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它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康斯坦丁·卡瓦菲斯《伊萨卡》
2015年秋,当时还是英语系大一新生的我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希腊语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和二十多位同学一起被公派前往希腊进行为期三年的希腊语言文化学习。我们在位于希腊北部的约阿尼纳大学度过了前两年的时光,第三年转学到了雅典大学。
留学伊始,我们就和希腊现代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斯的《伊萨卡》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们参加的项目是备受两国瞩目的交换学习项目,加上当时中希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我们不时会受到各种媒体采访。而《伊萨卡》这首风格清新、意蕴深刻的诗歌,则是频频被我们提起,先是中文版本,然后是英文版本,最后是希腊语版本。它不仅见证着我们在希腊学习时的进步,更为神奇的是,回首这一路,我竟然发现我们的脚步似乎正是沿着这首诗的节奏前行的。
穿越千年的文明
三年的留学生活于我而言,首先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之前有过出国旅行和做义工的经历,但我从未想象過能在一个陌生、奇妙的国度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哲学、戏剧、建筑等方面有着无比辉煌的文明果实。它们最终沉淀成一部部历史巨著和众多令人赞叹的遗迹。当我漫步在雅典老城区的街头时,仿佛看到了当年苏格拉底在市场上匆匆而过的身影;当我面对着气势恢宏的帕特农神庙时,好像听到了伯里克利慷慨激昂的演讲;当我站在德尔菲神庙大门外寻找石柱上铭刻的格言时,似乎闻到了千年前女祭祀占卜时所用迷烟的味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当中学课本上的一个个名词变成了我走过的地方,我的视野被无限拉长,在时空交错中顿感心胸壮阔。这种壮阔不同于看日出、观沧海,而是冥冥中感受到一种宏大的精神存在,个人在这种精神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却又因为这种精神的环绕而心生一种“宠辱偕忘”的舒畅之感。
当然,我的阅历极为有限,姑且只是仰慕先贤的风采,古希腊给我的厚赠大概会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而不断显现出来。在我目前这个年纪,带给我更多感受的还是客居三年的现代希腊社会。
古希腊精神的现代传承
2015年我出发去希腊时,希腊正值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不时有“退出欧元区”的消息传出。当时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希腊这个陌生的国度带有几丝偏见,这种态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随着和希腊人的接触越来越多,以及对希腊历史和文化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并接受了希腊人和中国人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喜欢上了希腊人身上的宝贵品质:热情好客,尊重自由,绝对不会过分压榨自己,给亲情和友情足够的重视,等等。
到希腊的第二年,我参加了市剧院的一个业余话剧培训班,培训班上有刚上高中的学生,也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有独自带孩子的单亲妈妈,也有靠救济金度日的失业大叔。让我震撼和感动的不仅仅是“本应该”为了生计操劳的人竟然能够每周准时地上表演课和声乐课,还有大家只是出于对表演的热爱而凑到一起,彼此之间却能够平等交流,我们虽然看似是个不搭的团队,但相处得无比融洽。
在希腊,我觉得一切都过得很慢,这主要与希腊人那种不紧不慢的心态有关。希腊的大街小巷里最多的就是咖啡馆了,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咖啡馆里都坐满了相互交谈的人群,大家无话不谈,从最近的新闻、八卦到多年前的趣事,从家庭生活到工作再到国内国际政治,每个人都在享受着交流的乐趣。
当然,这仅仅是我留学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总而言之,三年的留学生涯让我对希腊有了更深的了解:曾经让我吐槽的商店在下午和礼拜日关门的制度,其实是在保护工作者的权利,让他们有时间陪伴家人;曾经谈之色变的罢工和游行活动,也让我了解了民主政治的利弊,让我不禁赞叹希腊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之高。我也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现代希腊人以某种形式延续着古希腊的精神。
独在异乡为异客
留学生活不止有丰富多彩的见闻,还有内心的情感斗争。初到希腊,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还有学习的压力和对考试的恐惧……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现在回忆起来,我也是足够幸运的,虽然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我没有被过分宠爱,有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在磕磕绊绊地度过了留学生活的最初阶段后,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和不断融入当地社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逐渐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填满。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的生命中,孤独和社交上的困境都是难免的,留学生活只不过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把这些考验放大了罢了。通过这些考验的人会得到真正的成长,也能体会到那种明悟的快感。我就特别享受自己一个人深思问题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得到答案那一刻的感受更是无比美妙。当然,我希望所有留学的同学都不会遇到我所遇到的问题,能比我更幸运。
除了孤独,焦虑也是伴随留学生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曾经这样和朋友形容自己的心理:“身在希腊,心在中国。”看着国内同龄的朋友们实习的实习,保研的保研,有的成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有的成为“offer收割机”,然而在希腊留学的我和这一切绝缘。尤其是当时希腊的经济条件也很难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在羡慕别人和心疼自己的同时,我的焦虑感与日俱增。
