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泽芸:一潭清芬的千瓣莲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兰泽芸,本名钱根霞。籍贯安徽池州,现居上海。在《羊城晚报》、《青年时代》、《做人与处世》等数百种报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并被收入多种选本和中学辅导教材。作品《拔下钥匙》成为多个省市2011年中考试题。作品集《心有千瓣莲》、《笔下美丽,旖旎而来》将于2011年年底出版。
  
  你的笔名“纳兰泽芸”很美,不少读者以为你是满族人。你能说说这个笔名的由来吗?
  是的,有不少读者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是汉族人。之所以笔名用“纳兰”姓,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的作品。
  我记得第一次读到纳兰的词是在初中一位老师的办公室里,是纳兰的那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当时就“惊为天人”。后来就一直留心纳兰性德的作品。
  泽,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字很大气,有润泽之意。
  芸,古书有记载:“芸草,可令死复生”。当时自己的状况是停笔近十年,感觉梦想离自己越来越遥远,我觉得有必要让丢失多年的梦想再次“复生”。因此就用了这个“芸”字。
  
  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小学五年级。一篇作文发表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作文题目叫《给英雄的一封信》,写给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的老山前线英雄。是代表学校参加作文竞赛获奖之后,汇编入选的。
  记得当时老师也挺高兴,把作文选买了三十多本,全班一人一本,然后就在课堂上朗读这篇文章。在同学们敬佩的眼光里,我既激动又自豪,看着我在竞赛试卷上的手写字变成了方方正正的铅字,感觉像做梦似的,手心都汗湿了。
  现在回望往事,遥远,却又像在眼前。
  
  中学时代的你是作文高手吗?
   “高手”谈不上,算得上优秀吧。记得每次语文考试我都会把卷子翻过来看一下作文题,然后边做前面的题目边构思作文,等到前面的题目做好了作文也构思好了,接着就马上动笔写作文,所以我考语文速度非常快。
  真正勉强称得上“写作”,大概是后来读师范院校那段时期了。当时学校里有一个校刊,名叫《泮月》,我做了副主编,然后经常为了补补版面的白就写点小文章或小诗发表在上面。那时候的小文章如今看起来非常稚嫩,但我觉得也是珍贵的,人总要一点点成长与成熟,文章也是一样。
  学校里有阅览室,周末的时候我常去看书,我发现有些报刊里的文章自己似乎也能写,就记下地址(那时候还没有电子邮箱),写好文章后寄出去。记得有一次收到《中国青年报》的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竟然是文章发表的样报,而且随样报还附了编辑的一封信,编辑说文字不错,好好努力,常来稿。当时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过了一个多月后来了稿费,竟然有二百多块钱,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大钱了,同学们嚷着请客,我和一个同学在校门口小店买了几十只雪糕,把小店的冰柜都搬空了。
  
  你如何寻找写作素材?没有灵感的时候你会逼着自己写东西吗?
  关于写作素材这方面,我觉得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就可以说明一切。陶宗仪考进士落了榜,回家乡边干农活边教点书。干农活累了,就在田埂上看书,看了一会儿书他就扯下身边一棵大树的叶子把自己的心得和最近耳闻目睹的事情都写在树叶上。回到家里,把树叶装进瓦罐里密封埋在房后,如此十几年后,他竟积了几十瓦罐“树叶书”。后来他将这些树叶书编录整理,竟编成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事实上,积叶成书的故事也就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素材搜集方法。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写作不是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素材的眼睛。
  我没有灵感时不会逼着自己写,但是会在纸上或电脑上信手涂鸦。曾有位老艺术家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我觉得写作也是一样。应该像老舍那样,有事没事一天至少整它五百字。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风格?
  “文字清冽淡雅,若一潭清芬的千瓣莲。温情与理性相融,哲思与绰约并重。”这是一位前辈老师的盛赞。我感觉自己目前的写作风格,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一下:清新、温情、理性、哲思。
  
  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写作给你带来了什么?
  写作带来的,我想是一种辛苦与愉悦并存的感觉,一种价值感,还有一种向梦想慢慢攀登靠近的充实感。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自不必多说。但经过艰辛之后,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诞生于眼前,又是一种他人无法体会的愉悦与欣慰。等到发表出来,看着版式编排精美的文章,回想起自己构思、酝酿、创作这篇文章时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这样的过程,就像一位母亲经过艰辛孕育,婴儿落地,再到长大、懂事,母亲嘴角露出的笑涡。痛,并快乐着。
  另外,写作,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我的母亲。母亲大半生操劳,记得小时候母亲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孩子都小,帮不了什么忙,累得瘫软的母亲回到家来,没有电风扇,我就用尽全身的力气给母亲扇蒲扇,我多想让母亲凉快一点。作家史铁生说他最初写作的目的说起来一点也不“神圣”,就是想自己的文章发表让母亲骄傲。然而当他第一篇文章发表时,当他第一篇文章获奖时,他辛劳一生的母亲却匆匆离开了他,他没能看到母亲为儿子骄傲和欣慰的眼神,他非常难过。这样看来,我是何其幸运!虽然我的母亲不识字,可是我也可以把她听得懂的文章读给她听,隔着电话,我也能看得到她脸上灿烂的笑。
  再有,写作带来的,就是稿费了,它可以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可以向父母表达孝心。
  
  你最喜欢的作家是?最喜欢的作品呢?他们对你有何影响?
  喜欢的作家有很多,各有千秋,不能用一个“最”字概括。相较而言,喜欢茨威格、路遥,还有史铁生更多一些。
  最喜欢的作品是茨威格的《心灵的焦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像沈从文那样做到“四多”——多读、多思、多寻、多写。
  多读好书,多思考问题,多搜寻素材,多练习写作。
  沈从文从一个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青年,到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
  
  你对中学生有何寄语?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的;但梦想的实现,靠梦靠想都不能达成,惟有依靠两个字:行动!
  
