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加入了“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这是有其背景的。课改之后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性,课堂上对话意识强了。然而对话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把教材的编者丢弃在一边,忽略了课文的课程意识和价值导向。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在价值引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1. 教者自身与编者对话存在偏差。由于钻研教材不透,不能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因而对教材人文价值的引领有的失之于浅,有的挖掘过深,有的则偏离了文本。
【课例1】二下《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
师: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说些什么?
生:蜗牛背着这么沉重的奖杯太可怜了,我想发明一种机器把它拿下来。
生:我也想帮蜗牛拿下奖杯,还想恢复它的翅膀,看看它是不是飞得最快。
师:(有些茫然并小结)同学们要知道,因为蜗牛太骄傲了,这沉重的外壳就是骄傲的结果,让我们告诉蜗牛,成绩面前要谦虚。
这一课例中,学生想说的多为两个主题:一是觉得同情,二是充满幻想。遐想联翩和好奇,是儿童文化的体现,而同情蜗牛则包含了他们善良的愿望,期待减轻他人的痛苦,这是儿童价值观的体现,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编者价值观的认同。面对这样的心理背景,教者却生硬地抛出了不能骄傲、要谦虚的成人表述方式。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告白式引导显得很牵强。
2. 教者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缺乏手段。由于片面看重学生的个性感悟,或者不能多角度预设课堂生成,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非主流思想就无法有效引导,有的随意附和,有的不置可否,导致认识上的模糊,使得对话失去了应有的导向功能。
【课例2】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段
师:汤姆好不容易钓到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爸爸却让他把这条鱼放掉。同学们,你们赞同爸爸的做法吗?
生:我赞成爸爸的做法,因为当时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无论是谁都不能违反这个规定。
生:我不赞成爸爸的做法。要知道,汤姆第一次钓到这么一条大鲈鱼,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作为大人,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何况当时又没有人看见,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正是由于爸爸的阻止,汤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师:(带头鼓掌)你这种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值得表扬。
无论有没有人看见,都要遵守社会规范,这是课文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教者理应引导学生去感悟和深化这一主题,而不应该围绕“爸爸的做法对不对”的话题去鼓励所谓的创新。本课例的引领失当表现为教学设计上存在缺陷。
二、 解决的策略
当学生的理解偏离方向时,教师要能艺术地进行纠正,巧妙地引导,不着痕迹地让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归于主流。
【课例3】窦桂梅《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生: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著,很了不起。
窦:啊?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目的是什么?
生: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窦:你说,那该怎样评价白骨精这份“执著”呢?
生:(想了想)反正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窦:好,你先想想,一会儿再和你聊这个问题。
(十多分钟后,学生评价孙悟空)
生:(认为白骨精顽强的那个女孩)孙悟空啊,师徒四人你本事最大。遇到妖魔鬼怪你一点都不怕,执著地保护师父。以后遇到妖魔鬼怪,师父一定会再找你,只要你有求必应,有情有义,师父一定会再收留你的。
窦:你现在又谈到了孙悟空的执著,你说悟空执著的目的和白骨精的目的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的目的是恶的。
窦:你真是“善恶分明”啊!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妖精的“无心向善”,再谈谈妖精的执著。
生:妖精的执著用错地方了,妖精的办法是狡猾阴险的,所以最后是罪有应得。
窦:不仅仅是狡猾,更不是智谋,这执著,是不择手段的害人阴谋!也就是说,方向错了,方式再好,也是南辕北辙!
本课例中,窦老师在遇到学生理解偏离方向时,采用相机引导、回归文本的策略,引导学生在人物特点的对比分析中,在善恶是非的情感判断中转变了认识,很巧妙地使学生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作者单位:东台市弶港镇小学)
一、 存在的问题
1. 教者自身与编者对话存在偏差。由于钻研教材不透,不能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因而对教材人文价值的引领有的失之于浅,有的挖掘过深,有的则偏离了文本。
【课例1】二下《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
师: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说些什么?
生:蜗牛背着这么沉重的奖杯太可怜了,我想发明一种机器把它拿下来。
生:我也想帮蜗牛拿下奖杯,还想恢复它的翅膀,看看它是不是飞得最快。
师:(有些茫然并小结)同学们要知道,因为蜗牛太骄傲了,这沉重的外壳就是骄傲的结果,让我们告诉蜗牛,成绩面前要谦虚。
这一课例中,学生想说的多为两个主题:一是觉得同情,二是充满幻想。遐想联翩和好奇,是儿童文化的体现,而同情蜗牛则包含了他们善良的愿望,期待减轻他人的痛苦,这是儿童价值观的体现,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编者价值观的认同。面对这样的心理背景,教者却生硬地抛出了不能骄傲、要谦虚的成人表述方式。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告白式引导显得很牵强。
2. 教者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缺乏手段。由于片面看重学生的个性感悟,或者不能多角度预设课堂生成,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非主流思想就无法有效引导,有的随意附和,有的不置可否,导致认识上的模糊,使得对话失去了应有的导向功能。
【课例2】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段
师:汤姆好不容易钓到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爸爸却让他把这条鱼放掉。同学们,你们赞同爸爸的做法吗?
生:我赞成爸爸的做法,因为当时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无论是谁都不能违反这个规定。
生:我不赞成爸爸的做法。要知道,汤姆第一次钓到这么一条大鲈鱼,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作为大人,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何况当时又没有人看见,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正是由于爸爸的阻止,汤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师:(带头鼓掌)你这种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值得表扬。
无论有没有人看见,都要遵守社会规范,这是课文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教者理应引导学生去感悟和深化这一主题,而不应该围绕“爸爸的做法对不对”的话题去鼓励所谓的创新。本课例的引领失当表现为教学设计上存在缺陷。
二、 解决的策略
当学生的理解偏离方向时,教师要能艺术地进行纠正,巧妙地引导,不着痕迹地让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归于主流。
【课例3】窦桂梅《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生: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著,很了不起。
窦:啊?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目的是什么?
生: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窦:你说,那该怎样评价白骨精这份“执著”呢?
生:(想了想)反正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窦:好,你先想想,一会儿再和你聊这个问题。
(十多分钟后,学生评价孙悟空)
生:(认为白骨精顽强的那个女孩)孙悟空啊,师徒四人你本事最大。遇到妖魔鬼怪你一点都不怕,执著地保护师父。以后遇到妖魔鬼怪,师父一定会再找你,只要你有求必应,有情有义,师父一定会再收留你的。
窦:你现在又谈到了孙悟空的执著,你说悟空执著的目的和白骨精的目的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的目的是恶的。
窦:你真是“善恶分明”啊!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妖精的“无心向善”,再谈谈妖精的执著。
生:妖精的执著用错地方了,妖精的办法是狡猾阴险的,所以最后是罪有应得。
窦:不仅仅是狡猾,更不是智谋,这执著,是不择手段的害人阴谋!也就是说,方向错了,方式再好,也是南辕北辙!
本课例中,窦老师在遇到学生理解偏离方向时,采用相机引导、回归文本的策略,引导学生在人物特点的对比分析中,在善恶是非的情感判断中转变了认识,很巧妙地使学生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作者单位:东台市弶港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