如何消除这种焦虑?我觉得主要是要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被外界所影响,老实说这并不容易。在这个方面我是幸运的,在雅典,我遇到了很多照顾我的朋友和前辈,他们会和我谈生活、谈人生,为我介绍了不少翻译实习的机会,不仅让我积累了经验,还对我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忙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很难顾得上焦虑了。
孤独和焦虑应该是所有留学生都免不了遇到的心理问题,或许我处理得还不够好,但是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因为“人总是要有个时间面对自己的”,我很感谢留学这三年能把这个时间提前了一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身处希腊,就不能不利用其地理优势来游历欧洲。三年的留学时间,我去过欧洲不少国家,也曾附庸风雅地参加过电影展和时装周。在这些各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我不断地将之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做对比,收获一些或深或浅的见解。留学路上经过的地点、遇到的人、发生的故事不断刷新着我的认识,那些人就像是游戏里的各种角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各种任务,还有生动美好的主线剧情;这些美好的回忆,也不仅仅提醒着我“去过”,更呼唤着我“再来”。
结束三年希腊留学生活归国快两个月了,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一一拾起这些回忆碎片,这些无论在清醒时或者是睡梦中都不时冒出来的回忆碎片。三年的酸甜苦辣不是短短几千字能够写完的,直到今天,在某个瞬间,偶尔还会有一丝愉悦或者苦涩涌上我的心头,然而我却鲜有后悔之感。这正如诗人所言:“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用不着伊萨卡来让你财源滚滚。伊萨卡赋予你如此神奇的旅行,没有它你可不会启程前来。”
·《求学》小链接·
希腊介绍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海岛众多,海岸线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希腊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这里的经济作物有橄榄、柑橘、柠檬、葡萄等,因此希腊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在世界享有盛誉,希腊每年也会举办多次相关的展览。希腊的人口有近半数分布在首都雅典及周边地区,但希腊在广义上仍然算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2008年希腊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经济情况恶化,但随着欧盟的援助和希腊政府本身做出的努力,希腊经济正呈现一个缓慢好转的态势。
希腊最为国人所熟知的是其发达的旅游业。希腊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方面,希腊南部有众多风格独特的海岛,爱琴海水质优良,是许多人度假的首选之地;希腊北部山区则是以希腊传统民俗为看点,给游客原汁原味的风俗体验。人文方面,希腊有着辉煌的历史,各种考古遗迹数不胜数,从雅典卫城到克诺索斯王宫,几乎每一寸土地下都有宝藏等待着被人发掘。
近年来,中国和希腊关系发展迅速,不少国有企业进入希腊:中远海运集团投资建成了当地最大的货运港口——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国家电网收购了希腊独立输电运营公司24%的股权,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希腊国家电力局签署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等等。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不少中国企业都将目光投向希腊。此外,希腊政府在2013年出台了新的移民政策,移民希腊的门槛大大降低,投资移民政策也成为最近中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希腊大学介绍
希腊的公立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并不靠前,整体知名度不是很高,比较有名的几所学校为:雅典国立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国立理工学院、克里特大学、帕特雷大学、约阿尼纳大学等。
我就读的大学是约阿尼纳大学和雅典国立大学,两者都是综合性大学。约阿尼纳大学位于希腊北部的约阿尼纳市,专业设置偏理工科,也开设了教育学和经济学等专业,整个校园面积很大,有些地方甚至到了“荒芜”的程度。
雅典国立大学是希腊最早成立的大学之一,历史悠久,老校区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大学路上,它和希腊国家图书馆、雅典科学院并称为雅典“新古典主义”三部曲。新校区位于雅典郊外,设有哲学院、神学院、数学系等院系。
留学课程设置
由于英语在希腊的普及程度比较高,因此游客在希腊游玩或者短期生活的话不需要特意去学习希腊语。交换生或者是打算在希腊久居的人,出于方便交流的目的,建议参加一个语言班,学习一下基础的希腊语。通常各个大学都会有为外国交换生开设的语言班,按照当地教育部的要求,如果要在希腊大学里正式上课的话,希腊语需要达到B2水平。
我的三年留學经历里,前两年的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主(我在第二年相继完成了B2和C1的考试),第三年主要以普通的大学课程为主,但仍保持每周两次的频率上语言课。
留学奖学金
国内方面,留学希腊可以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区域高水平人才培养方案”,申请学费和生活补助;部分学校可能会有自己的出国项目补助,这一点费用不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咨询相关学校的老师。希腊的大学对学生不收学费(语言班收费)。
希腊方面,希腊政府会为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奖学金(本科、硕士、博士都有),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语言班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申请信息可以在相应学校及机构的官网上找到,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希腊驻华使馆进行咨询。
