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充实习作材料库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tx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生活的积累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重视开源拓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自然,让学生到广阔的空间里去观察、体验,索取素材。
  一、 铁鞋踏破又何必——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中去感知材料
  1. “司空见惯”中见真情。善于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件进行观察,以培养他们从平常事件中发现美的能力。如,下雨天家长们冒雨接孩子,这是小学生常见的事,其中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但学生们往往感受不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件事仔细观察,看一看家长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他们在雨中守候的样子怎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把所观所感写下来。
  2. “新生敏感”处悟思想。善于抓住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引导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提高他们摄取材料的能力。如,在义务献血宣传活动期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宣传人员的宣传方式及宣传内容,了解义务献血人员的献血行为,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观察了解之后,学生进行习作。
  3. “有意注意”里学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期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加深认识,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如,目前出现的“上网热”,许多家庭不仅爸爸、妈妈去学电脑,甚至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投入到了“上网”的行列。有的学生注意了,思考了,写出《我和爷爷畅游“网络”》等文章,但如果学生没有去注意它,这些便不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二、 源头活水滚滚来——从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去丰富材料
  小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比其他一切事物都更使他们感到亲切,所以,我们应多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生活,收获真实的材料。
  1. 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一项,难易适度。学生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生活体验后,再让他们描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写出《刷碗记》《第一次使用燃气灶》等情感真实的文章。
  2. 建议学生搞一些小养殖,种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养一种小动物。每天管理它们,观察它们的情况,并做下记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围绕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展开习作,自然也生动具体、富有感情了。
  3. 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参观、访问、比赛、游览等活动。如,访问公安干警,请他们讲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事迹;参加“小小交通警值勤”活动,体会交通警的辛苦;到农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进行拔河比赛,感受比赛的紧张气氛……每次活动后,都让学生谈谈、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多实践、多交流、多体验,学生再习作时自然能有感而发。
  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生活充实了,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习作才会达到“内容具体”的要求,才能有效防止“无话可说”“千篇一律”“空话连篇”的现象。
  三、 非继承无以创新——从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去积累材料
  1. 写“连锁日记”。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写“连锁日记”则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天由一人写日记,次日教师批改评定成绩后再传给下一个同学。日记内容不限:既可记录生活经历、生活感受,也可单独或接力编故事。一轮后,记各组总分。每个学生在写日记前,都能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日记的长处,体味老师的批语,这无疑是一次较好的阅读和学习的机会。
  2. 办“自主手抄报”。办手抄报,学生动手查资料、布局、排版、抄写、绘图,既收集了资料,也锻炼了综合能力,同时还积累了生活体验,可谓“一石三鸟”。手抄报的制作全部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内容丰富,涉及中外名著介绍、读书体会、读书故事、读书名言、精美诗文选编等。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快乐读书的耕耘与播种,这是一次对读书快乐之情的淋漓表达,他们把自己的读书体验,用心画出来,用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收获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通过这种活动,既动手动脑,又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了读写结合,也积累了习作素材。
  3. 练“两分钟演讲”。课前两分钟演讲(说话),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也大有裨益。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说话(人人参与),说话材料来源不限,内容健康即可。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大了他们的信息量,也给他们提供了心理体验——那些从未站在讲台前讲过话,甚至课堂上都很少发言的同学有了全新的感受。而每个学生在听、看别人演讲(说话)时又会发现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学种种不同表现。这些,无疑在学生们的习作材料库中又添上了一笔可贵的积蓄。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常规的分布函数拟合的基本原理出发,应用最优化思想将分布函数参数估计问题归结成优化问题,提出了三类通用的分布函数参数估计优化模型,讨论了分布拟合的全过程,编制
期刊
期刊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的发展,对于直线度的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用于补偿的目的时,不仅需要一个综合的直线度误差指标,还需要知道被测工件或者机床导轨该身的轮廓。现有的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