  你对《润》杂志的评价?
  清新、睿智、实用。润心细无声。
  
其他文献
从前,两位农夫发生争执,来找拉比裁决。他们很快地讲述了他们的分歧,然后等待拉比的裁决。   拉比没有立即给他们一个裁决,而是就所发生的事情问了其中一位农夫一个问题。拉比花了很长时间听他的回答,然后,又问了另外一位农夫他所经历的事情的问题。拉比不停地提问,直到这两位来访者都承认他们再没有什么可說的了。   此时,拉比退出去做认真考虑。然而,他几乎是马上就返回,并宣布了他的裁决。这两位来访者似乎是
期刊
很多人爱吃芥末。  很多人爱读掺有了“芥末”的书。  什么样的书有“芥末味”?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痞气十足、霸气招摇的一类文字。  芥末窜鼻,芥末味儿的书宛如思想穿了三点式,一下子跳到你面前让你惊呼——乖乖,这就是性感!  因此,我们不妨把王小波、李敖、王朔、李承鹏、冯唐等人的文字统称为芥末味儿的文字。  如果从体例上看芥末味儿的书有哪些特点呢?  我觉得首先是——思想大胆出位——题目标新立异——妙
期刊
懒惰的年轻人里奥,四处寻访能够克服他凡事提不起劲的良方,终于,他找到了聪明的海德尔。  海德尔得知里奥的来意后,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便带里奥来到附近的铁路旁边。  一个老式的蒸汽火车头此时正停在铁轨上。海德尔拿起一块约五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走到铁轨之间,用它紧紧地卡住了轮子。随后,海德尔朝着驾驶员挥了挥手,示意要他开启火车头。只听得汽笛高声响起,浓浓的蒸汽也开始冒出,可是,火车头却怎么也不见移动
期刊
所谓图画心理学,是依据测试者所画图像,从线条粗细和物件大小等诸多角度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学问。图画心理学家经常会通过画作来观察绘画者的人际关系、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等。   在心理学家眼里,图画天然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他们认为图画其实是一种投射技术,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并且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往往能反映出内心较真实的一面。   你想通过图画了解自己的内心吗?下面我
期刊
杰弗里愤愤地对牧师说:“上帝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总是让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机会,而没有能力的人却成功了。”  “约翰,你知道吧,他曾经是我的同学,上学的时候,他的成绩糟糕透了,还经常抄我的作业,现在他居然当上了作家?!这么一个没能力的人居然也能成功?!”  牧师笑道:“可是,我听说约翰很能吃苦,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写作,常常写到深夜……”  还没等牧师将话说完,杰弗里就打断了他的话:“还有凯文,他也是我
期刊
现在互联网上的按钮用成千上万来形容显然已经很不合适了,网页的数据已经没有办法来统计了,网页按钮的数量更是多到无法形容。那么你知道在这无数的按钮里哪一个按钮最赔钱吗?  其实这一个按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看到过甚至用过,它就是谷歌的“手气不错”按钮。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百度和谷歌首页形式惟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谷歌首页多了一个“手气不错”按钮。  就因为这个按钮,谷歌每年赔钱不少。点击“手气不错
期刊
我时常把这本刊看作一个花圃,里面种满了姿态各异的花,花从发出嫩芽到摇曳生姿,会带给我一种力量感。我想这种沾染了力量的花粉以各种途径传递出去,传递的除了活泼的生命力,还有无数种不可言说的能量。  为了让花圃繁殖得更蓬勃,我们会去采集各种珍稀的种子,这些种子携带着令人期待的基因,以它们的绽放方式和观赏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者说,观赏者在某一朵花面前驻足,发现了TA新奇的未曾经历的世界。我想我们现在所从事
期刊
百米开外,有一棵果树。老师要一群学生跑向果树,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到更多的果子。  比赛结束后,老师问采果子多的前五名学生:知道你们为什么采的果子比别人多吗?  第一名学生说:我第一个跑到树下,采到了最容易采的低处的果子。  因为你懂得抢抓机遇,所以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果子。老师说。  第二名学生说:等我跑到树下,低处的果子都被先到一步的人采走了,但我会上树,于是,我爬到树上,采到了高处的果子。  
期刊
那封信一定写的是不同凡响的大事,母亲看完很久之后,都望着窗外发呆,脸上的神情十分遥远,好像不是平日那个洗衣、煮饭的妈妈了。  晚上,母亲跟父亲说:“要开同学会,再过十天要出去一个下午。两个大的一起带去,宝宝和毛毛留在家,这一次我一定要参加。”  突然发现原来妈妈也有同学!我问母亲念过什么书,她说《红楼梦》《水浒传》《七侠五义》《傲慢与偏见》……  我深深地看她一眼,觉得这些事情从她口里讲出来那么不
期刊
这是《诗经》里的句子,凝练,素净。  “莫不静好”四个字,仿佛是清风拂过发际,溪水漫过脚踝,舒适且美好。  这样四个字,常常让我想起外婆戴上老花镜纺棉的情景。棉花是从秋天的棉桃里采出来的,用压花机把棉籽压出来,外婆把纯的棉花搓成小棒槌一样,然后在纺棉机上纺成一根根结实的棉线。外婆一手摇动纺车,一手拉线,线轱辘逐渐丰满起来,外婆的脸上露出丝丝棉线一样的微笑。那一刻,我总感觉,安然静谧的日子都是从外婆
期刊