切实考虑,所以备课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调控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编写导学单:导学单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当堂训练、课后巩固等知识,并且尽量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的内容要按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中
我采用“一堂两段”教学方法,“35 10”,前35分钟进行教学,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批改,精讲错题,做到堂堂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导人,展示目标
导入要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导人的时间虽短,但对整节课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课中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锋面一节内容授课中,学生对锋面的概念难以把握,所以在授课时结合锋面示意图指导学生搞清楚锋面、锋区、锋线等概念;同时,学生对锋的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相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读图指导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暖锋和冷锋的教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锋面图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列表归纳,加强理解和识记。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但若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应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细节。
比如:我在上课使随手带着指图的工具。地理课是需要大量指图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图。在投影仪的灯光下,讲台上的老师的脸庞光斑陆离,影响地理老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师用手去指图,人离地图很近,学生就看不见老师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图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图中重点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所以我在课前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动耳、动脑、动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将课堂重点、难点理清:
(3)指导学生复习。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将新授内容复习。学生自己做题时,不可每做一题,便寻找答案。每做完一节内容,用红笔校对。自己先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若发现不懂,再在相应题目中留下标记,课后问同学或教师。
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意义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假如教师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的叙述,学生将不知所云,多媒体的是用有些不够直观。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用长短一样的黑白两根线,分别表示晨线、昏线;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线。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引起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整个45分钟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得45分钟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授课中,活动讨论: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绘制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学生绘制,我进行指导,提醒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学生讨论画好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投影绘制作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我进行点评。
7.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信心
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懒散、拖沓已经成为习惯,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画水循环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少画了“下渗”环节,我的评价是“你的绘画很有创意,但少画了
‘下渗’环节,只能给90分。”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有所不足,但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令一位同学,画的完全准确,“你太有才了”从而激起他甚是全班同学的自信心。
总之,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新的经验,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小点,才能有所成就。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