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乡土树种幼苗在次生林下生长的研究

来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45502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苗木移植试验,测定了21种香港乡土树种在次生林下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在林下生长;只有极少数种类表现出极耐荫或极不耐荫,导致林下先锋树种幼苗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荫蔽或因荫蔽而生长不良受病虫害致死.在香港次生林演替中占优势的种类通常具有生长快、稍耐荫,或生长稍慢但耐胁迫等特点.这是对香港退化土地长期适应的结果.鸟播植物在香港次生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议加强鸟播树种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植树造林中应用.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一些现代植物群落演替假说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其他文献
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肿瘤相关抗原N-35在不同肿瘤细胞及正常人心脏和肺组织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用N-聚糖酶酶解方法确定与单克隆抗体N-35相对应的相关蛋白为一糖蛋白分
供试风信子为Delft blue和Janbos2个品种.结果表明: Janbos 的再生能力比Delft blue强,Delft和Janbos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附加BA2.5 mg/L、IAA0.5 mg/L、NAA2.0 mg/L和MS附
本文将评述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及其趋势.
以陆地冀棉20下胚轴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培养过程中阶段性取材、固定、制备石蜡切片,观察并显微摄影,从组织细胞学角度了解到冀棉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方式、胚性愈伤组织形态发
比较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3个属模式种的形态特征和幼叶酯酶同工酶差异。结果表明:Elymus sibiricus、 Roegneria caucasica 和 Hyslrix Palula在形态上有明显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甜叶菊(Sti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300 mg/t,水解酪蛋白.离体叶片在BA 0.5 mg/L和NAA 0.5
对八角茴香油 ( anise oil)在三种溶剂中的结晶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 ,考察添加剂对结晶析出的影响 ,并用溶解度参数理论阐明溶剂的性质与结晶的关系。结果表明 :乙醇、甲醇的
通过对破囊壶菌ATCC34304等四株菌的发酵液的分析及发酵条件的研究,发现ATCC34304易于培养且DHA含量高,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28 ℃170 r/min摇床光照培养6 d,DHA含量达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淡色库蚊对 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方法 :浸渍法。结果 :淡色库蚊幼虫对敌敌畏的抗药性水平较高 ,其次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结论 :对敌敌畏的抗性种
目的: 以水替代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 以水溶高分子材料作为稳定剂及缓释剂等.方法: 参照农药登记室内药效实验有关方法等.结果:研制的微乳缓释气雾杀虫剂,对蚊、蝇、蜚蠊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