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撰写读书报告,提升写作思维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一气呵成。思维能力是学生完成一篇优秀作文的必备条件。以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书报告;提升;写作;思维能力;活着
   撰写读书报告,简而言之,就是把整本书读完书之后的所思、所感写下来,是阅读者系统地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继而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撰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撰写读书报告”的必要性
   撰写读书报告,以读促写,使閱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如今高中语文的教学存在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的现状,事实上,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撰写读书报告就是这样一种把读和写融合起来,也是以读促写的有效尝试。
   二、“撰写读书报告”的教学策略
   那么,学生如何撰写读书报告呢?这需要在教学中形成系统的思维训练模式,其过程简而言之包含阅读、撰写、评价、运用四个步骤。
   (一)组织学生阅读作品。阅读是撰写读书报告的前提条件。本次组织高一C7班的同学中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的是余华的《活着》,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重对《活着》中的细节进行把握,以便为接下来细致的分析和写作做铺垫。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出两个关于书中细节的题目,老师挑选以后集成题库,组织学生开展《一站到底》知识竞赛,来检验学生《活着》的阅读情况。
   (二)组织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撰写读书报告就是在深入阅读之后对阅读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文字的表达。本次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活着》,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题目如下:
   阅读余华的小说《活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内容可以是:1.对话书中人。选择书中一个人物与之交流,也可以分析其人物形象。2.感悟主题。与作者进行对话,联系现实谈谈余华写《活着》的意义。3.剖析疑问。围绕读书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联系现实现象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评价学生的读书报告。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开展“读书报告分享会”,学生代表将读书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班级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及老师共同进行总结,最后学生重新整理、反复补充自己想不到的内容。这种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碰撞。
   此次,收到同学的读书报告共48篇,其中有关主题感悟的有11篇,分析人物(徐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福贵爹娘、龙二)的有37篇,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写了不同内容的同学组成讨论小组,讨论后展示学生的报告。
   以写关于“家珍”的为例,经由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后总结学生在读书报告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1.亮点:对家珍形象的分析比较具体;写出了对家珍的同情、赞赏之情;文辞大体通顺、情感真切。2.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内容千篇一律;辩证思维欠缺,写得太片面;批判思维欠缺,写得不够深刻。学生把家珍的形象写得太过于完美,写出了她身上的勤劳、善良、顽强、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以丈夫为重的品质,充满了女性的光辉的形象。这种 “完美”同学们是以旧社会的眼光和标准来看的,有些同学甚至只对她的“完美”大加赞赏,缺乏联系现实分析。3.修改建议:在修改时,学生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来看问题,以一个现代人批判的眼光看家珍,找出她身上的“不完美”。
   撰写读书报告,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与作文有重新认知,让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得到锤炼,写出一篇富有思想的作文。撰写读书报告,更能让我们的语文作文课堂事半功倍,变得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2]王彤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 2017(2):11-13.
   [3]刘千秋, 董小玉.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及方法研究[J].语文建设,2017(28):21-24.
   [4]张慧妮.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1
其他文献
教学中做任何一项研究都应该充分了解学情,以数据说话。针对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设计两份调查问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苏轼诗文教学现状调查”。两份问卷分别设置了20个和10个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到学生目前古诗文学习现状,以及对苏轼的了解情况。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原因可能来自教师、学生自身或家庭。   学生获取古诗文的渠道过于狭窄。由于学生对古诗文本身不感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中强化传统文化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包括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阅读国学经典、创新教学方式,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關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两者之间属于一种互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关系。语文课堂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措施,加深学生对于我国
期刊
听着学生们站在讲台上自信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实证明:一年以来,我的教学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是成功的。   一、学情、家境调查   1班有学生31人,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只有5人,综合能力强的有2人,中等水平学生12人,2人基础极差且不善表达,其他同学达及格水平。最不容乐观的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上课听几分钟课就走神,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只有两三个。作业能认真完成的有
期刊
一头金色的头发,微风拂过,如狐狸的尾巴般蓬松饱满,玫瑰色的双唇微微上扬,清澈如水的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般的微笑,风度翩翩的小王子从遥远的B—12星球走来了,他微笑着对我说:“很多美丽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你好!小王子!我亲爱的朋友!这个暑假我要跟随你去走一段奇妙之旅。”我轻轻翻开书,小王子立刻伸出手臂拥抱我,“于子轩,很高兴与你同行!愿我们与美丽同行!”我们拉着手一起降临只有房子那么大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很多实验在课堂中由于设备原因很难实现,我对课本中的几个实验进行创新,使取材更简单。以下是我的两个课堂创新实验教学实例:   实例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课前小制作:悬浮子   实验材料:约8cm的吸管、别针、一个饮料瓶   实验步骤:将吸管从中间对折,在吸管的开口处别入别针,放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即可做成浮沉子,比较哪个组做得最好。
期刊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重点资助课题“指向言语表现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以《赤壁赋》为例,重点分析文章照应的三种方法,即内容与文题照应、内容与作者照应、前后文照应。笔者认为,照应是文章扣住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有照应的存在,文章结构上才能前呼后应,内容上才能紧扣中心,照应是文章无懈可击的法宝。   【关键词】照应;照应方法;紧扣中心;
期刊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也是不可替代的“精神盛宴”,它滋养着世世代代读书人的心灵,构成了中华民族脊梁的“精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于是,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情境导入,渗透文化经典
期刊
李红亮老师的课,灵动清新,耐人寻味。似有暗香浮动,仿有气韵流淌,还有大江奔流,烈焰繁花。  情韵氤氲,且听诗情把风吟   《有朋自远方来》是个综合性课题,如果执教者文化素养不深厚,或是性格不活泼,易造成课堂僵化、呆板。李老师壮怀激越的诗情和不拘一格的设计,避免了这一尴尬。创设情境,引名言知“朋友”;趣解内涵,看漫画懂交友;合作探究,读材料辨友情;品味升华,写美文悟真情;自我介绍,剖灵魂识自己等环
期刊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之一,语文高考也非常注重对思维的考查。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作为语文的学习的基础,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要从阅读开始。   【关键词】《活着》思维导图;发展提升;思维品质   纵观2017年版新课标及高考考纲,未来高考对思维的考查将是一个重点。   那么思维是什么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征求意见稿)指出:“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下面分条陈述之。   一、继承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我们课题开展古诗文教学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