——康斯坦丁·卡瓦菲斯《伊萨卡》
2015年秋,当时还是英语系大一新生的我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希腊语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和二十多位同学一起被公派前往希腊进行为期三年的希腊语言文化学习。我们在位于希腊北部的约阿尼纳大学度过了前两年的时光,第三年转学到了雅典大学。
留学伊始,我们就和希腊现代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斯的《伊萨卡》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们参加的项目是备受两国瞩目的交换学习项目,加上当时中希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我们不时会受到各种媒体采访。而《伊萨卡》这首风格清新、意蕴深刻的诗歌,则是频频被我们提起,先是中文版本,然后是英文版本,最后是希腊语版本。它不仅见证着我们在希腊学习时的进步,更为神奇的是,回首这一路,我竟然发现我们的脚步似乎正是沿着这首诗的节奏前行的。
穿越千年的文明
三年的留学生活于我而言,首先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之前有过出国旅行和做义工的经历,但我从未想象過能在一个陌生、奇妙的国度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哲学、戏剧、建筑等方面有着无比辉煌的文明果实。它们最终沉淀成一部部历史巨著和众多令人赞叹的遗迹。当我漫步在雅典老城区的街头时,仿佛看到了当年苏格拉底在市场上匆匆而过的身影;当我面对着气势恢宏的帕特农神庙时,好像听到了伯里克利慷慨激昂的演讲;当我站在德尔菲神庙大门外寻找石柱上铭刻的格言时,似乎闻到了千年前女祭祀占卜时所用迷烟的味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当中学课本上的一个个名词变成了我走过的地方,我的视野被无限拉长,在时空交错中顿感心胸壮阔。这种壮阔不同于看日出、观沧海,而是冥冥中感受到一种宏大的精神存在,个人在这种精神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却又因为这种精神的环绕而心生一种“宠辱偕忘”的舒畅之感。
当然,我的阅历极为有限,姑且只是仰慕先贤的风采,古希腊给我的厚赠大概会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而不断显现出来。在我目前这个年纪,带给我更多感受的还是客居三年的现代希腊社会。
古希腊精神的现代传承
2015年我出发去希腊时,希腊正值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不时有“退出欧元区”的消息传出。当时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希腊这个陌生的国度带有几丝偏见,这种态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随着和希腊人的接触越来越多,以及对希腊历史和文化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并接受了希腊人和中国人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喜欢上了希腊人身上的宝贵品质:热情好客,尊重自由,绝对不会过分压榨自己,给亲情和友情足够的重视,等等。
到希腊的第二年,我参加了市剧院的一个业余话剧培训班,培训班上有刚上高中的学生,也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有独自带孩子的单亲妈妈,也有靠救济金度日的失业大叔。让我震撼和感动的不仅仅是“本应该”为了生计操劳的人竟然能够每周准时地上表演课和声乐课,还有大家只是出于对表演的热爱而凑到一起,彼此之间却能够平等交流,我们虽然看似是个不搭的团队,但相处得无比融洽。
在希腊,我觉得一切都过得很慢,这主要与希腊人那种不紧不慢的心态有关。希腊的大街小巷里最多的就是咖啡馆了,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咖啡馆里都坐满了相互交谈的人群,大家无话不谈,从最近的新闻、八卦到多年前的趣事,从家庭生活到工作再到国内国际政治,每个人都在享受着交流的乐趣。
当然,这仅仅是我留学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总而言之,三年的留学生涯让我对希腊有了更深的了解:曾经让我吐槽的商店在下午和礼拜日关门的制度,其实是在保护工作者的权利,让他们有时间陪伴家人;曾经谈之色变的罢工和游行活动,也让我了解了民主政治的利弊,让我不禁赞叹希腊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之高。我也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现代希腊人以某种形式延续着古希腊的精神。
独在异乡为异客
留学生活不止有丰富多彩的见闻,还有内心的情感斗争。初到希腊,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还有学习的压力和对考试的恐惧……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现在回忆起来,我也是足够幸运的,虽然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我没有被过分宠爱,有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在磕磕绊绊地度过了留学生活的最初阶段后,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和不断融入当地社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逐渐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填满。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的生命中,孤独和社交上的困境都是难免的,留学生活只不过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把这些考验放大了罢了。通过这些考验的人会得到真正的成长,也能体会到那种明悟的快感。我就特别享受自己一个人深思问题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得到答案那一刻的感受更是无比美妙。当然,我希望所有留学的同学都不会遇到我所遇到的问题,能比我更幸运。
除了孤独,焦虑也是伴随留学生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曾经这样和朋友形容自己的心理:“身在希腊,心在中国。”看着国内同龄的朋友们实习的实习,保研的保研,有的成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有的成为“offer收割机”,然而在希腊留学的我和这一切绝缘。尤其是当时希腊的经济条件也很难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在羡慕别人和心疼自己的同时,我的焦虑感与日俱增。
