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是有关一个经济单位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经济信息如实、准确的处理和加工,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增长,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其中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无私奉献。然而,众所周知,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账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开展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诚信问题已越来越重要。
一、不诚信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最终加剧贫富分化,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人困境,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采用不诚信的办法,获取额外收益。机会成本最小。
(二)经济利益驱使。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就会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来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跟上。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足,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不诚信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
(二)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它已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讲,是弱势群体,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而会计不诚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被吊销证书,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制裁,此类例子已不胜枚舉。
三、提倡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言为重百金轻”都是说讲求诚信的重要性,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被国人视若珍宝,在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更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泉。
(一)诚信就是经济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交换方式也呈现多样性,若信用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生产、运输、购销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没有人愿意同不守信用的个人、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因此,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资源。在银行、股票、债券及其他融资市场,信用是发展的基础,离开诚信,该市场就无法健康发展,即诚信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也就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走向市场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二)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宣传立信会计精神,弘扬立信职业道德思想不仅对发展立信会计事业,并对建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完善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立信会计精神是一种具有优良传统的会计诚信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色,而且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 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与单位,给社会和国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道德问题。
(三)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企业共同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诚信就是“法宝”,诚信就是竞争力。相反,一些企业,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乱中取胜。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一世,当人们逐渐清醒之后,这样的企业也必然开始走下坡,最终走向灭亡了。
四、加强会计诚信
(一)加强社会教育机制,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现阶段大力提倡社会化的道德教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进行会计诚信实践活动。在大中专财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在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里,在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使会计从业人员牢固地树立诚信意识。特别是各财经大专院校,要充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诚信理念。从会计诚信同社会诚信的关联性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各行业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和诚信是紧密相联的,规则意识淡薄,诚信必然失去,社会成员的市场竞争也必然是无序的竞争。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使不诚信者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晋升无望,面临失去工作,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诚信者获得奖励,从而使得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其次,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用制度搭建“诚信防火墙”,使会计诚信从“良心主导”走向“规范”,从单纯的说教成为会计人员自觉、理性的选择。
(三)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诚信来自于严格的法制化监管,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单靠道义上的提倡,那是空中楼阁。目前需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的问题。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现在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解放,相关的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变得模糊,使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监管应不断强化,以使得职责统一、明确。会计制度应客观上保持一贯性、稳定性,对会计制度改革要慎重,以保持会计数据的连续性。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并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规定的出台,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一批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抑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一、不诚信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最终加剧贫富分化,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人困境,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采用不诚信的办法,获取额外收益。机会成本最小。
(二)经济利益驱使。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就会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来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跟上。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足,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不诚信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
(二)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它已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讲,是弱势群体,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而会计不诚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被吊销证书,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制裁,此类例子已不胜枚舉。
三、提倡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言为重百金轻”都是说讲求诚信的重要性,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被国人视若珍宝,在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更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泉。
(一)诚信就是经济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交换方式也呈现多样性,若信用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生产、运输、购销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没有人愿意同不守信用的个人、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因此,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资源。在银行、股票、债券及其他融资市场,信用是发展的基础,离开诚信,该市场就无法健康发展,即诚信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也就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走向市场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二)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宣传立信会计精神,弘扬立信职业道德思想不仅对发展立信会计事业,并对建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完善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立信会计精神是一种具有优良传统的会计诚信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色,而且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 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与单位,给社会和国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道德问题。
(三)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企业共同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诚信就是“法宝”,诚信就是竞争力。相反,一些企业,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乱中取胜。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骗人一时却不能骗人一世,当人们逐渐清醒之后,这样的企业也必然开始走下坡,最终走向灭亡了。
四、加强会计诚信
(一)加强社会教育机制,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现阶段大力提倡社会化的道德教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进行会计诚信实践活动。在大中专财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在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里,在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使会计从业人员牢固地树立诚信意识。特别是各财经大专院校,要充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诚信理念。从会计诚信同社会诚信的关联性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各行业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和诚信是紧密相联的,规则意识淡薄,诚信必然失去,社会成员的市场竞争也必然是无序的竞争。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使不诚信者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晋升无望,面临失去工作,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诚信者获得奖励,从而使得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其次,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用制度搭建“诚信防火墙”,使会计诚信从“良心主导”走向“规范”,从单纯的说教成为会计人员自觉、理性的选择。
(三)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诚信来自于严格的法制化监管,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单靠道义上的提倡,那是空中楼阁。目前需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的问题。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现在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解放,相关的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变得模糊,使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监管应不断强化,以使得职责统一、明确。会计制度应客观上保持一贯性、稳定性,对会计制度改革要慎重,以保持会计数据的连续性。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并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规定的出台,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一批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抑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