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核心素养推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潮。但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并不能照搬西方的课程体系,而只能是借鉴学习。中国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课题组探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且六大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共十八个基本要点[1]。我将主要讨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如何融入高中化学教材。
化学是从微观层面上解释宏观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实验知识三部分。高中化学将化学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化学入门,首先要学习的是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的通用语言,也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所以,在高中化学教材中需要强调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三重表征的结合。正是由于化学符号对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能够养成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逐步形成崇尚真知的价值观。
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谈到了金属晶体。铜作为一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金属晶体,人们常用其制作导线。铜导线在微观角度上可以看作是铜原子的聚合体,铜原子可以用符号Cu来表示。铜导线能够导电是由于铜原子的原子核对最外层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最外层的核外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在电场的作用下,最外层的核外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化学入门后,仍有许多学生觉得化学的学习十分困难。这是由于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占了很大比重。它是在学生已有的化学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抽象、更深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实现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因此高中的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但是这部分内容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三单元中,谈到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将日常现象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相联系,用化学的语言揭示了金属腐蚀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金属腐蚀现象,了解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并应用相应原理解释身边的化学问题,懂得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减少金属锈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化学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形成,必须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那就是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内容较为浅显,重在知识的识记。而高中化学则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并且为学生在未来更好地改造世界,为社会造福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经过精心筛选。金属元素主要学习钠、镁、铝、铁、铜及化合物,非金属元素主要学习氯、溴、碘、硅、硫、氮及其化合物,这是由于它们在众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元素化合物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所学化学原理和化学事实,运用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分析化学现象,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用久的热水瓶中会有水垢,水垢是自来水中的Ca2+、Mg2+形成的不溶水的化合物,但是这种化合物溶于酸,所以可以用食醋来去除。
最后,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探究,这也是化学課程的一大特色。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对实验探究非常重视,。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除了以零散的形式分布在《化学1》、《化学2》、《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几个课程模块,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这一选修课程模块,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众多的化学原理、定律及性质都来源于化学实验。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
例如《实验化学》教材专题6课题1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食醋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剂,有着改善食物的口感、促进人体对食物消化等独特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渐上升。不仅仅是吃得饱,也要吃的好。因此判断食醋的好坏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中,教材中提供了食醋质量的重要判断依据——总酸含量。学生在本课题的学习中,需要学会用酸碱中和滴定法进行定量分析,测定食醋总酸含量。并且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记录实验数據时,应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记录,不能编造数据,胡拼乱凑,这也启迪了理性思维,尊重客观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教学由由重化学知识结构轻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始向促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型,相信未来核心素养的发展会培养出一批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上海教育,2016(27):8-9.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课题组探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且六大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共十八个基本要点[1]。我将主要讨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如何融入高中化学教材。
化学是从微观层面上解释宏观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实验知识三部分。高中化学将化学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化学入门,首先要学习的是化学符号。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的通用语言,也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所以,在高中化学教材中需要强调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三重表征的结合。正是由于化学符号对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能够养成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逐步形成崇尚真知的价值观。
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谈到了金属晶体。铜作为一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金属晶体,人们常用其制作导线。铜导线在微观角度上可以看作是铜原子的聚合体,铜原子可以用符号Cu来表示。铜导线能够导电是由于铜原子的原子核对最外层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最外层的核外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在电场的作用下,最外层的核外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化学入门后,仍有许多学生觉得化学的学习十分困难。这是由于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占了很大比重。它是在学生已有的化学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抽象、更深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实现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因此高中的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但是这部分内容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三单元中,谈到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将日常现象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相联系,用化学的语言揭示了金属腐蚀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金属腐蚀现象,了解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并应用相应原理解释身边的化学问题,懂得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减少金属锈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化学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形成,必须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那就是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内容较为浅显,重在知识的识记。而高中化学则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并且为学生在未来更好地改造世界,为社会造福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经过精心筛选。金属元素主要学习钠、镁、铝、铁、铜及化合物,非金属元素主要学习氯、溴、碘、硅、硫、氮及其化合物,这是由于它们在众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元素化合物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所学化学原理和化学事实,运用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分析化学现象,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用久的热水瓶中会有水垢,水垢是自来水中的Ca2+、Mg2+形成的不溶水的化合物,但是这种化合物溶于酸,所以可以用食醋来去除。
最后,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探究,这也是化学課程的一大特色。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对实验探究非常重视,。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除了以零散的形式分布在《化学1》、《化学2》、《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几个课程模块,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这一选修课程模块,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众多的化学原理、定律及性质都来源于化学实验。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
例如《实验化学》教材专题6课题1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食醋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剂,有着改善食物的口感、促进人体对食物消化等独特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渐上升。不仅仅是吃得饱,也要吃的好。因此判断食醋的好坏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中,教材中提供了食醋质量的重要判断依据——总酸含量。学生在本课题的学习中,需要学会用酸碱中和滴定法进行定量分析,测定食醋总酸含量。并且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记录实验数據时,应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记录,不能编造数据,胡拼乱凑,这也启迪了理性思维,尊重客观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教学由由重化学知识结构轻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始向促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型,相信未来核心素养的发展会培养出一批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上海教育,2016(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