如何消除这种焦虑?我觉得主要是要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被外界所影响,老实说这并不容易。在这个方面我是幸运的,在雅典,我遇到了很多照顾我的朋友和前辈,他们会和我谈生活、谈人生,为我介绍了不少翻译实习的机会,不仅让我积累了经验,还对我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忙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很难顾得上焦虑了。
孤独和焦虑应该是所有留学生都免不了遇到的心理问题,或许我处理得还不够好,但是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因为“人总是要有个时间面对自己的”,我很感谢留学这三年能把这个时间提前了一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身处希腊,就不能不利用其地理优势来游历欧洲。三年的留学时间,我去过欧洲不少国家,也曾附庸风雅地参加过电影展和时装周。在这些各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我不断地将之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做对比,收获一些或深或浅的见解。留学路上经过的地点、遇到的人、发生的故事不断刷新着我的认识,那些人就像是游戏里的各种角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各种任务,还有生动美好的主线剧情;这些美好的回忆,也不仅仅提醒着我“去过”,更呼唤着我“再来”。
结束三年希腊留学生活归国快两个月了,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一一拾起这些回忆碎片,这些无论在清醒时或者是睡梦中都不时冒出来的回忆碎片。三年的酸甜苦辣不是短短几千字能够写完的,直到今天,在某个瞬间,偶尔还会有一丝愉悦或者苦涩涌上我的心头,然而我却鲜有后悔之感。这正如诗人所言:“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用不着伊萨卡来让你财源滚滚。伊萨卡赋予你如此神奇的旅行,没有它你可不会启程前来。”
·《求学》小链接·
希腊介绍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海岛众多,海岸线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希腊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这里的经济作物有橄榄、柑橘、柠檬、葡萄等,因此希腊的橄榄油和葡萄酒在世界享有盛誉,希腊每年也会举办多次相关的展览。希腊的人口有近半数分布在首都雅典及周边地区,但希腊在广义上仍然算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2008年希腊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经济情况恶化,但随着欧盟的援助和希腊政府本身做出的努力,希腊经济正呈现一个缓慢好转的态势。
希腊最为国人所熟知的是其发达的旅游业。希腊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方面,希腊南部有众多风格独特的海岛,爱琴海水质优良,是许多人度假的首选之地;希腊北部山区则是以希腊传统民俗为看点,给游客原汁原味的风俗体验。人文方面,希腊有着辉煌的历史,各种考古遗迹数不胜数,从雅典卫城到克诺索斯王宫,几乎每一寸土地下都有宝藏等待着被人发掘。
近年来,中国和希腊关系发展迅速,不少国有企业进入希腊:中远海运集团投资建成了当地最大的货运港口——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国家电网收购了希腊独立输电运营公司24%的股权,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希腊国家电力局签署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等等。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不少中国企业都将目光投向希腊。此外,希腊政府在2013年出台了新的移民政策,移民希腊的门槛大大降低,投资移民政策也成为最近中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希腊大学介绍
希腊的公立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并不靠前,整体知名度不是很高,比较有名的几所学校为:雅典国立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国立理工学院、克里特大学、帕特雷大学、约阿尼纳大学等。
我就读的大学是约阿尼纳大学和雅典国立大学,两者都是综合性大学。约阿尼纳大学位于希腊北部的约阿尼纳市,专业设置偏理工科,也开设了教育学和经济学等专业,整个校园面积很大,有些地方甚至到了“荒芜”的程度。
雅典国立大学是希腊最早成立的大学之一,历史悠久,老校区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大学路上,它和希腊国家图书馆、雅典科学院并称为雅典“新古典主义”三部曲。新校区位于雅典郊外,设有哲学院、神学院、数学系等院系。
留学课程设置
由于英语在希腊的普及程度比较高,因此游客在希腊游玩或者短期生活的话不需要特意去学习希腊语。交换生或者是打算在希腊久居的人,出于方便交流的目的,建议参加一个语言班,学习一下基础的希腊语。通常各个大学都会有为外国交换生开设的语言班,按照当地教育部的要求,如果要在希腊大学里正式上课的话,希腊语需要达到B2水平。
我的三年留學经历里,前两年的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主(我在第二年相继完成了B2和C1的考试),第三年主要以普通的大学课程为主,但仍保持每周两次的频率上语言课。
留学奖学金
国内方面,留学希腊可以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区域高水平人才培养方案”,申请学费和生活补助;部分学校可能会有自己的出国项目补助,这一点费用不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咨询相关学校的老师。希腊的大学对学生不收学费(语言班收费)。
希腊方面,希腊政府会为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奖学金(本科、硕士、博士都有),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语言班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申请信息可以在相应学校及机构的官网上找到,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希腊驻华使馆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